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返回首页

4您正在阅读:2015年01月04日 - 第20141215期 - 07

 
市场信息报黄河快讯
上一期 34 下一期
 
 

新闻检索

往期回顾

4当前位置: 首页 - 第20141215期 - 07 - 新闻内容
浅谈民生新闻的民生意识

新闻作者:祁政彦  阅读次数:

  随着近些年电视等传媒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看新闻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了解当今的时政要闻,更要清楚的看到眼前的生活真相,突破“我播你看”的局面,以民生新闻为新的突破口,使更多的老电视工作者,重新塑造着一种新的职业追求与职业标准。这样,也就更需要我们新闻工作者拥有认真踏实的新闻实践中所产生的一种超前意识和民生意识。

  “民生”一词,在正式的新闻与宣传话语中使用较为少见,不过,现在这样的状况得到了改变。从各地贴近民众生活的各种传媒工具到每年在首都着重举行的万众瞩目的“两会”及相关报道,“民生”一词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家喻户晓、人人关注的新闻概念。所以对于我们新闻工作者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有敏锐的新闻眼,更要有良好的民生意识,真正融入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以民众的人生诉求为基本出发点,以民众的生存状况为关注点,以民众的视角表现民主价值和人文关怀的理念,从民众的生存空间开拓资源的新概念新闻。

  现在,就拿我们山西台的《都市110》来说,由30分钟扩大到120分钟,三次改版跃上三个台阶,收视率居高不下,成为最受观众欢迎的品牌栏目,同时,栏目内容也就成为了百姓茶余饭后必须的话题。《都市110》的栏目宗旨是关注都市民生,关心都市民生。不为采访范围和报道内容所限,不管是政治活动和会议,还是重大工程,他们报道的内容一定是就业保障、利益分配、公共事业方面的角度。如果,我们把观众概括性的分为市长、市民、市井阶层。那么,市民、市井也就是我们的基本观众群,我们民生节目就是为他们服务的。在导向正确的主线上,观众要看什么,常常是我们新闻选择的核心与标准,就是配合性报道我们也努力做到争先出巧,有特色,反应快,体现时效性和适宜性。

  但是,如果我们新闻工作者的民生意识偏差较大,就会出现一些不该有的笑话了。比如说,一时间各地的民生新闻盛行,各地各台都在搜寻一些最基层的素材,尽管这类民生新闻还有说得过去的收视率,观众也算买账,但观众已厌了,记者亦疲了。比如说,每天要看一些令人不愉快的恐怖的车祸和血腥的案件,还有一些捋不清楚的家庭纠纷,甚至,一些无聊之极的长篇报道。记得曾播过一位中年妇女寻找宠物狗的故事,记者随她找了好几天,在这个连续报道中,这位妇女对失去爱犬声之悲惨,场面之凄凉让人震惊,可以说比家中失去亲人有过之而无不及。记者很用心地把这条新闻编得很热闹,细节展示得也很充分,自以为是一条能吸引不少观众眼球的漂亮新闻。可是整个栏目还没播完,观众的职责电话就纷纷打来了,谴责我们把这种非主流的个别现象夸张化,甚至说许多下岗职工的生活困难还远没有解决,难道群众的困难还比不过一条狗重要吗?并说这样的节目内容毫无意义。其实,事后想想,选用这条新闻的用意是想说明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类离不开它们,可是播出后完全没有达到效果,虽然观众的职责有待商榷,但是有一点说明,此素材的作者民生意识不定位,没有很好地把握好“度”,才造成一则有生命的信息死亡。那么,民生新闻该如何顺乎民意,如何培养民生意识呢?这是办节目的人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现在有的民生新闻迫于收视率的压力,将生活中的丑陋的一面暴露得淋漓尽致,甚至蓄意加以强化和渲染,一味追求感观刺激,甚至达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很令人担心。

  我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解决民生新闻的民生意识。首先,要突出民生,反映民声,表达民心,与党的一贯意志和政府的工作目标保持一致,以“民生内容、民众视角、民本取向”为意识定位。其次,必须本着“三为与三贴近”的原则,来将民生新闻的本质得以自然的呈现。要在贴近百姓的基础上学会说大事,千万不要以为百姓只想知道身边的柴米油盐茶,其实,百姓对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能把国家大事通过小的角度说的细致入微、精彩鲜活,是民生新闻的本事;记者还必须学会把关乎国际民生的大事用老百姓的语言说的透彻明白。以更广的内容、更活的形式、更新的风格在追求短、软风格的同时,追求“快和新”。

  在今后的发展中,民生新闻必定会提高每个记者的民生意识,将自己的民生意识转化为平民意识,真正在栏目中实现自身的文化价值,塑造公信力、塑造品牌、影响社会主流人群,扩大影响力,同时,这也将是民生新闻的更高目标,也间能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实现新闻与观众真正的零距离。

  原平市广播电视台祁政彦


上一篇34下一篇

Copyright © 2010-2012 xxxxx.com 市场信息报黄河快讯报社 All Rights 技术支持 云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