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返回首页
4
您正在阅读:2025年01月13日 -
第20250113期
- 第5版
市场信息报黄河快讯
上一期
3
4
下一期
新闻检索
往期回顾
4
当前位置:
首页
-
第20250113期
- 第5版 - 新闻内容
校园科普馆、科技节、机器人大赛……“动起来”的科学教育正成潮流
新闻作者:陈怡霏 阅读次数:
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世界教育机器人大赛(WER)2024赛季世界锦标赛中,来自山西省永济市实验中学的数名初中生分工合作,超越自我,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来到盐湖区钱学森科技小学的科普馆,孩子们正戴着VR眼镜,体验一场虚拟世界的“奇幻漂流”;干冰魔术、创意发明、科学闯关,在盐湖区明远小学、魏风小学的科技节上,各种趣味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在运城市,科学教育正朝着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向不断发展。
让科学真正“动起来”,摆脱纸上谈兵,才能把科学的种子播撒在每个孩子心间。会飞的碗、“发光”的球、炫酷的3D空中成像……去年,盐湖区首家校园科普馆钱学森科技小学科普馆正式投入使用,馆内科技展品和科普互动项目丰富,用“动起来”的方式,极大培养了孩子们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双手摩擦铜耳,水面随之震动产生水花,这背后是物理学的共振原理。”学生马梓珺分享自己在“鱼洗”这一展品中的收获,“在展厅,物理知识不再是需要死记硬背的文字,它蕴含在我们更喜欢的互动体验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
“体验了辉光球项目后,我才知道人是导电的,用手触摸球会产生明显的电弧,特别神奇。”五年级学生许若萱说。
“从尝试接触到深入了解,科学以可触可感的方式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该校教师冯博说,“有了科普馆后,孩子们更愿意提问了。真理往往是从100个问号开始的,千奇百怪的问题背后映射着孩子的思考,这正是科学素养的体现。”
让科学充分“玩起来”,抛开固有思维,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其独特魅力。在编程和组装机器人的过程中,面对相同的任务,不同小组的孩子往往会有不同的解题思路。“我们鼓励孩子去进行各种可能的探索,而不是给出‘标准答案’,这样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更能帮助他们收获自信和快乐。”永济市实验中学AI教师黄甫正说。
比谁“玩”得好,成为科学教育的有效途径。课下,在钱学森科技小学的校园里,孩子们争相拿着球在3条轨道中选择“最速降线”;科技节上,孩子们勇敢感受“火焰掌”,在“马德堡半球”实验中体验一场别样“拔河”;课堂上,各种自制“电梯”“摩天轮”“照相机”等小发明创意十足……在游戏体验中,孩子们的笑容更多了。
除了“动起来”“玩起来”,更要让科学在孩子们之间“火起来”。“在课余时间,我和同学会进行科学问答的比赛,大家都愿意参与,一起查漏补缺。”学生许若萱说。一种校园新风尚正悄然兴起。
科学的种子埋在当下,长在未来。目前,运城市科学教育在向好发展的同时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强科学和科普资源下沉,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优势,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养成科学思维方式,让科技馆、实验室成为全校最热闹的地方,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陈怡霏)
上一篇
3
4
下一篇
Copyright © 2010-2012 xxxxx.com 市场信息报黄河快讯报社 All Rights 技术支持 云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