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返回首页

4您正在阅读:2024年6月3日 - 第20240603期 - 第5版

 
市场信息报黄河快讯
上一期 34 下一期
 
 

新闻检索

往期回顾

4当前位置: 首页 - 第20240603期 - 第5版 - 新闻内容
山西省垣曲县英言镇“山货”助农“生金”

新闻作者:刘凯华  阅读次数:


      初夏,沿着蜿蜒的327国道进入山西省垣曲县英言镇,山中满目苍翠,山头白云缭绕。高海拔、日照长、温差大,让这里成为木耳生长的“黄金地带”。
       踏入英言镇关庙村的黑木耳种植基地,放眼望去,一桩桩交织而立、整齐排列的菌棒上挂满了肥厚饱满、色泽黑亮的木耳,它们从菌袋四周的小孔中探出头来,密密麻麻、生机勃勃。
       农货上行、增收致富,关键是要让有好收成的农作物,实实在在地转换成让村民钱袋子鼓起来的优质商品。近年来,英言镇关庙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持续不断的技术革新,大力发展黑木耳产业,生产出的黑木耳深受消费者喜爱,大量销往山东、黑龙江等地。
       卖好“山货”的关键是什么?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又为何是产业?当地参与种植黑木耳的农户或许能给出一些答案。
       在黑木耳种植基地,看到黑木耳在菌包上竞相绽放,一丛丛、一簇簇,长势喜人,村民张小喜正小心翼翼地将一朵朵黑色木耳从菌棒上采摘下来放入桶中。“一早上大概能挣50元左右,都是简单的手工活,来这里务工离家近,很方便,赚个生活费。”张小喜边说边眼疾手快地采摘着木耳,她说,等在这里学好技术后,计划自己也种上几万袋木耳“当老板”。
       村里有产业,村民增收有保障。目前,当地充分发挥合作社联农带农作用,种植、采收、晾干等工序均由当地村民完成,在发展产业的同时,有效推动了农村闲散劳动力在家门口务工,让村民不出村也能鼓起“钱袋子”。
      “在家门口种木耳好处多,能够照顾老小,还能兼顾农活。”当地村民王泽民一边采摘木耳,一边介绍,目前已有上百个跟他一样的村民共同参与种植。
      张淑清是当地的一名木耳种植技术员,他说,当地的木耳因口感柔滑、爽脆,个头小、片型好等特点,目前零卖的价格在每公斤80元至100元。
       近年来,垣曲县坚持以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生态、土壤等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猴头菇、黑木耳、羊肚菌、大鲤鱼、小银鱼、娃娃鱼等特色农业产业,加快农业全链条延伸、全环节贯通,让其真正成为“富民产业”。关庙村位于垣曲英言镇最北端,曾经是一个传统的农业自然村,对于关庙村的农民而言,万变不离其“种”。但种什么、怎么种,却摆脱不了小麦、玉米、烟叶、辣椒、核桃“老五样”。
       为把村集体经济这张牌打好,关庙村成立了垣曲县圣威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由村党支部副书记担任,这是该县首家由党支部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这种“领办”模式,具有统一育种、统一种植、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四大优势。在村民上下“一股绳”的助推下,该村新建4个长30米、宽11米、高3.8米的温室大棚,大大提高了木耳的生产数量和质量。
       每逢夏季,来垣曲拥抱山林的游客数量剧增。为此,垣曲县圣威种植专业合作社也在积极解锁新“玩法”,创造新机遇。比如,依托黑木耳生产基地、历史文化遗址,拓展旅游观光、农事体验、科普教育等文旅产业,让食用菌产业插上文旅的“翅膀”。
       黑木耳里还有什么“乾坤”?垣曲还在挖掘、探索、实践……(刘凯华)

上一篇34下一篇

Copyright © 2010-2012 xxxxx.com 市场信息报黄河快讯报社 All Rights 技术支持 云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