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临渭区滨河小学教师王小红就学生如何“减负提质”的思考
2021年7月,“双减”政策出台,聚焦校内,提升教学质量,“减负不减质”是关键。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在“双减”中提升课堂质量,打造高效课堂。临渭区滨河小学教师王小红做了如下思考:
学生习惯养成化
如何才能让学生“减负提质”?打造出一节扎实的高效课堂?
养成课前自主预习的习惯。教师可以巧妙地将孩子的预习运用课前的“悦学单”完成,将“悦学单”内容科学合理设计,利用下午的延时阶段,给予学生有效的引导,采用先扶后放的原则,逐步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为课堂上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做好有力的铺垫。
养成课中自主合作的习惯。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是孩子充分发挥自主提升的一个最佳的途径,运用任务驱动或问题探究,有效调动起学生思考的兴趣与积极性,在合作中探讨,在探讨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同时在教师的及时点拨中得到结论。
养成课后自主温故的习惯。课后巩固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可以采用的方法是睡前回忆法。在每晚进入梦乡之前,要求学生先将今天的新知学习内容,有条理地说给家长听一听、或演一演、或背一背等等,既让家长知晓学生在校学习内容,又让学生对新知内容进行了很好的回顾,同时也增进了亲子情感。
“双减”政策有声化
完善作业管理制度,形成合理的作业体系,减少作业用时总量,提升作业的质量。每一天各科教师协调交流,将各科的作业完成时间控制在一小时内,争取让学生在校内延时完成各科作业。
作业设计不再布置机械、重复性的习题,多设计一些探究性、针对性、综合性等切合实际的实践活动。
有效控制作业时间,努力提升作业设计的多样性,力争学科作业融合化,课后作业随堂化,教师批阅现场化,学生课外阅读天天化。
教师课堂显像化教学设计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新课程新课改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针对学生学习方式和自身教学行为,满足教学六个“清清楚楚”的需求:教什么、为什么要教、在什么起点上教、教到什么程度、怎样教、教得怎么样。
课堂上,教师需要关注每一名学生,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个性发展等原则。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科内容特点、分析知识体系作用以及前后章节的关联,做到把教材教“活”,学会重组和再造学习内容,适当增补、替换、更新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丰富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更真、更实、更足,让学习的内容更符合学生的学情。
同时注重学生实践体验,创新学习方式,开展应用书写、书法文创、汉字体验等活动,比如:观看汉字演变视频,制作书法帆布包,书法扇面,小书签等等。在快乐的书法学习体验中获取书法知识和掌握书写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