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黄河壶口瀑布岸边的吉县,靠着纬度、海拔、温差、土壤、光照、空气质量这得天独厚的“六个最适宜”,把“苹果”做成了金字招牌和支柱产业。2020年,全县苹果产量突破23万吨,产值达12亿元,香甜的“红苹果”成为助力吉县提前脱贫的“金苹果”,28万亩“苹果树”成为老百姓脱贫致富名副其实的“摇钱树”。今年,和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吉县继续深挖品牌价值,促进精深加工,苹果产品大家族迎来了新成员——“苹果花茶”。
疏摘果花竟成稀罕物
“西岭大棚收购鲜苹果花,要求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每公斤6块,10公斤以上上门取花,现金结算……”4月中旬,正是苹果开始疏花的时节,一则求购信息在吉县果农朋友圈火速传播,引起广大果农关注,也让大家将信将疑犯了嘀咕,这年年疏掉丢弃的苹果花,竟有人出钱来收?收来能有啥用?这则求购信息,最初发自位于柏山寺乡西岭村的吉县果老汉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天明,随着各乡镇工作群的转发和动员,广大果农才相信确有其事。
古典医书记载,苹果花“益心气”,有生津止渴、舒缓神经、润肺悦心、美白祛痘等功效,是个天然宝物,而每年在花序分离到初花期,为使苹果增强树势,提高坐果率,保证品质,果农要对果花过多过密的枝条进行疏花,有将近80%的果花被摘下白白丢掉。这次果老汉合作社收购新鲜花苞,便是为了利用花苞制作苹果花茶。
苹果花茶加工采用烘干技术,工艺看似简单,对果花的要求却极高,必须选用含苞待放的花蕾,才能达到冲泡后色、香、味最佳状态,而“只收花骨朵”的求购信息,正好应和了“疏果不如疏花,疏花不如疏蕾”的讲究,果农及早疏摘花蕾,减少了果树营养成分的流失。一名疏花工每天可疏摘5公斤-7.5公斤果花,以前随手丢弃的花苞,现在只需集拢起来等着合作社每天上门来收,劳动时间没有延长,强度没有增加,而劳动所得平均每天提高了40元左右。西岭村果农陈建良在这次果花收购中增收500元,吉昌镇于里村果农陈爱叶家成了临时代收点,带动附近20余家村民,收集疏下的花苞2000余公斤,额外增收1万余元,大家高兴地说,“这是捎带着就把钱多挣了呀”!
苹果花茶的推出,充分挖掘了现有资源属性,丰富了省内现有药茶品类,并为农户增收打开了新路,曾经被疏解湮没于尘土的花蕾,从今将变成不容忽视的创收原料,成为吉县苹果产业链上又一增收点。目前该合作社已收购鲜花5000余公斤,生产成品750公斤,经评审符合山西药茶产业联盟统一质量标准,作为山西省内首个苹果花茶开发项目,获得“山西药茶”区域公用品牌授权及生产合格证,得到行业认可。
企业帮扶创新出实招
东方电气集团自2013年定点帮扶吉县以来,围绕产业、就业、民生、教育、党建“五位一体”总体部署,累计捐赠1200余万元助力脱贫攻坚。在吉县脱贫摘帽后,着眼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拓思路,创新帮扶,更加侧重于助推“产业兴旺”,消费扶贫以购代捐累计超过2000万元,重心从单纯购买传统农产品向同步开发新特产品转变,每年拨付专项资金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社用于新产品研发。
本次苹果花茶的研发,东方电气集团与吉县县委、县政府携手联动,从市场分析、概念提出、拨款研发、工艺对比,到品牌创建、资质获取、包装设计、宣传推广各个环节,可以说进行了一次“保姆式”帮扶。苹果是吉县的主导和支柱产业,苹果花茶的成功研发,在过去苹果产品链以果为源向“后”延伸的基础上,独辟蹊径实现了向“前”延伸,为进一步提升苹果全产业链价值提供了新思路。
东方电气集团挂职副县长王习梅介绍说,苹果花茶宣传定位不是“变废为宝”,而是“宝尽其用”。东方锅炉公司党委副书记黄颉专程到吉县对接乡村振兴,考察产品研发,并与合作社签订帮扶协议和采购意向书,打通了“销售”这一新产品的“最后一公里”。
政策支撑药茶前景好
2020年,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十大产业集群”,发布了“山西药茶”区域公用品牌,提出“康养山西”概念,其中便包含了历史久远的医养传统,特别提到原料道地、口感独特的山西药茶,要把山西药茶打造成中国第七大茶系,让这一传统瑰宝惠及众生。吉县拥有丰富的中药材天然资源,近年来立足资源优势和地域特色,细致谋划,支持药茶产业发展,连翘、黄芩、桑叶、槐米等药茶相继问世,是山西的重要药茶基地,苹果花茶的诞生,又为吉县药茶产业增添了一抹靓丽色彩。
吉县县委、县政府积极把握山西省委大力推进“山西药茶”有利时机,谋划推动吉县药茶产业发展,县委书记崔绍民多次深入柏山寺乡和人祖山药茶种植基地调研,叮嘱“药茶生产企业要坚持市场化导向,在推广营销上加强谋划,创出品牌,拓宽销路,要用好山西药茶联盟品牌优势,加强吉县药茶区域公共品牌建设”。目前,吉县已有5家企业获得山西药茶联盟授牌,成为提高吉县药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先头兵,包含苹果花茶在内的7款产品获得合格证书,为吉县药茶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王彦章 杨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