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陵渡北端雷首山的制高点上,有个叫王辽的小山村。关于村子为什么叫王辽村,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上古时期有个叫帝喾的帝王 ,帝喾生有五子,长子名为挚,次子名为弃,三子是契,五子叫台玺,而他的第四个儿子就是被称为千古圣君典范的尧。 为了选择帝位传人,帝喾用了龟甲占卜的方法。占卜的结果是,几子皆有天下。帝喾便以长幼为序,先立了长子挚。 这个长子挚,原本是个本性忠厚之人。但他却结交了些奸佞小人,染上了骄奢淫逸的恶习。 帝喾驾崩以后,挚继承了皇位。以前常围绕其周围的小人一下子得了势。他们整日里围着帝挚,出一些误国害民的坏点子。帝喾朝的那些老臣们却不能靠近帝挚。为了江山社稷,老臣们再三规劝帝挚,但都无济于事。无可奈何,他们只好辞官回家。 帝挚当时的左膀右臂。一个叫驩兜,这个人秉性凶恶,喜做一些霸道残忍之事。另一个叫孔壬,这个孔壬比驩兜更坏,表面上巧言令色,非常恭顺,极像个善人,但心却比蛇蝎还毒。这二人经常搅在一起,唆使帝挚做一些祸国殃民的事情。因此,人们统称他们叫“帝挚手脚”。 为了排斥异己,独霸朝政。他俩给帝挚选了一批美女,使其沉溺于女色不能自拔。然后,又唆使帝挚将尧外封于离他们很远的地方,将帝挚的其他弟兄迁出城外居住,为他们作恶扫清了障碍。 尧来到封地以后,选贤任能,勤民恤下,将封地治理得物丰民富。四方诸侯非常佩服,于是都和他密切往来。除此之外,尧还领导当地居民拦河筑坝,引水灌田,战胜了旱魔,夺得了丰收,使其封地成为当时的富裕之邦。 这个消息传到帝都以后,“帝挚手脚”非常恐慌。他们知道帝挚多病,痨疗已成,很难医治,这江山迟早是尧的。于是,他们趁帝挚健在之际,绞尽脑汁,各谋其事,以留退路。 “帝挚手脚”以为,最好的退路就是当一路诸侯。于是,他们就鼓动帝挚搞一次封赏大典。表彰尧的治绩,给尧封一个大国。同时择优封赏几个诸侯。 于是,帝挚便召开了封赏大典,表彰了尧的治绩,将尧改封于当时最大的诸侯国。驩兜和孔壬也各自讨得了一个诸侯缺位。尧改封地之后,首当其冲的就是城邑建设。 新城建在何处,尧的心中无比疑惑。于是,他便将仙师务成子和前朝老将大羿等人召集在一起,征求他们的意见。为什么要征求这两人的意见呢?因为务成子以前,就同老将大羿辅佐当时帝王消灭了共工,平定了天下。此后,在帝颛顼和帝喾两朝期间,云游天下,为国家选贤任能。华夏大地的地理山川他都了如指掌。 当尧提出城邑选址的问题时,务成子就先开了腔:“我们封地里当数雷首山最好。那里可是一块风水宝地。” 大羿听罢很赞成,说道:“很好!很好!那个地方山青水秀,背靠中条山,南临华山、嵩山,为二山之首,称之为雷首山,是风水宝地。” 大羿的话刚说完,务成子便接着说道: “当年皇帝和炎帝在雷首山下打了三仗。黄帝把炎帝打败以后,炎黄部落就在那里合并了。黄帝当了部落联盟首领以后,把城邑选在了雷首山南端的凤凰咀上。凤凰咀下是女娲的陵墓。风后殁后,天师歧伯在黄帝城东边选了宝地,将风后安葬。历代圣君都以为那里是块宝地。” 尧听罢,高兴地说道:“既然如此,就将城址确定到那里。” 可是,宫殿建好后。人们却发现尧的宫殿里,柱子和屋梁都是外皮粗糙的木头,根本没有刨过,更不要说涂彩色了。宫殿顶上没有覆瓦,铺的是茅草,和百姓住的茅屋差不多。宫殿的台阶都是土的,没有砖石。跟人们想象中富丽堂行的宫殿完全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尧帝非常爱护百姓,不愿增加他们的负担,生活极其简朴。尧帝的吃的是粗粮淡饭,喝的是野菜汤。夏季穿粗麻做的布衣,冬季就随便披一块鹿皮遮挡寒风。日常用具都是土碗、土盆之类。是一个非常朴素的帝王。 虽然生活如此简朴,尧帝对于自己的职责却从来没有松懈。百姓饿肚子,他就责备自己:“这是我让他们吃不上饭的。”百姓缺少衣服,他就责备自己:“是我让他们没有衣服穿的。”有人犯罪,尧帝也责备自己没有管理好:“是我没有管理好他们。”由于工作忙碌,尧帝没有时间修饰自己,他的头发披散,有七尺长,几乎拖到地面。 不仅如此,尧还时刻倾听百姓们的意见,所以在宫殿简陋的宫门前设了一张“欲谏之鼓”,谁要是对他提什么意见或建议,随时可以击打这面鼓,尧听到鼓声,立刻接见,认真听取来人的意见。为方便民众找到朝廷,他还让人在交通要道设立“诽谤之木”,即埋上一根木柱,木柱旁有人看守,民众有意见,可以向看守人陈述,如来人愿去朝廷,看守人会给予指引。由于能及时听到民众的意见,尧对百姓的疾苦就非常了解。 尧帝高尚的品德深深感动了封地百姓,不管遇到什么灾难,但是百姓们都坚决追随在他身边。 后来,尧改封于别的地方,就离开了雷首山这里,因为尧王在雷首山所住的宫室被称做王寮,据传后人为纪念尧曾在此建城,就把宫室所在的村子叫做王寮村。后因书写习惯,村名就由王寮变为王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