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返回首页

4您正在阅读:2021年04月12日 - 第20210412期 - 第5版

 
市场信息报黄河快讯
上一期 34 下一期
 
 

新闻检索

往期回顾

4当前位置: 首页 - 第20210412期 - 第5版 - 新闻内容
百年夫妻双槐 历代护佑杨氏

新闻作者:李卓阳 杨刚 任一  阅读次数:



    在芮城的杨桥村,有一对“夫妻槐”,这两棵古槐树依偎在一起,夫槐一丈九尺,妻槐一丈一尺,乡人称它们为“夫妻槐”,它们像伟大的父母,为杨氏家族遮风挡雨,福荫后人。

迁徙求生 种槐思乡

       据县志记载,明末年间,陕西合阳县杨家兄弟二人为躲避兵马战争,携全家逃难,最后落足于西陌镇北境一荒沟。借沟挖了几孔窑,全家总算有了栖身之地。为了出行方便,杨老大在荒沟中堆出一条东西走向的土桥,从此就把这里命名为杨桥村。在杨桥村东,兄弟二人各种植了一棵槐树,因“槐”与“怀”同音,也用来表达他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距今已有400余年。
       后来,因两棵槐树一大一小,所以乡人把它们称作为“夫妻槐”。百年间,“夫妻槐”枝繁叶茂根深蒂固,一层层苍老的树皮伏在树干上,静静地刻画着岁月的痕迹。据说夫妻槐无比神奇,妻槐曾遭雷击,被削树冠,来年依然可以抽发新枝;夫槐曾遇失火,火势汹汹,浓烟滚滚,焰高数丈,但经扑救后到往年反而长得更加威武雄壮,吸引了无数人前来围观。古槐神奇灵验,凡祈福除灾等都有求必应,因而被奉为神灵。人们在这里烧香许愿还愿,顶礼膜拜,祈求福禄。每逢过年过节,树上挂满了红绸紫带,树旁香火鼎盛,烟雾缭绕,更增添了奇幻神秘的色彩。

坚持不懈 终得文魁

      在清朝后期,杨家还出过一位皇帝亲封的文魁。其年少就喜好读书,常常有感而发,但奈何资质平庸。一心想考取功名,却屡战屡败。但他从不放弃,坚持了一年又一年,直到头发花白。在一次考试中,考官见他头发花白,询问后才知他已有70岁高龄,又问其为何如此坚持,他回答道:“我十分喜好读书,一心想报效朝廷。坚持了这么多年,我也有灰心失意的时候。一年夏天,我在村口槐树下,思考还要不要继续坚持。内心十分困惑,于是绕着树走了一圈又一圈,发现树身满身伤疤,根部在外却依然挺拔。这树给了我坚持的力量,这些年,我读书写文,不断提高自己,为的是朝廷有需要我时,我可以更好的为朝廷效力。”考官感动于此人的毅力,便将其上报给皇帝。皇帝阅读他的文章后,直夸此人才藻艳逸,于是亲封他为文魁。之后杨桥村的村民也因此更加敬畏双槐,并把“坚持”作为杨家家风,教育着杨氏子女。



杨桥锣鼓 世代传承

      双槐象征的坚持精神,一直教导着杨氏后代。无论做什么,他们都会坚持不懈,把它做到极致,做到最好。例如,这个村子的一大名片——杨桥锣鼓。杨桥锣鼓是由原芮城黄河蒲剧团团长杨登云从外地引入,距今已120多年历史。曲调节奏紧凑有序,铿锵有力,悦耳动听。
       杨桥村几乎各家各户都自备有鼓乐器具,春节时鞭炮声一响,一群壮如山的杨桥汉子们,会立即穿戴好鼓装,争相跑出家门,瞬间排列成阵,在一面旗幡的指挥下,他们扬起青春的臂膀,舞动伟岸的身躯,沿街沿巷将锣鼓敲起来。气势慷慨激昂,威武雄壮!
       杨桥人祖祖辈辈会敲鼓的人不少,杨老六、杨景民、杨长喜是有名的两代打鼓师傅。他们敲打的尤为花哨,一锤能打出几个音符,鼓槌快得令人眼花缭乱,余音让人百听不厌。他们始终掌控鼓在整个演奏中占据主导地位。各段各节都是手锣在引路、手锣打得好坏直接影响锣鼓整个表演。因而打手锣人必须头脑清楚,节奏有序,自然大方,不呆不拘,要快能快,要慢能慢,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引导整个曲段完整无缺地表演下来。打锣师傅击出的锣声有轻有重,有高有低,槌槌在点,与鼓钹配合默契,给周围的观众留下极深的印象。掌钹人不但节奏感要强,而且要求要有一定艺术感。什么时候直接拍,拍得准稳潇洒,垫声恰到好处,什么时候搓钹,搓起来钹声颤颤飘飘,圆滑优美,余音缭绕,什么时候亮钹,亮起来铜钹空中飞舞,胳膊曲张有度,柔刚相济,或看或听都是一种享受。
       在几位老艺术家的指导下,杨桥锣鼓队伍不断发扬光大,几经改动,曲调更加优美,敲打更加来劲,现在敲打的不仅是男子汉,好多妇女也都参加。九八年元宵节去县城表演,杨桥就有一百二十人参加。


上一篇34下一篇

Copyright © 2010-2012 xxxxx.com 市场信息报黄河快讯报社 All Rights 技术支持 云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