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返回首页
4
您正在阅读:2021年02月01日 -
第20210201期
- 第8版
市场信息报黄河快讯
上一期
3
4
下一期
新闻检索
往期回顾
4
当前位置:
首页
-
第20210201期
- 第8版 - 新闻内容
浮云山女娲文化园采风记
新闻作者:陈晓茹 李卓阳 阅读次数:
2021年1月6日,我们来到芮城县风陵渡镇浮云山女娲文化园采风,在这里了解了许多女娲有关的故事。
人文始祖创世纪
女娲,又称娲皇、女阴,史记女娲氏,是华夏民族人文始祖,福佑社稷之正神。提起女娲,人们常会想到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有一天女娲在莽莽的原野上行走。她放眼四望,只见山岭起伏,江河奔流,丛林茂密,草木争辉,天上百鸟飞鸣,地上群兽奔驰,水中鱼儿嬉戏,草中虫儿跳跃,这按说世界也都精彩了。但是她总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遗憾,越看越烦,连自己也弄不清楚这是为什么。她想与山川草木诉说心中的烦躁,山川草木根本不懂她的话;欲对虫鱼鸟兽倾吐心事,虫鱼鸟兽哪能能理解她的苦恼。她颓然坐在一个池塘旁边,茫然地对池塘中自己的影子发愣。
忽然一片树叶飘落池中,静止的池水泛起了小小的涟漪,她的影子随之微微晃动起来。她突然觉得心头的死结解开了:是呀!原来是世界缺少一种像她一样的生灵。想到这儿,她马上在池边挖了些泥土,和上水,照着自己的影子捏了起来。她感到好高兴。捏着捏着,捏成了一个小小的东西,模样与自己很像,也有五官七窍,双手两脚。捏好后往地上一放,他居然活了起来。女娲一见,满心欢喜,她把这些小东西叫作“人”。
女娲的主要功绩在于造人,当然还有补天。相传在古代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打仗,共工失败了,他恼羞成怒,一气之下,撞倒了不周山。这下可闯了大祸,不周山是支撑天的柱子,天柱一倒,天塌地陷,日月星辰向西移去,大地裂开了,山林大火昼夜燃烧,洪水从地下喷涌而出,地上一片汪洋。各种猛兽都出来残害人类。世界仿佛到了末日。女娲是人类的母亲,看见自己的儿女遭受这样的苦难,发誓要修补好残破的天穹。女娲在大江大河里挑选了许多五色石子,支起一口大锅,架起一堆大火,把这些石子熔成胶状的液体用与补天。不知烧了多少天火,炼了多少石子,虽然累得腰酸背痛,但她从不停歇。终于,天补好了。女娲担心天补得不结实,又杀了一只巨大的乌龟,用它的脚代替天柱,竖立在大地四方。这样,人类头顶上的天空像帐篷似的张开来,再也不会塌陷了。
依陵建园祀娲皇
女娲陵原本在黄河边,后因为水涨浪涌,渐渐把女娲陵淹没了。浮云山虽不高,但却乃天地之造化,难得的风水宝地,常有祥云缭绕。于是当地人将女娲陵迁至浮云山顶。
走进女娲文化园,首先看到的是云善堂。“善堂”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公益机构。由慈善人士捐钱合建,专门办理各种救济工作。云善堂内供着菩萨,善众常在此诵经叩拜。走出云善堂是女娲文化广场,建有女娲圣像和戏台。文化广场是大型活动时展现民间艺术风采的地方,我们去的时候刚好有锣鼓队在排练节目。这些由群众自发组织的各民间艺术团体,表演社火、演唱、舞蹈、锣鼓等,为广场文化添彩助兴,热闹非凡。整个广场最特别的是女娲圣像,她神态端庄,笑意盈盈,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拿着五色石。再往上走是女娲宫,遗憾的是由于女娲宫正在重新修复,所以我们只看到了外观。女娲宫的建筑布局,充分利用了原有地形,依山就势,匠心独运,建筑布局合理,既和谐对称,又不拘一格,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
沿着女娲宫往上走,一条蜿蜒起伏的小道直通山顶,山上有座李靖墓,据《蒲州府志》载:(李靖)“初葬渭水边,后移浮云山。”李靖先葬在渭水边,多年以后,某知府见李靖墓被渭水所淹,便迁葬于现在的浮云山顶。在浮云山顶东侧遗留一处高五米、直径十五米的黄土圆台,因浮云山顶是风陵渡区域海拔最高点,离日月星辰天际最近,也是当地每天第一个看到日出的地方。相传女娲在浮云山顶造台设坛,祭拜天地之神灵,为人类安康祈福,后人为纪念女娲将此处称为女娲祭天台。女娲祭天台和李靖墓中间是女娲陵,民间传女娲陵是由李靖守护着的。令人惊奇的是在李靖墓旁,现有株无名植物,多年来,生长的郁郁葱葱。
女娲文化园的庙会
每年九月初九是女娲庙会。且浮云山女娲庙会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庙会主要内容有:开幕式,放飞祈愿天灯,祭拜女娲大典,浮云山大秧歌,优秀文艺节目调演,届时,将有女娲出宫巡游送福,锣鼓上庙,燃灯祈福大法会等。当地还流传,庙会前一天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在九月初九的当天却一定会晴空万里,山上祥云缭绕,期间浮云山下人流滚滚,彩旗飘飘,锣鼓震震,礼炮隆隆。四方民众云集于此,比肩接踵,人山人海,尽显盛世风光。
上一篇
3
4
下一篇
Copyright © 2010-2012 xxxxx.com 市场信息报黄河快讯报社 All Rights 技术支持 云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