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里黄河大拐弯处,风陵古渡口旁,有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庄,他的名字叫赵村。相传以前村子四周建有城墙,城址为长方形,东西长,南北窄,南北城墙的中间并列有两个城门。村中央有一建筑,高大雄伟,好像一个轿顶,而城像一个大轿式,南北各两个城门,好似穿轿杆的两个洞,而东西各有一城门,好像轿的窗,因而人们称此村为轿村。久而久之,语音变化,轿村被称为赵村。赵村因形似轿子而得名,与风陵渡无关,但风陵渡的得名却与赵村息息相关。
繁华风陵 渡字由来
很久以前,在黄河古渡口,一位天真明媚的花季少女,在此遇上了让其爱慕一生的大侠,但奈何少女生时他已老,他的心只属于古墓里那不染世间尘埃的清丽佳人。可怜少女余生只能在断肠崖前回忆曾经深爱的故人。后来少女在峨嵋山上出了家,人们都说因为她放不下大侠。其实她只是爱上了峨嵋山上的云和霞,因为它们像极了十六岁那年的烟花。
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的黄河古渡口,就是赵村旁的风陵古渡口。史载,唐代圣历元年在此置关,称风陵关。又称风陵津。津即渡口,所以后称风陵渡。风陵渡口地处水陆要冲,登高远眺,东可瞰中原,西可瞻秦渭,南可望豫鄂,北可览三晋。这里在古代即为著名的渡口,是黄河之上最大的渡口,历代王朝漕运的重要码头,千年来商贾云集,市场繁荣,经久不衰。
据光绪版《永济县志》载:“监生张华性好施,道光甲辰募金创建风陵渡会馆,严整渡规,以便行旅。渡口右岸有繁华的潼关县城,但左岸风陵渡口商业依然昌盛,是创建会馆之故。”直至抗日战争爆发之时,风陵渡口仍有一条大街,有十数家货栈、饭店。日军人入侵风陵渡口设立据点,渡口一度冷落。日军投降后,山西的小火车直通到风陵渡,车站设在渡口,渡口商业顿时兴隆,建有两条三百米长的大街,小货栈、小旅馆、饭店20余家。直至1952年,火车站从渡口迁到现址,渡口商业才衰落。
风陵古渡口不仅是繁华的商业码头,还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相传,明末闯王李自成在潼关南垣大战告捷后,一鼓作气,乘胜追击,欲过黄河北上,但是兵至潼关,要过河到风陵渡,却因缺少舟船,被滚滚黄河阻挡住了,只好在河南岸边安营扎寨,另谋良策。安顿下来后,李自成下令寻找渡船,谁知明军为了阻挡李自成渡河追击,把渡船全都烧毁了,一只也没有留下。况且一连三日,河水大涨,浪高流急,险恶无比,急得闯王实在无法可施。是夜,闯王李自成急切中一人独自来至河边,望着怒涛狂吼的黄河,对天祈祷:“苍天在上,我今吊民伐罪,如若该得天下,从明日起,愿黄河冰冻三尺,佑我义军过河!”闯王仰首望天,单腿跪地,深深祈祷。回营后,只见大风怒吼,阴云密布,刹时天色暗淡,星月无光。时值七月,天降大雪,黄河冰冻三尺。次日,义军渡黄河,如履平地,取道平阳,直捣北京。
轩辕干臣 风后其人
相传上古时,中原部落首领黄帝夜晚做了一个离奇的梦,梦见一场罕见的大风,将尘土刮到海里。次日,有大臣说:此梦预示着主将得贤臣, 而风吹垢土,去土为后,贤臣名为风后。黄帝果然在海隅(盐池边)访得风后,拜为六相之一。风后帮他治理国家,播种五谷,驯化鸟兽,制衣服、舟车、医药,订文字、音律、历法等。黄帝声誉日隆,被华夏各部族尊为盟主。当时东方有一个部落首领名蚩尤,仗着其带兵的八十一个兄弟,个个牛头人身,身躯高大,凶悍异常,又制造刀戟大弩,杀奔中原。从涿鹿一直打到河曲(风陵渡),黄帝使风后摆阵,将蚩尤杀得落花流水。蚩尤无奈便作起妖法,施放浓雾,霎时间,云遮雾障,天昏地暗。黄帝人马迷失方向,自相践踏。危难之际,风后用指南车导引人马冲出迷雾,使黄帝终于战胜蚩尤夺得中原。
这个传说的主人公风后,系黄帝的大臣。他集军事、科学发明于一身,为黄帝统一中原做出了重要贡献。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杨炯《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借如风后、力牧,左右轩皇,萧何、曹参,谋猷汉室。”郑樵《通志·氏族略》:“风氏姓也,伏羲氏之姓。黄帝臣三公之一也。”明代人王三才在其《创建风陵渡享殿记》中亦说,”风后将而有才,扶助黄帝“纪天周地,造律制裳,刳竹作室,经土....淳化鸟兽,为万世章程。鼻祖至今,籍其神泽不衰。“道教《云芨七签》记:“尤暴横,毒害蒸黎,四海嗷嗷,莫保性命。黄帝率诸侯伐,战尤于涿鹿,帝师不胜。尤作大雾,由外皆迷。风后作指南车,以杓指南,以正四方。帝遂率而再战,灭尤于绝辔之野。”从此,九州一统,天下太平,风后之功勋卓著,为黄帝时代众相之首辅。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一提起著名的八阵图,人们都会想到三国名相诸葛亮。但据传首创八阵图的人非诸葛亮,而是风后。当年蚩尤兴师作乱,侵犯中原,黄帝因将寡术乏,曾九战九败于蚩尤。为讨伐蚩尤,黄帝拜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为将,并与风后研创了最早的《八阵兵法图》。
在诸葛亮之前,各种典籍中就有八阵图的介绍。东汉学者郑玄注《周礼》指出,孙武曾在兵法书中讲述八阵之法。1972 年,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的《孙膑兵法》中有《八阵》篇,论述用八阵作战的原则和方法。据汉《纬书集成春秋内事》载:“黄帝师于风后。风后善于伏羲之道,故推衍阴阳之事。”
后世也有不少典籍中有关于风后八阵图的记载,《吴子·序》曰:诸葛孔明天地风云龙虎蛇鸟,本阵也,出黄帝兵井之法。”帝将井田制应用于军事布阵。明董斯张《广博物志·武功下》:“蚩尤益以刀剑,而用马战及火攻;轩辕始征四方,制八阵……”
唐文学家独孤及,更是专门写了一篇《风后八阵图记》来说明八阵图最初为风后所创。
“物不终静,必授之以动。当纯坤用事,阴疑于阳,则飞龙战;大朴已散,圣盗并起,故戎马生。乃有力吞八荒,争截九有。大者天柱折,地维绝;小者作慝卢山,负阻中冀。上帝凭怒,下土是恤,乃眷武德,黄帝受之,始顺杀气以作兵,法文昌以命将。于是乎征不服,讨不庭。其谁佐命?曰元老风后,盖戎行之不修,则师律用爽;阴谋之不足,则凶器何恃?故天命圣者,以广战术,俾悬衡于未然,察变于倚数,握机制胜,作为阵图。夫八宫之位正,则数不愆,神不忒。故八其阵,所以定位也。”
古老渡口 源自风后
那么德才兼备的风后与赵村和风陵渡有何关系?《山西通志》所载:“风后冢,在蒲州南六十里赵村风陵渡。”《平阳府志》云:“解州有上古风后墓,在州西南一百八十里永济县赵村风陵渡。”
现在的风后墓位于风陵渡镇赵村村南。风后墓现状高二米,周三十米。墓前原有明万历时期重建风后祠及碑记,可惜已毁。以前还有风后庙,被侵华日军所毁。光绪《永济县志》记:“风后冢,在县南风陵乡焦庐里,传有古风后冢。风后庙,在县南西王村,庙内有冢。”风后庙始建年代不详。但后世官吏崇拜风后之德泽,都曾给其冢培植封土,有的还为其修缮祠庙。《蒲州府志》明万历三十年,蒲州知府张羽翔扩充庙墓,重建祠宇。民国12年,当地人士欲卖风后庙古柏集资重修享殿,河东道尹崔廷献闻讯,遂倡议捐款动工修复,由尚绮章彩绘山海经故事,一边是黄帝请风后为相,一边是风后辅佐黄帝破蚩尤,使之焕然一新。这些都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风后的仰慕之情!
那么风陵渡名字中的风陵与赵村风后墓有何关系?《史记》:“风后生于海隅,传其曾佑黄帝,以指南车引导黄帝突围,打败蚩尤,死葬于河曲,称之为风陵。”明万历年间重修风后冢时所作《创建风陵享殿记》明言:“蒲之焦庐里相传有风后冢,睢乡坡渡皆以风陵名,其来久矣。”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在其《肇域志》中也记有“风后塚,在州南六十里风陵乡赵村。有轩辕庙址。风后乃其臣,没,葬此地,至今号风陵焉”从汉代《史记》到明清文献,跨越千年,但都说风陵渡得名于赵村风后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