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返回首页

4您正在阅读:2021年01月13日 - 第20210113期 - 第5版

 
市场信息报黄河快讯
上一期 34 下一期
 
 

新闻检索

往期回顾

4当前位置: 首页 - 第20210113期 - 第5版 - 新闻内容
黄河晋韵(上)

新闻作者:李广洁  阅读次数:


       一、黄河风韵
       九曲黄河,于山陕之间,留下了最美的千里景色。黄河山陕段,既有千里大峡谷,又有黄河之魂壶口瀑布,还有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更有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观。
       ◆黄河山陕大峡谷 “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黄河干流上最长的连续峡谷。从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村至山西河津市龙门村,全长725千米,水利学界称此段黄河为“大北干流”,山西有12个县处于山陕大峡谷段。东西走向的黄河,在托克托县河口村急转为南北走向,奔腾南下千里,左吕梁,右陕北,两岸连绵不绝的千山万岭,把黄河夹在200米左右的峡谷内。黄河穿行峡谷之中,冲破层层陡崖束缚,穿山劈岭,蜿蜒而下,在千里峡谷形成偏关老牛湾、石楼黄河第一湾、永和乾坤湾等多处河山环绕的“黄河蛇曲”景观。黄河峡谷下切颇深,谷深多在100米以上,谷底高程由876米逐渐降至353米。浪涌流急的黄河奔流到山西吉县与陕西宜川县之间的壶口时,河床急缩至40多米,跌入30米左右的深谷,恰如金色的挂毯,形似茶壶注水,故称“壶口瀑布”,有“天下黄河一壶收”之说。河水进入壶口,浊浪排空,如猛虎咆哮,似万马奔腾。只有壶口瀑布磅礴的气势、雄浑的旋律才能演绎出动人心魄的黄河之魂。黄色的浪涛跌入深谷,与河底的石头撞击,瞬间变为堆堆白雪,化出缕缕雾气,飘向空中,云烟茫茫,在阳光的照射下有时会出现美丽的彩虹。隆冬时节,黄河冰封,壶口瀑布呈现冰柱倒挂的奇观。在壶口瀑布之南5000米的地方,河中有高达十几米的巨石,古代称为“孟门山”。1500年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看见的瀑布就在这里。他描写瀑布:“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成书于1200年前的唐代《元和郡县图志》记载瀑布:“河岸顿狭,状似槽形,乡人呼为石槽……石槽长一千步,阔三十步,悬水奔流。”唐代时瀑布之下有长一千步的石槽,这段石槽在郦道元写《水经注》时还不存在。现在的壶口之下,已是十里石槽,壶口远离孟门山5000米,说明壶口瀑布是不断北移的。河津龙门是黄河大峡谷的出口,河流至此,宽百余米,最窄处仅20多米,两山对峙,河冲其中,夹岸断壁,状若斧凿,古称龙门。传说这里是大禹治水的地方,故又称禹门。“鲤鱼跳龙门”,指的也是这里。黄河在壶口、龙门形成的壮丽景观,最能体现黄河的性格、象征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的精神。抗战时期,光未然由陕西东渡黄河,感受到了黄河壶口瀑布之壮美,创作了气势磅礴、激荡人心的《黄河颂》,《黄河颂》后来成为《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歌词。随着《黄河大合唱》唱响黄河上下、大江南北,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象征意义在全国人民心中深深扎根。九曲黄河,把最壮丽的千里景色留在了山陕之间。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黄河出龙门之后,河谷骤然变宽,河谷最宽的地方竟然接近两万米。从禹门口经万荣、临猗、永济至潼关,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水利学界称这一段为黄河的“小北干流”。由于河道宽阔平缓,泥沙容易沉积,在河流的侧蚀作用下,河道会发生摆动,有时左摆,有时右徙,东游西荡,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形成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独特现象。其中,永济与黄河对面的朝邑县(今属大荔县)之间的河道摆动最为典型。明代隆庆四年(1570),河道竟然西移20多里,原来在黄河西岸的大庆关竟然位于黄河东岸20多里。2001年,黄河又一次西移。
       ◆黄河岸边的古长城 北段的沿黄长城外长城跨黄河西来,在偏关县老牛湾堡与黄河“握手”后,一路向东北而去。偏关县的沿黄长城,从老牛湾开始,经桦林堡,向南进入河曲县,沿黄河蜿蜒而行,经楼子营、罗圈堡、五花城堡、阳沔堡,结束于石梯子村的石梯隘口。沿黄长城修建于明代,其功能是抵御冬季黄河结冰时元朝残余势力的入侵。当时每年黄河冰封之时,从偏关等地调来一万多军队驻防,称为“御冻军”。明正德年间,蒙古小王子屡屡进犯偏关,明武宗曾经从大同一路南下,沿长城西巡至罗圈堡一带。南段的沿黄长城大宁—乡宁长城,建于清同治初年。清政府为堵截农民起义军东渡黄河,在黄河东岸筑建长城。该长城北起大宁县窑子畔,经吉县到乡宁县枣岭乡,全长125千米,当时称为“长墙”。这一段长城是中国修建年代最晚的长城,现残存部分城段。
      ◆黄河湿地 在山西的黄河沿岸,形成了一系列黄河湿地。万荣西滩黄河湿地,分布着大片沼泽和茂密的芦苇荡,栖息着上百种水鸟,拥有“万顷湿地、千亩荷塘、百种珍禽、十里绿堤”的壮观景色。芮城圣天湖黄河湿地,是黄河中下游最大的国家级湿地保护区,被誉为中原黄河湿地的明珠。夏日荷花争艳,冬季百鸟栖息,已成为圣天湖的独特风景。平陆三湾黄河湿地,位于山西省的最南端,每年冬季,上万只天鹅从遥远的贝加尔湖一带飞越千山万水,到这里来过冬,三湾黄河湿地就会成为天鹅之湖。
       ◆黄河丹峡 在平陆县与河南济源市交界处,黄河流经一个风景如画的峡谷,名曰丹峡。整条峡谷由红色石英砂岩构成,一片红褐色,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故称丹峡。黄河在这里来了个90度转弯,变西来为北上,奔腾汹涌的河水在这里变成一汪湖水,碧波荡漾。两岸悬崖壁立,山峰相对,形成“V”形峡谷。
       二、黄河之滨的古文明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了历史悠久的华夏文明。在山西的黄河之滨,从180万年前的西侯度遗址,到4000多年前的陶寺遗址,各个时期的文明遗址星罗棋布散落于此。
       ◆芮城县西侯度遗址 位于芮城县西侯度村黄河东岸高出河面约170米的古老阶地上,是我国早期猿人阶段文化遗存的典型代表之一,为我国著名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距今大约180万年。在遗址中发现了人类最早用火的遗迹。
       ◆芮城县匼河遗址 位于芮城县风陵渡匼河村一带,在长达13.5千米范围内发现了17个遗址点,这些遗址点组成匼河旧石器地点群,是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匼河文化的代表遗址,距今约60万年。
      ◆黄河三角地带旧石器遗址群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晋西南沿黄的垣曲、平陆、芮城、永济、万荣、河津等地发现了数量庞大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还在垣曲发现了4500万年前的世纪曙猿化石。因此,有研究人员认为,这里很可能是继东非后的第二个“人类演化场”。
      ◆吉县柿子滩遗址 遗址西距黄河2000米。2000年后在15平方千米的范围内新发现了25处旧石器地点以及一个中心遗址区。这是我国目前发现距今1万多年前面积最大、堆积最厚、内涵最丰富的一处原地埋藏石器遗址,是旧石器时代晚期黄河中游一种独特的区域文化。
      ◆夏县西阴村遗址 位于夏县尉郭乡西阴村的西北部,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1926年在遗址内出土大量的陶片、石器、骨器。最重要的是还发现了半个蚕茧,后来证明这是家蚕的老祖先。2019年,考古人员又在夏县出土了4枚距今6000年的石雕蚕蛹。这一发现说明了早在6000多年前,晋南一带就出现了植桑、养蚕业。而晋南早就有“嫘祖养蚕于夏县”的传说,古老的传说证之以考古实物,确立了晋南在中国丝绸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
       ◆襄汾县陶寺遗址 坐落于临汾市襄汾县东北7000米处,总面积300多万平方米,距今约4300年。1978年以来,陶寺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玉器等,还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观象台。陶寺遗址考古发现表明,早在距今4300多年前,文明的几大构成要素(文字、青铜器、都城)均已出现。而且,最迟到陶寺中期,该地区已经进入早期国家阶段。中华民族进入文明社会的年代,至少可以在此前认知的基础上往前推进500年。
      三、黄河古渡口
     “秦晋相望鸡犬闻,黄河一派就中分。”虽然有黄河相隔,但挡不住两岸的先民互相往来。山陕、晋豫之间的黄河上,自古就有舟楫之利,形成了不少渡口。
      ◆西口古渡 位于河曲县城水西门口。这里地处三省交界处,河对岸,北边是内蒙古准格尔旗的大口渡,南边为陕西省府谷县的大缠渡。该渡口是清代山西人前往内蒙古谋生的水上门户。有碑文曰:“河曲城西门口之处,先民走西口渡河之地也。”
      ◆保德古渡 保德渡口与陕西府谷县刘家川古渡隔河相望。宋代,在保德对面的麟、府二州派驻重兵防御西夏,驻军的粮食全靠河东的保德供给,航运十分繁忙。清代,康熙皇帝西征噶尔丹,大军由保德渡口登舟渡河。由保德过河,经神木可达榆林,西去宁夏。清代末年,渡口附近有商号200余家。
        ◆碛口古渡 位于临县县城西南的湫水河入黄河河口,由于渡口附近的大同碛滩险流急,上游来的船只都得在此卸货,这里成为黄河中游著名的水旱码头,号称晋商的“西大门”。有民谣:“碛口街里尽是油,油篓垒成七层楼。骡马骆驼驮不尽,三天不运满街流。”
       ◆黑峪口古渡 位于兴县黑峪口村,与陕西省神木市盘塘镇隔河相望。清代,渡口每天有船只来往东西两岸、上下游之间。抗战时期,黑峪口渡是晋绥边区通往陕甘宁边区的重要通道,我党的许多重要领导同志由这里渡河前往延安。
      ◆三交镇古渡 位于柳林县西南的黄河东岸,因地处中阳、石楼、陕西清涧三县之间,故名三交。渡口南边不远,黄河峡、屈产峡、龙泉峡,三峡相聚;黄河、屈产河、龙泉水,三河交汇,形成十分罕见的水面十字相交。区位上的优势,使三交镇渡口成为方圆百里的水陆码头。
      ◆孟门古渡 位于柳林县西北黄河东岸,是古代的孟门县城所在地。孟门对岸的吴堡县,在宋金时期有100多年归孟门(时称定胡县)管辖,两岸联系密切。孟门渡口曾经是一个区域性的政治、经济中心。
      ◆龙门古渡 位于河津西北,是山陕峡谷南端著名的渡口。龙门渡口的军事价值更高。先秦时期,这里就是军事渡口。隋末,李渊从太原起兵,先派一支部队从龙门渡过黄河。唐初,李世民收复河东,在隆冬时节率大军踏冰过龙门,进驻绛州柏壁要塞。
      ◆汾阴古渡 即庙前渡,在万荣县后土祠附近。西汉时这里已经是重要的渡口,汉武帝的大型船队由此进入河东,祭祀后土。东魏与西魏隔河对峙时,高欢计划率10万大军从这里西渡黄河。1937年9月、10月,八路军4万余人,陆续从陕西韩城市芝川镇东渡黄河,由庙前渡口进入山西,北上开赴抗日前线。
        ◆吴王古渡 位于临猗县西的吴王村,古渡始于春秋时期。秦末楚汉相争,韩信奉命平定河东,在蒲津渡对面做出强渡黄河的态势,吸引魏王豹派重兵防守。韩信出其不意,在上游的夏阳渡过河,由吴王渡登岸,袭击安邑。现在吴王渡有浮桥通往陕西。
       ◆蒲津古渡 位于永济市蒲州古城之西。蒲津渡是山陕间黄河上最古老的渡口,春秋早期已有记载。秦晋友好时,蒲津渡是两岸船只往来的要津;两国反目时,这里成为军事要冲。战国时期,这里兵马不断。秦汉以后,这里屡屡成为大军出征或进攻的码头。唐代,在蒲津古渡建造了著名的黄河浮桥。明初又新建浮桥,徐达十万大军经蒲津渡西定关中。
      ◆风陵古渡 位于芮城县西南,隔河为陕西潼关,黄河从此折向东流。传说黄帝的大臣风后葬于此地,故名风陵。风陵渡地处晋、秦、豫三省之交,扼华北、西北、中原之冲,自古为黄河要津,金代诗人赵子贞《题风陵渡》:“一水分南北,中原气自全。云山连晋壤,烟树入秦川。落日黄尘起,晴沙白鸟眠。挽输今正急,忙煞渡头船。”
       ◆大禹古渡 位于芮城县东南,隔河与河南省相望。相传大禹治河时至此,故称大禹渡。大禹渡与西边的风陵渡、东边的茅津渡,并称为黄河东折之后山西段的三大古渡。
      ◆茅津古渡 茅津渡历史悠久,是沟通黄河南北晋豫两地的交通要津。先秦时期,茅津渡就是一处河东盐运渡口。春秋时期,晋献公借道于虞国,伐灭虢国,就是从茅津渡口南下。公元前624年,秦穆公率大军耀武于河东,从茅津渡过河,到崤山安葬秦军遗留在那里的遗骸。1947年8月,解放军陈赓兵团从茅津渡强渡黄河南下,进军中原。(李广洁)

上一篇34下一篇

Copyright © 2010-2012 xxxxx.com 市场信息报黄河快讯报社 All Rights 技术支持 云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