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返回首页

4您正在阅读:2020年12月28日 - 第20201228期 - 第5版

 
市场信息报黄河快讯
上一期 34 下一期
 
 

新闻检索

往期回顾

4当前位置: 首页 - 第20201228期 - 第5版 - 新闻内容
浢津古渡盛盐运 庄上古堡兴布艺

新闻作者:任一 李卓阳  阅读次数:

       陌南镇东夭村处于浢津古镇中心,是陌南古街的东巷,历史上的盐运古道穿村而过。它北靠巍巍中条山,南依滚滚黄河水,大约五千年前,先民就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他们上山伐檀,田野劳作,择善而从,良俗渐成,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造就了东夭村,在陌南镇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村内商周时期诸侯国所建的军事城堡,历经千年风雨沧桑仍巍然屹立;不远处的圣天湖享誉三晋大地;张氏家族自明朝迁居而来,从商兴家,建学兴教;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芮城布艺”在这里发扬光大。


湿地圣天湖 黄河遗明珠

      “背依条阳千峰翠,门对黄河万里波。南眺函关紫气浮,左右护砂相对称”。九曲黄河似乎特别青睐这个古老的村庄,因河道变迁的缘故,在村南遗留下了6000亩的天然湖泊“圣天湖”,形成了黄河中下游最大的国家级湿地保护区。这里的风景集江南水乡与黄土高坡为一体,景色宜人,蔚为壮观。春天百花盛开、争奇斗艳;夏天百荷争艳、绿肥红瘦;秋天菊蕊飘香、芦花飞雪;冬天蒹葭苍苍、天鹅啁啾。
       驻足崖边,俯视圣境。观滔滔黄河绕冈陵北曲,似长龙滚滚泻千里:6000亩青水绿波。宛如一块碧玉,悬挂于长龙腰间。天水相连,红荷映日,荡舟湖中,其乐无穷。候鸟时而高歌,时而戏水,自然和谐,生机盎然,令人心旷神怡。

浢津古渡 战略要冲

       紧靠圣天湖西侧曾经有浢津渡口,是先秦时期黄河中下游著名的渡口之一,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载:“河北县有浢水,南入于河,河水故有浢津之名。”浢津为古代黄河津渡名,与河津、蒲津、茅津同称先秦时期“黄河四大津渡”。
        千百年来,黄河一直扮演着军事分界线的角色,“天开函谷壮关中,万古惊尘向北空”,与浢津渡隔河相望的函谷关,从西周时期开始便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谓,所以抢占黄河渡口,是军事上博弈的焦点,可见浢津渡在古时的军事地位不容小觑。周穆王东巡、晋文公出逃、汉武帝微行柏谷、杜畿诡道从浢津、宋邑令邵伯温筑待济亭于河干等等,都在古渡口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楚汉相争时期,项羽筑城于此对峙刘邦,东晋大将郭诵夜渡浢津击后赵,北魏将军封礼南渡拒刘宋等著名的战役都发生于此。
       作为平原地区的交通要隘和军事重地,这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军事防御工事——古城堡。庄上古堡位于东夭村西崖边,堡址呈长方形,南北长250米,东西宽100米。现存南城墙和北城墙,南城墙下有城门遗迹。庄上古堡用黄土夯筑而成,名副其实的土城堡。村中史万祥老人向我们介绍,庄上古堡大约修筑于商周时期,商末纣王暴虐恣睢,天下无统,疆界不正,虞、芮两国争田起讼,久而不平,因而战事连连,民无宁日。所以,芮国在这里设立城堡,以应战事。
       周王朝建立后,周文王封其弟虢叔为西虢国君,后于周厉王三年迁至三门峡立国,芮国的东部(今陌南)归属魏国。至春秋时期,周王朝控制诸侯国的能力逐渐削弱,诸侯国间争夺加剧,黄河以南的虢国、河西的秦国屡屡侵魏。那个时期就有“晋献公灭魏”“秦晋河曲之战”的战争记载。《水经注·河水注》引《竹书纪年》云:“(晋武公)八年(前708),周师、虢师围魏,取芮伯万而东之。”一年后,芮伯万被大荔之戎迎走,居于今陕西韩城梁带村。这些频繁的战事,严重危及国土不大实力不强的魏国的安全。魏国就在原城堡的基础上增加了其他工事,对由浢津渡而入的虢军起到了重要的防御作用。
        古城堡,见证了一代代王朝旗帜变换,潮起潮落。当你身临其境,古城堡崇墉百雉,风骨犹存,站在古城堡的悬崖边放眼远眺,触目可及的函谷雄关,丹霞披峭,大河上下,气象万千!


百年张家 晋商翘楚

       浢津渡,不仅是军事重地,因其地处水陆交通要道,唐宋以来特别是明末清初,盐运业十分发达。大批驮运队从解州翻越中条山,南入中原,直抵长江流域。民间百姓约有万余人常以扁担为工具,为商贩在此地转运货物,多为粮、棉、盐和日用百货。从中条山南麓到浢津渡口,形成了长达三十华里的道路街市,人称“三十里浢津街”。清代,陌南镇以其南通浢津,东达大阳,西抵蒲坂,连接三大官运盐路的特殊交通运输条件,成为商业重镇。街市店铺近百家,有饭馆、酒店、药铺、旅店、杂货店、京货铺、当铺、粮油行、花行、肉铺、染坊等。随着商业文明的发展,在晋商的熏陶下,后人也有了晋商的智慧。
       陌南街向以张、景两姓称著。据民国版《芮城县志·氏族》载,张氏始祖鸾、鹏举兄弟二人,明洪武间由本县城垣村迁到陌南镇;张氏裔孙十世席正于乾隆十六年(1751) 所修家谱自序称:“予族世居芮邑陌底镇,迨元明之间,族势渐繁,坑北、城垣诸村多散处焉,而先代始出同祖坑北之茔。”
       张氏移居陌南后,今已历二十二余世,勤劳俭朴,艰苦创业,家教严明,耕读并重,人才辈出。
      其十七世祖张裕珍生而聪颖,勤苦好学,意在学富成才,报效家国。光绪三年(1877),山西遭受百年不遇的旱灾,旱情持续数年。张裕珍为寻找出路,废读经商。史万祥和张益民在《陌南古镇寻览》一书中提到,张裕珍在陌南镇开设了“恒盛裕” 商铺,生意渐次发展,后于沙窝、永乐等渡口经营煤炭及木材,又于运城、陕州、灵宝、潼关一带开设黄金、粮食、烟草等店铺,经营有道,商铺不断向外扩展。1917年,在山东济南与英商合资创办泰华煤油公司,经销煤油;在太原、 西安、济南、澄县、灵宝等地开设太和成盐店及三成绸缎店等。1918 年,开办了陌南镇宏兴纺织厂,拥有厂房10余间,纱锭500余枚,纺纱职工30多名。农商结合,生意兴隆,商号远布晋、秦、豫、鲁等地;田产丰腴,良田千亩,牛驴骡马成群。因不谋无义之财,不食即诺之言,诚信为人,豁达大度,威望渐高,民众目他为乡贤。
       张裕珍深谋远虑,见识过人,他深知社会进步,在于兴学崇教。民国时张氏家庙设为小学,为本族及临近各姓学生就学之所;1906年,景耀月于日本回乡,在东夭村三圣母庙内的申义义塾改制旧学遇到困难,张裕珍挺身而出,捐助300大洋,又牵头为建筑学校募资2000大洋,促成景耀月创办陌南镇高低两等学堂,使得陌南人文蔚起,济济多才。


布艺传家 流芳三晋

      新中国成立后,张氏族人积极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张淑琴多才多艺,心灵手巧,是剪纸和布艺的高手,曾“入选全国首届民间工艺美术佳品及名艺人作品展优秀奖”,1978年,张淑琴将她的手工布艺传给她的女儿张娅婷,张娅婷将布艺产品不断创新,被授予“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2011年,入选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中,诞生出众多古代艺术,布扎技艺属民间一种纯手工技艺,多以家庭的“口传心授”传承延续。芮城布扎以陌南一带流传最广,传统布扎是以布、绸、绢、缎等为主要原料,以民间百姓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内容为题材,用变形、夸张的手法,同时融合、吸收民间美术中多种品类的制作技艺,通过剪、缝、绣、贴、挑、拔(扎)、拼、缠、纳、叠、镶等技法制作的一种布制工艺品。布扎多为动物造型,主要用来给小孩衣服做装饰或作为青年男女定情信物。纯手工制作的布艺作品造型多样,做工精细,色调纯朴,轻巧实用,呈现出清新朴拙的民俗风情。它既是芮城民俗文化的载体,也是芮城历史民风传承的证物。
       芮城布扎以虎最多。从形制看,有单首虎、双头虎、虎与鱼、虎与蛇、虎与蟹、虎与蝶和猴等合体。既保持了动物原有特征,又夸张地将现实中和理想化了的动物原型交融在一起,使其具有人的灵性,人的情感,因而外部造型显得可爱迷人,憨态可掬,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颜色有红、黄、橙、黑,或用五颜六色描绘等等。其特点是婴幼儿玩着轻便,耐摔耐碰,可玩亦可枕。所用材料随处可得。
       在民间,虎作为神祗,张贴于门上,为人守门、镇宅、驱邪、禳灾,是人们心目中的保护神;虎作为吉祥物,与娃娃为伴,小娃儿穿虎衣、虎鞋、虎肚兜,戴虎帽、虎型暖袖、虎围嘴,贴镇宅神虎,虎驱五毒,盖布画虎被,垫虎褥,枕虎枕等,保佑孩子长大成人。虎在人们的观念形态中,是奋发向上,生命力旺盛的象征。虎也作为缔结婚姻的表征,是人们求生育、繁衍的祈愿和祝福。


上一篇34下一篇

Copyright © 2010-2012 xxxxx.com 市场信息报黄河快讯报社 All Rights 技术支持 云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