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返回首页

4您正在阅读:2020年12月21日 - 第20201221期 - 第8版

 
市场信息报黄河快讯
上一期 34 下一期
 
 

新闻检索

往期回顾

4当前位置: 首页 - 第20201221期 - 第8版 - 新闻内容
见证千年盐文化 守护河东宝藏池

新闻作者:刘 铂 李卓阳  阅读次数:
——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运城池神庙


       清翠的中条山下,随风摇曳的蒹葭,波光粼粼的盐池,构成了一幅丹青晕染的泼墨山水画卷。在这帧画卷的一隅,有一座雄伟肃穆的古庙。它就是皇家敕造的池神庙,是历代帝王祭祀池神的地方,也是我国唯一一座供奉池神的庙宇。池神庙始建于唐代,历经唐、宋、元,至明代重新修建,汇集了各代建筑的精华,其独特的形制在中国古代庙宇建筑史上绝无仅有。千年池神古庙不仅是河东盐业发展的见证者,其本身就是河东盐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让子孙后代记住和了解河东盐业文化的窗口和载体。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计民生命脉 弥足珍贵潞盐

      盐作为自然界最基础的元素,与水、火一样,都是构成生命要素的最原始、最神圣的组成部分;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中盐文化不可或缺。传说远古时期,黄帝手下有一位叫做夙沙氏的诸侯,这位夙沙氏通过煮海水,发明出了盐这种调味品。商周时期,盐是十分贵重的东西,寻常百姓根本吃不起。《周礼·天官·盐人》中记载:掌盐之政令,以共百事之盐,祭祀共其苦盐散盐,宾客共其形盐散盐,王之膳馐共饴盐。汉朝更是出了新的《盐法》盐由官府专营,限制买卖私盐。唐朝时,盐由民制,由官收;官收之后,将盐税加入卖价(寓税于价)后转售商人。元、明、清时期,盐的制作工艺沿袭前朝,食盐的种类拓展,出现了海盐,井盐,池盐等,《明史》中有记载:“解州之盐风水所结,宁夏之盐刮地得之,淮、浙之盐熬波,川、滇之盐汲井。”明史提到的解州之盐,就是运城盐池出产的盐。
       运城盐湖,诞生于新生代第三纪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时期,约有0.5亿年历史,是我国最古老的盐池,也是世界最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上古时代,先民们就在盐池通过最原始、最古老的办法结晶制盐。各部落因争夺盐池而连年战乱,最为有名的第一场战争,就是为争夺河东盐池而起的“黄帝战蚩尤”。传说在舜帝当政的时代,人们就开始在夏天捞采盐池内天然结晶的盐。到春秋战国时期运城盐池就已出名。柳宗元在《晋问》中,形容垦畦引水晒盐的情景:“沟塍畔畹,交错轮回,若稼若圃,渔兮鳞鳞,逦弥纷属,不知其垠。”
       运城盐湖所产之盐俗称“潞盐”,又称“河东大盐”,是卤水经阳光暴晒,南风搅拌,吸收天地精华自然结晶而成,不但是调味佳品,还具有很高的医药价值。明代医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多次提及河东大盐,《本草纲目·金石五·食盐》中记载:“盐有东海盐、北海盐、南海盐、河东大盐,色类不同,以河东者为胜。”而《吕氏春秋·本味篇》中记载:“和之美者,阳朴之姜,招摇之桂,越骆之菌,鳣(zhān)鲔(wěi)之醢(hǎi),大夏之盐,宰揭之露,其色如玉,长泽之卵。”
       运城盐池是中华文明的根与魂,河东大地的肺与肾。在中国盐文化史上,它是一个不朽的传奇。七千万年的风雨历程,造就出“千古中条一池雪”的壮阔美景。郭沫若先生曾写诗盛赞:
         唐代曾封灵庆公,盐池古海用途宏。
        阳光充炭成银岛,硫钠提纯化尼龙。
        非有神祖作主宰,乃缘人力代天工。
        禁城谁禁城犹在,忆苦兼堪御北风。

煌煌池神古庙 处处道法自然

       池神庙位置仰山汲水,深得道家天人合一思想之真传,建筑风格上也处处显示“道法自然”。“道法自然”语出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道家文化的基本思想!
       相传池神庙第三次选址规划,是由袁天罡和他的得意门生李淳风完成的。袁天罡是有名气的风水相术大师,著有多部相书流传于世。其中有《九天玄女六壬课》《袁天罡称骨歌》、《太白会运逆兆通代记图》等,但大多已亡佚。而他受唐太宗诏命,与弟子合著的探究历史动向的《太白会运逆兆通代记图》,或许就是著名《推背图》最初的书名。袁天罡在隋末唐初出任“盐官令”,当然非常了解运城盐池,深知其重要地位和作用,又有皇帝的命令,所以他非常重视,精心观点查形,反复比较,择优选址。
       袁天罡深入考查发现了舜王弹琴处与五色石。舜帝弹琴,最早记载舜帝从蒲坂而来,在此结棚观盐,作诗吟歌弹琴,引来五彩凤凰。舜帝在此唱的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后人附加当时“击石拊韶兮沦幽洞微”说明了当时舜帝击石和韵歌。后人为纪念舜帝在此击石做歌,建立了牌楼并排列了五色音石,《易经》发展了“五行”,将五音纳入五行学说。
       唐大历年间重修池神庙时,也是如传说中一样充分结合地形地貌。为纪念舜帝在此颂歌作诗,有石牌楼与五音色石,以此为穴,子午线为南北轴线建庙宇。按地形规划为“金龟探水”吉祥格局,沿坡边上为龟盖,建有三大殿压宝,头向下伸,建歌薰楼纪念舜帝诵歌,与上坡相连的六十扇坡意为龟脖子,庙围墙,开设四个角门为龟四条爬行的腿,后面由东西两条土沟相接为龙,龙势往后结为三角地带意为龟尾巴。后代在此设立了北门(明代被称为北禁门),整个庙宇占地七十二亩之广。
        池神庙是深得传统文化纯正根系的一处文物古建筑群,其规模占地七十二亩,符合中华庙宇大庙七十二亩,小庙三十六亩的传统数理。地形出于自然,法于天地。
       后来池神庙虽经过多次修复,但仍完整地保存着唐代规划风格与设计布局,在全国众多庙宇中非常难能可贵。

“太阳”升起落下 盐工苦乐生涯

       在运城盐池有一个传说:早些年,有一个云游四方的计然和尚,来到了运城盐池。他对潞盐生产很感兴趣,便在盐滩上修了个寺庙住下,从事潞盐生产技术的探索。老和尚并不恃才傲物,而是将自己辛苦钻研的潞盐生产工艺,无偿传授给所有前来请教的人。后来,老和尚去世,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各家盐号里技术最高的人尊称为“老和尚”。
       后来,那些掌握和继承了老和尚技艺的人,演变成盐池里的大工头。他们不但掌握生产技术大权,而且是盐号老板统治工人的最大帮凶。他们在盐号建立一整套的把头制度,力图最大限度的压榨和剥削盐工。
        说到盐工之苦,不能不提到明代朱裳的那首《捞盐诗》。
        二州十县,盐丁万余,
        夏五六月,临池吁且。
        临池吁且,炎暑薰灼,
        且勤且惧,手足俱剥。
        手足俱剥,亦既劳止,
        载饥载渴,亦既病止。
        亦既病止,公事靡盬,
        彼此想念,岂敢辞苦。
        岂敢辞苦,不日不月,
        岂不怀归?宪法明切。
        宪法明切,岂敢离伍,
        陟彼条山,瞻望父母。
        瞻望父母,谁共饔飧?
        弱妇稚子,忧心如醺。
        忧心如醺,何云归哉!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传说在运城池神庙太阳殿内东西墙壁上,曾有两幅很有名的壁画:《日不落》和《日快落》图,其内容都跟盐工的辛苦工作有关。东墙上是一个样子很凶的盐霸,手拿一根钢叉将太阳顶在空中,不让太阳落下。而盐工在艰难的背盐铲盐,有的还躺在地上,反映了盐霸想让太阳早升起,永远不要落,让盐工们不分夜晚多干活。而西面的一幅是太阳当空,盐民们用多条绳索捆绑着太阳,共同往下拉,使太阳早落山。他们有的被太阳晒的昏死过去,有盛水用的水罐都倒滚在地上,碗也破了,草都枯萎了。在山林中还有虎在窥探,望着盐场。两幅图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反映了两个阶级的人的两种心态,很有文化内涵,也是千年来盐工对河东盐业奉献的写照。
       “盐开河东运,湖光凤凰城”。千年盐运史,有多少帝王心结,盐丁血泪。鼎盛千年的河东盐池,而今全化作池神庙一殿一亭,一碑一画,展示于世人!


上一篇34下一篇

Copyright © 2010-2012 xxxxx.com 市场信息报黄河快讯报社 All Rights 技术支持 云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