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路里镇位于位于盐湖区最北端的稷王山南麓,柏王山脚下,地理位置独特,历史悠久。
顾炎武《日知录》称:“河东,山西一地也,唐之京师在关中,而其东则河,故谓之河东。”三路里唐时属河东道安邑县。
关于三路里镇其名来源有这样一个传说:唐朝有位从事盐务的霍姓富商,见此地柏王山古柏参天,背靠稷王山,临近涑水河,遂定居于此,多年后又有李姓居之。故称“霍后李”。一日,一寺庙众僧被人离间,来袭霍氏家族。正在霍氏家族危难之时,观音菩萨幻化三匹大红马从西南、正南、东南三路赶来显灵,而李家众人紧随其后。霍氏幸免于难,上告于唐朝皇帝,皇帝得知情由,怒下诏书,火烧了该寺庙。霍氏为报三路红马施救之恩,又感念皇帝主持正义,因皇帝姓李,施救者亦为李姓人家,于是便将此地叫做三路李。三路李一直沿用至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才更名为“三路里”。
神勇八大将 穷途窦夏王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唐·李贺
三路镇有个叫八将门的村子,此村为何名叫八将门?且听笔者道来。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乱世之中,各路英豪揭竿而起,有一路起义军统领为窦建德。窦建德出身扶风窦氏,世代务农,重信然诺,出任里长。隋炀帝募兵征讨高句丽之时,窦建德目睹兵民困苦,义愤不平,遂抗拒东征,后又举兵反叛,全家坐罪遇害。他率部归顺东海公,先后击败宇文化及等,自称夏王,建立夏国,雄踞河北,虎视中原。而李渊、李世民父子也准备统一天下,建立唐王朝。为扫除隋末军阀割据势力,与夏王窦建德发生激战。
当时,窦建德从河北出兵,一路攻至安邑,在下王村屯兵休整,准备从风陵渡进入关中。但奈何风陵渡道路不通,只好另做打算,经绛州从禹门渡黄河进入关中。
而当时三路里是从下王村到绛州的必经之路。于是,夏王先派一小队人马来此探路,发现三路里地理位置独特。东边是磨儿山,西边是从稷王山下来的流入涑水河的一条河流,河流上有一石门桥。窦建德听到后惊呼:“此乃凶兆啊,俺姓窦,与豆同音,如果走东边那个磨儿山,岂不是豆子进了磨盘,要粉身碎骨啊!若要从西边过,西边是河,豆子进水,也非吉兆。一面有山,一面有水,这可如何是好?”只听打探人员说:“那儿还有个村子两边是岭,可以从此过去”窦建德一听连声说好。
窦建德来到此村,听说驻守这里的八大将,一是单枪匹马常能敌万人的秦琼秦叔宝,二是三板斧威风八面的阿丑程咬金,其他几员大将分别是刘弘基、殷开山、李孝基、翟长孙、张亮、李世勤,皆是身经百战,骁勇善谋的英雄豪杰。面对强敌整个窦部上至统帅,下至普通士兵皆心生恐惧,气势顿失。窦建德不由仰天长啸:“此乃天要亡我吗?”正当窦建德感叹之时,只见对面杀过来一位将军,头戴金盔,身披战袍,手持四棱金装锏,一马当先,冲阵而来。此人正是秦叔宝。而旁边一位虎虎生威的大汉提着三板斧大喊:“爷爷在此,窦贼哪里躲?”此人正是程咬金。他们带领其他六员大将和士兵,冲出阵地,向窦部进攻。一时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所向披靡。一番激战后,窦部众兵将力不能敌,又因处地势险要,道路崎岖,沟壑纵横,窦部难以撤退,溃不成军,纷纷到处逃窜。八员大将一战成名,消灭了夏王窦建德部,为建立大唐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了纪念八将门大捷,唐王命名此村为“八将门”。
窦建德死后,因其是推翻隋炀帝暴政斗争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所以后人专门在此处建了一座窦夏王墓。据当地老人回忆,以前陵墓前立有石碑、石人、石马等石像,一九五八年修水库时,这些石像都被扔到水里,所以现在都不得而见。
青山埋忠骨 薛家护大唐
大唐薛仁贵薛家将的故事大家早已耳熟能详,“十八年古井无波,为从来烈妇贞媛,别开生面;千余载寒窑向日,看此处曲江流水,想见冰心”说的是苦守寒窑十八年的薛仁贵之妻王宝钏。“大唐奇女梨花,妙比虞姬挽中华。演武场中娇有此,同心树下媚无邪。”说的是薛丁山三请三休樊梨花的传奇故事。相比这些著名人物,薛仁贵第五子薛楚玉就暗淡很多。而在三路里镇八将门村的不远处,却有一处盐湖区重点文保单位薛楚玉墓。
关于薛楚玉其人,《旧唐书·薛嵩传》记载“嵩,绛州万泉人。祖仁贵,高宗朝名将,封平阳郡公。父楚玉,为范阳、平卢节度使。”《旧唐书·张守珪传》记载:“先是,契丹及奚连年为边患,契丹衙官可突干骁勇有谋略,颇为夷人所伏。赵含章、薛楚玉等前后为幽州长史,竟不能拒。及守珪到官,频出击之,每战皆捷。”
从旧唐书只言片语中可知,薛楚玉系薛仁贵之子,薛嵩之父,范阳、平卢节度使。后来因为和其兄长的军事改革被保守派排挤,被人告发渎职,免其官,由张守珪取代。他的离职加快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据当地老人所说,当时开挖墓穴时,发现薛楚玉墓很深,已挖到黄土下的红土层,因为处于红土层,被保存完好。但墓内简陋,只有棺材和其下面铺的一排砖石和墓志铭证明此为薛楚玉墓。
薛楚玉为何会草草埋葬于此?当地传说,当年,薛楚玉推行军事改革,本是一片忠心,却横遭猜忌,忧愤不已,气大伤身。后又在河东夏县征战时受伤,身体每况愈下。楚玉看自己元气大损,已到油尽灯枯之时,便有落叶归根之想法。而三路里当时又是其回故土(今河津)的必经之路。一行人来到三路里时楚玉已经气息奄奄,但此时前方犹有叛军拦路。他们虽有心杀敌,却无力回天!此时,有一过路砍柴的老者,其随从便问老者:“此乃何地?”老者对楚玉一行人说到:“此地乃为一风水宝地,当年在此八位将军英勇奋战,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乃大唐福地也!”楚玉听后想起其薛家满门忠烈,又想起范晔《后汉书·马援传》中说到“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便撑着最后一口气说了句:“将楚玉葬身于此吧”遂咽气。随从遵嘱将其葬于此。
古镇似戏台 演绎英雄戏
三路里镇有一座古戏台,始建年代无考。据元代残碑记载,戏台创建于元代以前。明正德、崇祯,清康熙、道光年间均有修葺。面宽三间,进深二间,前歇山、后硬山顶。建筑平面呈“凸”字形。抱厦结构,样式精巧,雕饰华美具有一定文化价值。
而三路里镇也像一个古老的戏台,上演着一出出波澜壮阔的隋唐时代变迁大戏,戏里狼烟起,草莽英雄,揭竿而起,快刀斩乱麻,生死一霎那,将英雄本色尽情挥洒。
斯人虽已远去,但手中吴钩神飞枪,胯下闪电白龙驹的英雄,不论隋亡唐兴,四方人皆传唱其浩气长歌,使其千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