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返回首页

4您正在阅读:2020年11月23日 - 第20201123期 - 第4版

 
市场信息报黄河快讯
上一期 34 下一期
 
 

新闻检索

往期回顾

4当前位置: 首页 - 第20201123期 - 第4版 - 新闻内容
清代晋商民居明珠 稷山丁庄李家大院

新闻作者:任一 李卓阳  阅读次数:



    作为地上 “博物馆”的山西,有许多中国民居建筑的典范,它们通常是与晋商联系在一起的。显赫一时的晋商家族用建筑的形式,表现了用言语无法表达的文化内涵,与徽商民居齐名,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说。
       稷山县因其深厚的晋商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地理位置,成为晋南的商贸重镇,有“小天津和旱码头”之称。辉煌了五百年的晋商在这里建造出了众多恢宏民宅,星罗棋布般分布在大大小小的村落中,它们既是建筑艺术的殿堂,也是民俗学的宝库。步入其间,每一扇门窗、每一块雕饰,都是历史在向世人讲述那过去的故事。稷山丁庄李家大院,是晋商民居建筑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丁庄一座大宅院晋商百年兴衰史



        
       丁庄,位于吕梁山、汾河之南,稷王山以北。相传丁庄村建于宋朝,历史悠久。《稷山县志》记载,丁庄最早是以姓氏命名的村落。但如今村中却无一人姓丁,为何还名曰“丁庄村”呢?因村中街巷多为“丁字”形,布局巧妙宛如迷宫,故以丁庄村为名。这些丁字路寓意人丁兴旺,添丁添福,四面来风都不能吹入村内,藏风纳气,同时也起着防火防盗的功能。街巷是村落的历史见证,保存着重要的历史信息。千年风雨沧桑,时代在变迁,而丁庄别具一格的丁字路依然没有改变,它承载着丁庄村民祖祖辈辈的记忆与乡愁。
        晋商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代,晋南就有了“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赞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商业交易活动。隋唐五代时期,又出现了晋州、潞州、泽州、太谷、平定、大同等新兴商业城镇。李唐起兵太原,定太原为北都,跨汾河两岸,商业繁荣,唐诗人韩愈有诗描绘:“朗朗闻街鼓,晨起似朝时”。
       明末清初,山西作为“商贾之途”“财赋有出”之地,商业开始迅猛发展。就在这一时期,在这片土地上,一个晋商家族正在崛起。
        明朝末年,陕西蓝田苜蓿沟暴发饥荒,李氏家族无奈背井离乡、外出逃荒,到稷山丁庄村落脚。因家境贫寒,只能寄居在村中庙内。当时稷山以北的吕梁山上有许多村庄,很多货物需要上下山运送。为了养家糊口李氏做起了货郎,挑着“货郎担”往返于山间。一日,李氏坐在台阶歇息整理担子时,无意发现有两块金元宝。忠厚老实的李氏并没有私入囊中,当天下山后,就立即归还给了商人。商人被李氏的朴实善良感动,称赞他是好人。自此,这位商人经常帮助他,还给他提供了许多经商机会。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李枝秀、李仕秀这一代,家族开始发达。兄弟二人做起了中草药的生意,“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兄弟俩诚信经营,广聚人脉,生意越做越大,店铺也越来越多。据李家后代李二忍回忆:“李家生意南抵豫,北抵蒙,西抵秦,东抵京”。仅在北京,就有一百多个商铺。由于生意兴隆,发财致富,李氏兄弟在清嘉庆和咸丰年间,修建了深宅大院来光宗耀祖。《稷山县志》记载:清光绪三年至五年(1877-1879年)大旱中,稷山人口大减,有少量青壮年逃亡河南、陕西等地。从大院最晚建于咸丰十年的院落来看,李家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或许李家也是从此走向衰败的。

走进丁庄李家大院感受晋商文化底蕴



       
       李家大院离汾河不到十公里,在晋南特有文化的影响下,建筑风格、空间处理、装饰艺术体现出独特的创造性和类同性。李家大院是以传统的四合院组成的建筑群,但房屋的支撑体系不再是完全的木结构,而是砖木混合结构,不仅感官上有一种稳定安全的感觉并略带装饰作用,给人以美感,也使建筑的使用寿命大大增加。整个大院布局独特,保存完整,独具清代民居特色,主次分明、简洁大方、朴素无华,反映出了晋商大院的繁华景象。
     大院由主人院、仆人院、牲口院以及东院四个大院落组成。整体结构规矩严谨,平面布局匀称。大院主入口有北门和东门,北门是主人经商凯旋之门,东门是主人接待与处理日常事务之门。穿过北门,正南设二进门,屋顶为砖雕仿木结构,前檐下施砖雕斗拱,中辟砖弧形门洞,门额上嵌“凝瑞居”砖匾额。凝瑞居之外是一幅高耸的照壁,壁心是斜砌方砖,壁顶与壁底点缀简单装饰。由此处向左穿越两道门,便到了老大李枝秀的院落,向右是其兄弟李仕秀的院落。
     因种种原因,我们只进入到李仕秀院落中的“永宁”院,进院后中间立有高高的扇屏。扇屏施以木雕装饰,在门洞上部增设小坡檐,下部以两根头部饰龙木柱支撑挑出的檐边。屏门上部有楷书“修六行”“最乐堂”字样。中间也设有两扇门,一般家有喜事才会开门从中间入院,平时不开,从两侧通道入院。东西厢房皆面宽三间,进深一椽,单坡硬山顶,明间辟板门,前设凉门,两次间破格子窗。南房为主房,面宽四间,进深二椽,单檐悬山顶,灰筒瓦覆盖,菊花雕饰脊筒。屋内梁架结构为三檩无廊式架构,天井上方设铁罩封护整个内院。
     在整个建筑院落的东面有一座独立的院落,就是总图布局所说的“龙珠”,称为东院。院墙是高大厚重且封闭的砖墙,不对外开设窗洞,这样能起到很好的防卫作用。建筑形象平实古朴、简洁大方。门楼下面长方形装饰内刻“务本亭”三个字,匾额为五只蝙蝠围绕着中央的寿字,寓意五福捧寿。门楼刻的是丰富的植物题材,两侧鸱吻为龙头的雕刻,尽管朝廷明令不许在宫殿以外的建筑上用它来装饰,但龙图腾这种传统在老百姓心目中,象征的是神圣崇高,所以也就有令难禁,无人过问了。
       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李家大院的建筑装饰、匾额、楹联等,均有浓郁的儒家文化气息,在入户门楼两侧楹上面匾额都有简单的砖雕,楹联与匾额边框有竹子与花瓣等,框内题有不同的词,除了“凝瑞居”“务本亭”以外,还有“敦本”“慎俭德”“清白家”“福履”“闲有家”等字样。“敦本”大门两侧的楹联“道东鲁雅言诗书执礼,法西汉明诏孝悌力田”,“闲有家” 大门两侧的楹联“舜日尧天欣逢景运,谢兰窦桂共卜休祥”等。这些词和楹联都是表达主人以儒家思想教育子孙后代与对家庭发展兴旺的期盼!装饰手法凹凸分明,主从得当,显示出匠人精良的技艺和独到的审美水平。
        在李家大院东南角,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槐树,相传是李氏兄弟二人建李家大院时所植,距今也有200多年的历史。正如《槐树记》所述,“树大有十围,高于数仞,远而望之扶陈轮困,近而就之荫森,枯杆撑天,饶有古趣,浓云匝地,全无俗尘,况夫当春而柔条雨耀,入夏则千荫风清,经秋而黄花绚彩,涉冬而乘实栗令,四时之景不同,而足动人。”它就像一位忠诚的勇士,守护着李家大院。
        在过去的岁月里,李家大院受到不同程度的自然风霜雨雪的侵蚀、战乱的人为破坏,但它历经沧桑却依旧岿然屹立!它是晋商文化的一个缩影,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造就的民居文化,是晋商家庭之所在,精神之所寄,深深地烙印着民族时代文化的标记!


上一篇34下一篇

Copyright © 2010-2012 xxxxx.com 市场信息报黄河快讯报社 All Rights 技术支持 云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