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津市今有“志愿服务暖人心”的新编故事 |
新闻作者:王海山 田 琴 赵雅洁 阅读次数:
|
|
编者按 根据山西省委宣传部《关于做好“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宣传报道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我们《市场信息报·黄河快讯》编辑部,以“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为主题,特派记者奔赴运城市13个县(市区),聚焦脱贫攻坚、美丽乡村、现代农业、乡风文明建设、民生变化等方面开展实地采访,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全方位报道各级政府精准扶贫施策,带领广大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介绍普通群众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小康故事,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为了过上好日子,只有坚定信心,努力拼博,攻坚克难,同心同德奔小康。同时,对河津市宣传部门的紧密配合,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新编故事一“耿小二”上阵 让人民办事更舒心
古有“店小二”热情待客,今有“耿小二”服务为民。来到河津市政务大厅,你会发现一群穿着红色马甲的“耿小二”在大厅各个角落穿梭着,忙碌着。他们身着统一服装,红马甲上面印有河津市城市市徽和“我是耿小二、有事就找我”几个大字。他们有的在帮助群众测量体温、有的在指导群众填表,有的在帮助群众复印........他们热情大方,微笑服务,耐心指导,细心帮办,用自己的热情和耐心践行着为民服务的宗旨。河津市行政审批管理局的副局长吴贺良告诉记者:“我们打造“耿小二”服务品牌,就是要用实打实的行动,真正把服务做到位、做到群众的心坎儿上,营造高效而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就是要让笑容满面、热情待人、周到服务、有求必应、充满活力的“耿小二”成为我们蹚出一条转型新路上的金牌“耿小二”。” 河津市“耿小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大队是河津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为落实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要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行政审批服务质量而成立的特色志愿服务队伍,人员由局机关和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组成,目前共有成员100人,局机关设立导服小队、帮办小队、企业开办服务小队、投资建设服务小队、社会民生服务小队五个小队; 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各自的服务队,为市场主体和群众提供具有河津特色的“耿小二”帮办代办服务。 采访当天,河津市民高先生与爱妻正在办理结婚证,两个人悠闲的在椅子上聊着天。不一会穿着红马甲的耿小二便将办理结婚证所需的手续准备齐全,带着去民政窗口办理结婚证了。办理结束后,高先生告诉记者:“耿小二办手续期间一直忙前忙后,为我们节约了不少时间。真心感谢他们。” “没想到,现在办理取水许可证真是快,两天就办好了,而且还免费送证上门,服务是越来越方便了。现如今政策好了,我们这普通老百姓也可享受上等服务了!”近日,到河津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办理取水许可事务的工作人员薛兆瑞说。 该局还主动对接山西宏达集团,将需要准备的资料等情况详细告知,助力该公司全力实施新一轮技改项目。“跑项目十多年了,审批项目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舒心,不仅服务好,而且效率高,我们非常满意。”宏达集团常务副总刘世峰高兴地告诉记者。 突出服务发展,助力转型跨越。据了解,河津市还制定出台了招商引资“黄金20条”、《河津市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100条》,推行项目建设信用承诺制和政府投资项目模拟审批,实现一般工业项目“全承诺、无审批、拿地即可开工”。推行重点项目帮办代办、专人代办等保姆式服务,当好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店小二”,以“六最”营商环境,吸引更多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类市场要素向河津汇聚。
新编故事二“爱之桥”免费培训 让人民脱贫致富增强了信心感 来到“爱之桥”,在总经理杨爱仙的带领下我们见到了几位金牌月嫂。几位月嫂面容清秀,着装得体,举止大方,说话彬彬有礼,完全看不出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女人。 爱之桥总经理杨爱仙告诉记者:“这几位最近都在河津,我专门把他们请来配合这次采访。” 运城市特级劳模、金牌月嫂王翠珍曾多次向爱之桥的姐妹们分享自己月收入16800元的技巧,她告诉记者:“每次下户后,我都回来爱之桥再学习,提高自己新技能,丰富新知识。也将自己在外积累的经验,向其他同事分享。我特别感谢政府给我们这么好培训机会,要没有政府,没有爱之桥,我现在估计还在为了生计而不停的奔波。除了过硬的技能,一流的服务,更重要的是用真心换真心,真心实意服务好户主,没有血缘关系但要视为一家人,才会受到相应的尊重。” 杨爱仙说:“就业和培训是一个良性循环,只有培训没有就业是不行的,爱之桥现有20多家合作单位,可以为学员提供工作岗位。利用这个平台,没有什么不可能,一切皆有可能。” 据介绍,“爱之桥”是河津市三大劳务品牌之一,成立于2013年5月,现有员工16人,办公面积200余平米,教学面积400余平米,已成功举办培训150多期,培训学员7000余人,实现就业2800余人,就业地点包含北京、杭州、青岛等国内城市和美国、加拿大、乌克兰等部分国外国家,月工资人均在4500元以上,最高月工资达到16800元。 “我是13年参加培训的,非常感谢爱之桥为妇女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学习母婴、育婴护理等技术,可以赚钱贴补家用。”杨凤梅每每提起爱之桥都十分激动,“多亏了国家的好政策和爱之桥的培训,我现在干出了名堂,月工资8000到10000元不等,还买了房子。当初外出的时候,杨经理三番五次和大城市家政公司联系,把我们送到北京、江苏、上海,车票、饭钱都是她们出资,到了那边她更是忙前忙后,顾不上吃饭喝水,一一落实把我们安置好。要没有她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薛水芳回顾自己的经历,无限感慨:“在外工作8年,我见识了很多,学习了很多,受雇主影响,价值观和生活习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非常感谢爱之桥给了我们家庭妇女出去看世界的机会。” 突出群众需求,打造特色服务品牌是河津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杨爱仙表示在市妇联指导下,成立的“爱之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全市妇女,增加更多河津对外务工就业的机会。她还详细规划了爱之桥的未来发展方向,下一步继续扩大规模,成立家政协会,让喜欢家政的人聚到一起,共同办好一件事,为河津更多有需要的兄弟姐妹们服务,帮助他们走出去,赚回来。
新编故事三“寸草春晖”倾心尽力帮扶 让失学孤儿找的归属感
河津市民政局“寸草春晖”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助力全市脱贫攻坚,倾力帮扶全市79名未成年人孤儿,目前已成功认领孤儿49名。 来到豆豆家,豆豆的奶奶正在院子里喂羊。豆豆奶奶看着远处院子里独自玩耍的孩子忍不住哽咽说道:“娃,很乖很听话,平常我们家人都很小心,不敢在娃面前提起爸爸这个词,怕娃敏感。上回,娃哭着从幼儿园跑回来说,奶奶,小朋友们说我爸爸死了,我瞅着娃心里就一阵一阵的难受,一把抱着娃就哭了,安慰娃,不要听他们胡说,你爸爸在运城上班呢。”豆豆奶奶抹着眼泪告诉记者,“事后,我专门给幼儿园老师说了孩子的情况,希望幼儿园能够介入,在这方面多关注下孩子。现如今有了“寸草春晖”志愿者的帮助,大大减轻了我们家的生活压力,志愿者们多次来家中慰问,不仅给孩子送了生活和学习用品,而且特别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心理情况,再三叮嘱一旦发现孩子心理问题,及时和他们联系,我们一家人真的是不知道怎么感谢政府了。” 豆豆的爸爸在豆豆尚未出生就意外离世了,母亲在生下孩子出生后就走了,豆豆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因为身体原因不能自理,奶奶不仅要照顾爷爷,还要照顾孩子。为了给孩子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老两口和家里人一直告诉豆豆常年远在运城上班的二爸是他的父亲。就这样豆豆一家被列入了河津市帮扶对象的名单,近年来,帮扶单位上达下效,积极响应国家和市政府的号召,从实际出发,多角度、多方位全面落实国家政策方针,定期慰问,了解具体情况,确保对豆豆一家的帮扶落到实处。 木森也是帮扶对象。见到孩子的时候,一眼就能看出孩子很内向。但是木森的爷爷聊起孩子却很满意,他说:“木森很听话、很孝顺,现在在运城体校在读,暑期在一家餐厅打工,挣取下学期的生活费,减轻家里负担。孩子三岁丧父,六岁丧母,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与人沟通,有些胆小自卑。但近年来,因为不断地有心理老师给孩子疏导,现在孩子已经变得开朗了很多。” 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政府一直将孤寡儿童的生活和上学问题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生活上,除了享受相应的政策扶持,还成立了“寸草春晖”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全市爱心单位成为志愿者,做到细化责任,责任到人,确保帮扶到位。心理上,联合专门心理咨询志愿服务团队,定期为孤寡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心理开解,保障儿童的心理健康。真正做到国家资助,政府帮扶,助困解忧。 为突出乡村治理,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服务。河津市委宣传部联合市妇联还成立“俏红娘”志愿服务队,为全市大龄青年提供免费、便捷、真实的相亲平台,解决大龄青年的“相亲难”问题。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河津市政府笃定探索、勠力实践,精准发力、主动作为,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以民为本,为民服务,从实际出发,让河津真正实现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本版策划/曲保胜 文/本报记者 王海山 田 琴 赵雅洁 摄影/孙晓天
河津市 古有“鲤鱼跳龙门”的美丽传说
龙门又叫禹门,在山西河津市西10公里处,是大禹治水时,为黄河凿开的一条水路。龙门山高,上入霄汉,陡壁千仞,高耸险峻,把黄河紧紧夹在中间。最窄处,就是龙门山口,不过60米,因形如门阙,故称龙门,又因此门为大禹所凿,所以又称禹门。这里洪流扑岸,浪花飞溅,百漩相连,声如雷鸣。水一流出河口,一泻千里,四野开阔,正如唐代大诗人李白所歌咏的:“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鲤鱼跳龙门的神化故事就发生在里。 相传在很早很早以前,禹王还未出世,龙门还未凿开,天下的水流到这里被子龙门山挡住了去路,四野横溢,在山南积聚了一个很大的湖泊。居住在黄河里的鲤鱼听说龙门风光好,都想去观光一游。阳春三月,气候温和,它们从黄河的下游出发逆水而上,直达山西河津龙门山附近,但龙门山高入云端,陡壁千仞,险峻无比,又无水路,它们只好聚集在龙门的北山脚下,为远道来且不能如愿一游而遗憾叹息。这时,一条大红鲤鱼对大家说:“咱们既然来了,就不能枉此一行。这里没有水路可以游上去,咱们就跳过这龙门山去如何?”“那么高,怎么跳啊?”“跳不好会摔死的!”,伙伴们七嘴八舌拿不定主意。大红鲤鱼便自告奋勇地说:“我先跳,试一试。”只见它从半里外就使出全身力量朝前方游去,突然纵身一跃,又像是离弦的箭,一下子跳到半天云里,带动着空中的云和雨往前走。一团天火从身后追来,烧掉了它的尾巴。它忍着疼痛,继续朝前飞跃,终于越过龙门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一眨眼就变成了一条巨龙。山北的鲤鱼们见此情景,一个个被吓得缩在一块,不敢再去冒这个险了。这时,忽见天上降下一条巨龙说:“不要怕,我就是你们的伙伴大红鲤鱼,因为我跳过了龙门,就变成了龙,你们也要勇敢地跳呀!”鲤鱼们听了这些话,受到鼓舞,开始一个个挨着跳龙门山。可是除了个别的跳过去化为龙以外,大多数都过不去。凡是跳不过去,从空中摔下来的,额头上就落一个黑疤。直到今天,这个黑疤还长在黄河鲤鱼的额头上呢。 唐朝李白诗云:“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另据华夏经纬网报道 禹凿龙门的伟大创举,成就了鲤鱼跳龙门的美好传说。龙门初开,落差很大(与壶口一样),大江大海的鲤鱼闻讯逆流而上,争相跳跃龙门,跳过的化而为龙,到达理想境界;跳不过的,养精蓄锐,来年再跳。鲤鱼在争跳龙门中,先驱以自己的脊背作跳板、作平台、作阶梯,让后来者借力一跃而跨越龙门,这是什么精神?这是拼搏精神、争先精神、人梯精神、团队精神、牺牲精神、奉献精神,也就是以奋勇争先为特征的“鱼跃龙门”精神。河津是龙的故乡,河津人是大禹传人。“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大禹精神和鱼跃龙门精神孕育了“争强好胜,勇为人先”的河津精神,千百年来这种精神一直是河津人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动力。 2008年8月国家邮政总局发行小鲤鱼跳龙门邮票,在河津召开发行会;2009年5月“大禹治水传说”和“鱼跃龙门传说”均入选山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08年8月国家邮政总局发行鲤鱼跳龙门邮票,在河津召开发行会;2009年5月“大禹治水传说”和“鱼跃龙门传说”均入选山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