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陆县扶贫办 张晓武
宋杰,个头中等,身材微胖,不善言谈,但却是一个积极乐观的小伙子。2017年1月,他受平陆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委派,到平陆县洪池乡西郑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两年多来他先后历任工作队员、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队长。在驻村帮扶期间,他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目标要求,强化使命担当,倒逼责任落实。驻村两年多来,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不断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加快了西郑村脱贫致富的步伐。用他自己的话说:能到农村工作,能在扶贫一线锻炼,能在农村广阔天地撸起袖子干,更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和责任的担当。
在山村当官——心要融
西郑村位于平陆县洪池乡北部,全村5个自然庄6个居民组,共302户856人,其中贫困户24户60人。沟凹坡地坑洼不平,年久失修的危房,零基础的公共设施,贫穷落后的面貌让从小在城里长大的宋杰着实吃了一惊。开弓哪有回头箭,既然来了,就要把自己一头扎入西郑村,这就是宋杰与生俱来的个性和那股年轻党员的党性。
刚到村时,支村委办公桌椅破旧不堪,版面褪色字迹不清,这样的情况,让宋杰的心里打起了退堂鼓,一度有了卸去第一书记的想法。可看到村民期盼的眼神和贫穷的现状,他想起了赴任前父亲的谆谆告诫:你如果真心为老百姓谋事、办事,老百姓就会把你当亲人,就会和你交心。为了不负组织的重托和父亲的希望,宋杰开动脑筋想办法,积极争取资金为党员活动室购置了新会议桌椅,更换了版面,购买了新的电视机和LED显示屏,使党员活动室焕然一新。
贫困户刘山官于2017年在车祸中丧生,留下了股骨头坏死拄双拐的妻子,得软骨病的儿子和正在上学的女儿,面临这一家老小,宋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丧事办理阶段就积极向乡民政、人社局等筹集资金5000余元,解决了老刘的燃眉之急。为了这一家老小的生活有着落,他又积极与有关部门和银行联系,帮助刘山官儿子刘盼申请了小额扶贫贷款,在村里办起了小超市。现在,小超市每月收入300元左右。每年檀道庙庙会时,他又动员刘盼到檀道庙赶庙会,仅仅五天时间,就挣了2000元,现在刘山官一家的生活是越过越红火了。由于刘盼腿脚不方便,而去小超市帮忙也成了宋杰的“家常便饭”,村里大娘都打趣的说:刘盼雇了个免费的好长工……每每这时,宋杰脸上都会露出舒心的笑容,因为他把心融入到了村民中。每每在这时,西郑村的村民,都会对这位年轻的小伙子竖起大拇指!
和村民相处——行有善
淳朴、善良的村民,要靠真诚来互动,这是宋杰坚守的信条。山坳坳里的琐碎生活,也最易彰显村民对美行的认可和判断。
平日村子里只要有红白喜事,宋杰都会帮忙,前后张罗;把自己的私车变成村民的公车,谁家有个看病救急之事,宋杰是随叫随到;邻里之间有矛盾纠纷,宋杰也会据理调停;孤寡留守老人,宋杰更是经常挂念心头,勤看照料……不图丁点回报,全是实行,从没空音。所有这些,西郑村的村民,全都看在眼里。
贫困户令狐建威一家三口,住在该村偏远的自然庄破玉芙,宋杰刚到村去他家走访的时候,那是离上次下雨有四五天的时间了,路上仍然是泥泞不堪,车子不停的打滑,看到这种情况,宋杰的心里十分难受。于是,改善令狐建威家的交通条件又成了当务之急,同时他还帮建威申请了异地扶贫搬迁,并多次把情况反应给了乡政府和有关部门。在他的努力争取和不懈坚持下,2018年3月份水泥路终于修到了令狐建威的家门口。同年10月,令狐建威一家三口也搬进了洪池乡的“闲田社区”,令狐建威当上了护林员,他老婆吴票思也当上了社区的卫生清洁员,高兴的建威一家逢人就夸:宋杰不亏和宋江是一家,他就是我的及时雨呀。
贫困户苏社宏两口子文化水平低,没有一技之长,只能靠种庄稼和上山采药为生,但微薄的收入养活不了一家四口人。根据平陆县提出的“人均一亩经济林,户均一个技能人”,于是,宋杰不厌其烦的一次次上门动员,最终,苏社宏被他的耐心和真诚感动,欣然接受了他的建议,于2018年的4月份到平陆县利丰职校参加了为期10天的电建工技能培训班,培训结业后先后在江苏、河南、运城等地从事电建工作,一个月4500元,到2019年春节短短大半年时间就带了三万元回家过年,回来后还专门到村委会找宋杰表示感谢。
当第一书记——善作为
刚到村里的时候,一个住在村委会大院的大娘引起了宋杰的注意,心想:这个大娘是想占公家便宜,还是另有隐情?慢慢地,通过走访,宋杰了解到,这位大娘叫张巧令,由于老伴去世多年,儿子因生意上的合同纠纷被判刑,儿媳妇也在丈夫服刑期间离开了家,现在孤身一人,是村里的低保户。家里的房子由于年久失修且无力翻修,遇到阴雨天,屋外大下屋内小下,无奈之下才住到村委会大院。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精准扶贫要求,这明显就是没达到要求,在和她的外甥多次研究,并多次与县局领导和帮扶责任人沟通下,决定给老人翻修房子,费用由张巧令外甥出三分之一,剩余部分由局里、帮扶责任人和驻村工作队承担,说干就干,由于老房子年久失修院子里面杂草丛生,宋杰就和工作队队员一起,拿起镰刀和锄头开始收拾,整整三天才把杂草和杂物清理出来。随后就是赶紧联系施工队和购买材料,想了想同村的贫困户刘江星就是建筑大工,把活交给他干放心,也增加了他的收入岂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翻修房子的时候,为了节省开支,宋杰和工作队员变成了多面手,搬砖、搅灰、推车、打夯哪里需要就去哪里,成了刘江星的“临时小工”。有次回到住地照镜子的时候,看见自己鼻子上的水泥,宋杰不由得哈哈大笑。经过他们半年的努力,张大娘终于住到了自己的新房里面。搬家那天,看到局领导和帮扶责任人又为她购置的窗帘、取暖炉子和牛奶蔬菜的时,张大娘感动的留下了热泪,拉着宋杰的手久久不想撒开,激动的说:“党的政策就是好,又给我盖房子还为我买了这么多东西,我一个老太婆何德何能呀。”但宋杰却这样告诉张大娘:“党派我们来就是帮助你们摆脱贫困、共奔小康的,我们也只是做了个皮毛。”
宋杰,一个普普通通的年轻党员,却能在老西郑村一呼百应,让302户居民、856口人都紧紧相随;宋杰,一位城里长大的年轻干部,却把根深深地扎进了西郑村的每一方洼土中,每一寸山坡上,每一溜沟坎里,为民初心,始终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