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运城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撤地设市2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运城市发改委、市统计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文旅局、市教育局分别就运城撤地设市20周年相关情况进行信息发布。
运城撤地设市20年
砥砺奋进迎巨变
2000年国务院批准运城撤地设市,从此开启了一个传统农业地区向新型现代化城市迈进的新征程。二十年来,历届运城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在改革开放、建设发展的征程上开拓创新、顽强拼搏,揭开了古老河东跨越发展的新纪元。
综合实力实现大跨越
20载青春不负,河东人民在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创造出经济总量从百亿元到千亿元的瞩目成就,跨越了12个百亿元大关。全市生产总值分别在2001年、2006年、2011年、2019年跨越了200亿元、500亿元、1000亿元、1500亿元大关。
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62.9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是2000年的6.2倍,年均增长10.1%。2000—2019年全市生产总值累计实现16510.9亿元。
2000—2019年全市累计实现财政总收入1625.7亿元,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的发展。2019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达到174.8亿元,是2000年的11.5倍,年均增长13.7%。2019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86.6亿元,是2000年的8.7倍,年均增长12.1%。
发展方式发生重大转变
改革开放后,运城市经济发展迈开了矫健的步伐,工业、服务业发展有序推进。2000年撤地设市后,历届领导班子更是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加快发展的重中之重,按照“优化一产,强化二产,扩张三产”的思路扎实推进,20年来结构调整呈现积极成效,工业发展得到了强化,特别是近年来在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下,三产比例呈现大幅度增长。2000年该市已由农业大区开始发展为工业大区,全市三次产业比例为18.1:48:33.9;2004年二产占比达到历史最高年,为12.4:56.5:31.1;2014年三产占比首次超过二产,为16.4:41.3:42.3;此后,三产比例逐年提升,2019年三次产业比例发展为15.9:34.6:49.5,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比2000年上升了15.6个百分点。
20年来,随着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全市三次产业在调整中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业基础不断稳固、工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服务业蓬勃发展。实现了产业结构从 “二三一”到“三二一”的重大转折。
基础设施建设成就非凡
综合立体交通建设突飞猛进,道路桥梁、高铁、机场、公用设施、园林绿化及景区开发等全面发展,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2007年运城市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油路的目标。2019年末,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1.6万公里,比2000年增长93.2%,其中高速路通车里程达603公里。全市公路密度112.5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货运量21531万吨,比2000年增长7.9倍;全市民用车辆拥有量121.5万辆,比2000年增长23.6倍。2005年运城民用航空通航,到2019年总航线已达30条,通航城市包括了35个城市。
民生福祉显著改善
20年来,运城市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制定并落实了一系列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措施,城乡居民分享到了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民生福祉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2019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241元,比2000年(4454元)增长了6倍,年均增长10.8%;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807元,比2000年增长了4.2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97元,比2000年(1966元)增长5.1倍,年均增长10.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851元,比2000年增长了7.4倍。
文化旅游产业
磅礴发展
20年来,运城文化旅游产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绩。目前,全市共建成旅游景区(点)49个,A级景区23个。其中4A级景区11个,3A级景区5个,2A级景区6个,1A级景区1个。全市共有星级酒店15家,旅行社80家,持证从业导游587名,旅游汽车公司3家,旅游院校2所,
直接从业人员30000余人。2019年全市共接待旅游者人数为9771.9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31.02亿元,均是20年前的七倍。近年来,该市连续举办了民俗文化旅游年、美丽乡村百花节、关公文化旅游节等盛大的节庆活动,不断加强旅游宣传推介,运城文化旅游影响力得到进一步的扩大。特别是在推进解州关帝庙打造5A级景区方面,通过“两权分离”改革,一方面成立关公文化研究院,专职进行文物保护和文化研究;一方面组建关公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将关帝庙、关帝家庙、关帝圣象景区连为一体,打造标准化、高档次的关公文化旅游景区。运城市紧紧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不断完善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一路三道六中心” 建设,进一步完善住宿、餐饮、停车场、指示牌等配套功能,持续深入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完成新建改建旅游厕所393个,旅游服务质量得到显著提升。20年来在文化产业方面也斩获颇丰,全市共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家。2017年的全省文化产业普查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市共有各类文化产业法人单位3704个,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55472余人。从事文化活动的主体单位9143个,从业人员达103471余人。全市文化旅游产业规模逐步壮大,要素体系日趋完善,经济总量不断攀升,文化旅游业已成为该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教育事业高歌猛进
教育事业高歌猛进。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1448所,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0个百分点。义务教育2017年在全省率先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目前正在迈向优质均衡发展的新阶段。高中教育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去年文理两类一本达线人数5872人,达线率16.2%,比全省高出0.7个百分点;文理两类二本达线人数17579人,达线率48.6%,比全省高出3.4个百分点。职业院校数量从43所发展到现在的50所,职业院校在校生达7万余人。先后支持6所普通中专学校升格为高职高专,运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成功升本,涵盖师范、幼教、护理等30个专业,全市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从2000年前的几千名发展到现在的5.56万名,每年输送专门人才1.7万人。 (刘兆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