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老外甥回来了。说他老,是因为他与母亲同龄,今年已经78岁。儿时在不懂得辈分的情况下,两人或许也曾像村里其他小伙伴一样玩过泥巴,但是长大后由于各自外出求学,便渐渐没了联系。 前年的一次偶遇,母亲才获悉外甥如今定居在银川,此次回乡是为了看望他哥嫂,即日准备返程。由于时间紧迫,实在没有太多的空闲叙旧,外甥便留了母亲的号码,匆匆话别。这以后,母亲再跟我们聊天时,内容里便多出了不少关于老外甥的话题。 去年秋季的一天,母亲的电话突然响了,接起一听,竟然是老外甥激动的声音:“姨,我回来了,就在您小区外面的马路边上。”母亲喜出望外:“三儿啊,你就站那儿甭动,姨这就出去接你啊。”放下电话,母亲赶紧迎了出去。外甥落座后,跟父母详细讲述了这些年的曲折经历。从17岁离开家乡外出求学回忆到河北宣化的师范生涯,从毕业分配到张家口煤机厂子弟小学任教,又讲到1970年因战备搬迁,随厂子落户到宁夏银川,直至退休。外甥还饶有兴趣地与父母亲共同回忆了很多童年往事,但凡他能想起的故乡人,而父母正好也了解近况并留有联系方式的,他都一一存进手机里,待日后随记忆的潮汐慢慢回味。花开雪融六十秋,青丝已换满白头。六十载背井离乡的漫长岁月在三位老人的唏嘘感叹中,幻化成一支支烛火,明灭在思乡的渡口。不是因为黑暗,是怕你归来时,找不见这熟悉的故土。 眼看到了饭点,母亲便吩咐父亲去门口小有名气的熟食店买回两斤猪头肉,薄薄地切了片儿,整齐地码在盘中。母亲又问:“三儿,你还想吃点啥,姨给你做去。”“疙瘩汤!”外甥脱口而出。“……”母亲愣住了。多年未见,外甥好不容易来家一次,午饭就吃疙瘩汤?这也太简单了吧!外甥看出母亲的疑虑,坦然一笑:“姨,离开家乡六十年,我最惦记的就是疙瘩汤,就那种原汁原味的疙瘩汤。”母亲这才回过神来,说:“好,疙瘩汤就疙瘩汤,你跟姨父拉呱会儿,姨这就给你做去。” 母亲返进厨房,拿出一个不锈钢小盆,舀半碗白面进去,放置在一边。电磁炉上,蒸锅倒足了水先烧着,趁这个空儿,母亲灌了一杯凉水,慢慢往盆里的白面里浇,浇一点,就用筷子拌一拌,拌成小蝌蚪一样的小面团,暂且拨拉到一边。然后再往剩余的面粉上浇水,再拌,再拨拉到小蝌蚪那边……当蒸锅的水哗哗作响时,母亲也已全部拌好。她掀开锅盖立在一旁,把盆里的面团一点点拨进开水里,那些小蝌蚪便开始欢快地上下翻飞。母亲又磕开一颗鸡蛋,在碗里打散,用筷子比住碗沿,把蛋液绕着开水均匀滴进锅里,层层蛋絮立马像祥云一般升腾起来,灿烂了母亲的眼瞳。看汤快要熟了,母亲麻利地抓起提前准备好的葱花蒜末香菜随手一洒,洁白的蝌蚪、金色的祥云便簇拥着嫩绿的菜叶在锅里旋转荡漾,等精盐、酱油、麻油和醋一并泼进去,用勺子搅几下,美味又养眼的疙瘩汤便香气四溢了。 眼看着母亲端来满满一碗疙瘩汤放到桌上,外甥赶紧凑过来,先是贪婪地闻了闻,然后惊喜地喊道:“对,对,就是这个味儿,纯正的家乡味儿!”说完拿起筷子就迫不及待地探到碗里。他先是品尝了一个面疙瘩,然后蛋花,然后香菜,仿佛一次次虔诚的朝拜,外甥的眼圈红了,根植了心底60年的乡愁在那一刻肆无忌惮地,随着一碗疙瘩汤泛滥而出,那些被岁月覆盖的过往,在一碗疙瘩汤氤氲的香气中清晰地复苏了…… 母亲见状,赶紧又返回厨房,热热地补了一碗端回到外甥跟前。就这样,一锅取材朴素、用料普通、做法简单的疙瘩汤,在母亲倾情烹饪下,演绎成外甥的一段乡愁佳话。而最初精心准备的猪头肉却被冷落在一旁,外甥只象征性地夹了一片尝了尝,说这东西哪儿都有,唯有疙瘩汤才能找回久违的记忆,让自己思乡的灵魂能够静守,疲惫的身心得以安放。 外甥走后,母亲看着他从银川带来的宁夏五宝之首——中宁枸杞,叹了口气:“可惜呀,这疙瘩汤是不能带走的,要不让三儿拿回银川吃个够。”父亲接话道:“就算你给他拿了疙瘩汤,那家乡的山水、亲人又怎能带走》?其实啊,三儿喝的不是疙瘩汤,是这70年来家乡的味道!” 过年的时候我和老哥哥通了个电话,他又说起疙瘩汤,说起凉粉,还有谷子糊糊,言语里满是惆怅。我转达给母亲,母亲笑了,笑中带泪:“这孩子,净想着些土得不能再土的家乡饭。等他下次回来,就给他熬谷子糊糊、拌凉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