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返回首页

4您正在阅读:2020年04月20日 - 第20200420期 - 第3版

 
市场信息报黄河快讯
上一期 34 下一期
 
 

新闻检索

往期回顾

4当前位置: 首页 - 第20200420期 - 第3版 - 新闻内容
运城市古代5名状元生平考略

新闻作者:刘玉栋  阅读次数:
       科考是我国古代选拔人才的主要渠道,自隋朝炀帝霊大业元年(605)至清朝光绪十年(1904)1300年间,我国共考取735名状元(科考第一名)。运城市古称河东,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荟萃,唐宋时,先后有5名天之娇子摘取状元桂冠,其事迹在古代人才星空中熠熠生辉。
  王维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出生于山西蒲州(今运城永济市),幼年聪敏超凡,15岁时就才学出众,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并有音乐天赋,赴京城应试,名满京城。
  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刚过而立之年的王维在辛未科考中状元及第,被分配到太常寺任掌管音乐的“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牵连,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4年后,开元二十三年(735),一向赏识王维才学的平章事(宰相)张九龄执政,拔擢王维为右拾遗(谏官)。次年调任监察御史,后奉命出塞,担任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中级官员),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郊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与文学诗画界的挚友切磋技艺,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翌年,长安被叛军攻陷,王维被捕后被迫出任伪职。战乱平息后,王维被下狱审讯,按理投效叛军当斩,但因被俘时曾作《七绝·凝碧池》,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刑部侍郎王缙平反有功请求削籍为兄赎罪,王维才得宽宥,降为太子中允,后兼迁中书舍人,官终尚书右丞(正四品),上元二年(761年)辞世,享年60岁。
  王维一生虽混迹官场,却矢志学问,创作出《山居秋暝》《使至塞上》《新晴野望》《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思》等400余首脍炙人口的边塞诗、山水诗、律诗、绝句等诗作以及《王右丞集》《画学秘诀》等著作。唐代宗曾誉之其为“天下文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唐末诗人司空图则赞其“趣味澄复,若清沈之贯达”;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赞誉其在唐朝诗坛的崇高地位,现代《唐诗三百首》中收录其五言律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诗、乐府《相思》《南山别业》《终南山》《过香积寺》《秋夜曲》《桃源行》《洛阳女儿行》等28首,后人称其为“诗佛”,堪称古代诗歌峰巅上的一座高峰。
  柳璟
  柳璟,字德辉,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生年不详,约卒于武宗会昌五年(846)。他生于书香门第,其家族前辈多人参修国史实录,祖父柳芳尤以儒史擅长,参与编修《唐书》《旧唐书》等史书。
  柳璟幼年时受到系统的儒学教育,唐敬宗宝历元年(825)乙巳科状元及第,后又考取博学宏词科(吏部科目)甲等,名气大振,破格提为监察御史(相当于现最高检察院检察员),官至吏部员外郎,开成元年(836)为库部员外郎、翰林学士。由于才华出众,深得唐文宗李昂器重,命其在其祖父所撰《永泰新谱》二十篇基础上取永泰之后事缀成十篇。开成五年(840)拜掌起草传宣诏命的中书舍人,后因其子受贿事被牵连,贬为信州司马,约在会昌末年,死于郴州刺史任上。
  柳璟博学能文,为人宽厚,喜称人之长,有君子之风。处事公允,任礼部侍郎时,两次主试,均取有真才实学之人,堪称满腹才华的正人君子。
  裴思谦
  闻喜县裴氏望族历史上将相云集,被誉为“中华宰相村”,声名斐然,但很少有人知道,唐代时,其家族曾出过两名状元。
  裴思谦,字自牧,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生卒年不详,自幼受到过良好的教育,青年时考取秀才,与当朝权臣宦官仇士良关系密切。唐文宗开成二年(837)科考时,裴思谦心血来潮,想考个进士,以便在仕途中发展,便向仇士良讨了个帖子,去找当年的主考官高锴,让他给予关照。高锴为官清正,看不惯他頣使气指的作派,没买他的账。裴思谦气愤之际,声称明年非状元不要。次年,开成三年(838)戊午科科考时,裴思谦又拿着仇士良的帖子来找主考官高锴,对他说:“仇大人有信,荐裴思谦为状元。”高锴早把裴思谦忘掉了,回说:“状元已经有人了,状元以外的可以按仇大人的意思办。”裴思谦大言不惭地说:“裴秀才非状元不放!”高锴知道这次再得罪仇士良不会有好果子吃,加之裴思谦试卷还算优秀,便顺手推舟,买了个人情,让他当了状元。多种史书对他的行为嗤之以鼻,称其为“脸皮最厚的状元”。
  裴思谦入仕后从政40年,历任节度判官,左散骑常侍兼大理卿,乾符三年(876)由凉王傅分司授卫尉卿,至终。《全唐诗》存其《及第后宿平康里》一诗。诗曰:“银缸斜背解鸣珰,小语偷声贺玉郎。从此不知兰麝贵,夜来新惹桂枝香。”
  裴思谦科考时虽然有依靠关系被后人所不齿的行为,但其才学应该是出类拔萃的,否则,很难当上大理卿(正三品)的高位。
  裴格
  裴格,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人,生卒年不详。裴格出身名门望族,祖上世代为官,曾祖父裴遵庆累官尚书右仆射,祖父裴向官至吏部尚书,父裴寅官至御史大夫,其弟裴枢官拜门下侍郎,平章事。自幼勤奋好学,唐昭宗光化三年(900)庚申科状元及第。
  裴格虽然史传无名,事迹失考。但从他祖上有着显赫的官位和头上状元桂冠的政治背景判断,他肯定有所建树。
  张观
  如果说运城市唐代3位状元皆出自豪门或渊学世家,而张观则却是地道的平民百姓子弟,靠扎实的学业功底和非凡的才华,一路夺关斩将,取得头名状元,着实在封建科考上爆出一门冷门,放出一个卫星。
  张观,字思正,绛州绛县范柴村人,出卒年不祥,出生于普通平民之家,天资聪颖,年少时诚实好学,闻名乡里,参加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甲寅科科考,一鸣惊人,擢为第一,摘取状桂冠。
  张观入仕后,秉承农家子弟勤勉、谨慎、踏实的本真,刻苦兢业,竭力履职,深得真宗、仁宗皇帝信任,一路坦途,历任通判、秘书郞、太常丞、右司谏、翰林学士、左司郎中等职,先后知杭州、孟州、相州、澶州、郓州、应于、河南、许州等地,官至同知枢密院事、吏部侍郎兼御史中丞。
  在数十年的为官生涯中,国家每遇大事,张观总是置个人荣辱于不顾,挺身而出,极力进谏,为国尽忠,为民谋利。仁宗当政时,时遇灾异,仁宗诏求直言,张观上疏道:“承平日久,政宽法慢,用度渐侈,风俗渐薄。”条陈知人、严禁、尚贤、节用四事。仁宗纳其谏言,励精图治,很快使国家度过难关,重振雄风。
  有一年,河北发大水,张观又上疏:“导积水以广播种,缓催久以省禁锢,宽刑罚以振淹狱,收逃田以募归复,置工役以先急务,止配率以阜民财,通商旅以济艰食。”仁宗采纳其疏,感其忠贞秉言,对其征用,复知审官院,拜同知枢密院事。
  康定中(1040~1041),西兵失利,张观因与陈执中等商议点乡兵,久而不决,被罢以资政殿学士、尚书礼部侍郎知相州,徙澶州。当时正遇水患,州人大恐,众人都劝他移高地以避险,张观怒道:“太守独去,如州民何?”,乃亲领兵民加高堤岸,直至水退为止。徙郓州后,上疏朝廷,请放宽煮盐之禁,使获罪者日少。后历知应天府、孟州、河南府,以吏部侍郎兼御史中丞。
  后来,张观被调到郓州任知府。按照旧制,京东流通安邑盐,可沿海的地方禁止私自煮盐。张观上奏说:“有利益在,百姓就会争相追逐,即使每天在集市上杀人示众,恐怕也不能禁止,请放松禁令来给百姓提供便利。”每年因此被免除刺面发配的人不计其数。
  张观志趣崇尚,恬淡旷达,坚持廉洁少贪欲,平生写字一定写楷书,没有一个字是行书或草书,就像他的为人。仁宗用飞白体写一个“清”字赐给他,以褒扬其节操。
  张观性至孝,早年为秘书郎时,上疏愿把自己的官阶让给父亲,得到真宗的嘉奖,以其父为京官。父亲晚年喜欢洛阳风物山川,张观遂在洛阳买田宅、营林榭,还主动要求调到父亲身边任地方官,每日早起先侍奉父亲,然后才去官府办事,未曾荒废一日。其父年过九旬而卒,张观因哀痛过度,不治而亡。死后,皇帝感念他崇尚孝道,赠其吏部尚书,谥文孝。
  晚清,绛县范柴村还保存着张观陵墓,后被毁。刘玉栋

上一篇34下一篇

Copyright © 2010-2012 xxxxx.com 市场信息报黄河快讯报社 All Rights 技术支持 云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