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返回首页
4
您正在阅读:2020年03月30日 -
第20200330期
- 第3版
市场信息报黄河快讯
上一期
3
4
下一期
新闻检索
往期回顾
4
当前位置:
首页
-
第20200330期
- 第3版 - 新闻内容
诗僧皎然与茶圣陆羽(上)
新闻作者:赵战生 阅读次数:
忧时酒酣,盛世茶兴。邀朋会友,把盏品茗,思茶之源,悟茶之道,自然离不开皎然与陆羽,只因他们是唐代与茶密不可分的著名人物。皎然皈依佛门,以诗传茶,世称“诗僧”;陆羽精研茶道,宏论《茶经》,享誉“茶圣”。
皎然年长陆羽十多岁,且又佛俗相隔,他俩之所以能成为“缁素忘年之交”,缘由“茶为媒”。
一
僧皎然,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出身书香门第,十世祖是南朝宋的山水诗鼻祖谢灵运,人称“大谢”。谢灵运侍才傲物,为人所嫉,为世不容,“一斗之才”倾覆穗城(广州)。
“大谢”一门中道沦落,几无再起,延至皎然一辈,祖荫无存,困顿尤甚。为了生活,他只好遁入空门,在家乡杼山上的妙喜寺,由沙弥做到了主持。除了潜心佛学,皎然对诗歌、茶道亦颇有造诣,是唐代著名的诗僧、茶僧。
《全唐诗》系唐代诗歌的总集,共收录了皎然470首诗作。清代蘅塘退士孙洙撷其精华,存其名篇,辑成《唐诗三百首》,影响广远,久盛不衰,成为后世学习唐诗的教科书。其中,就收有皎然的传世之作《寻陆鸿渐不遇》。诗曰:“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陆鸿渐就是陆羽,诗人寻他不遇,他早出晚归,正忙着在山上采茶呢。
唐时佛门饮茶已成时尚,一般寺院都设有专门的“茶堂”,僧侣在此静心诵经,招待施主。那些名为“茶头”、“施茶僧”者,就是专司烧水煮茶、递送茶水的茶僧。皎然在妙喜寺当住持时,为了解决寺中用茶问题,率领僧众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在长兴顾渚山开辟了茶园,自种自采,自制自饮,其乐无穷。
由于躬身亲历茶的种植、管理、采集、制作,储藏、贩运,皎然对茶了解透彻,一往情深,写下了大量广为流传的茶诗。
“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茶孕诗,诗传茶,茶有道。皎然悟出了此中三昧,首开先河,提出了“茶道”之说,开启了“佛茶之风”。在他的《饮茶歌》影响下,唐代茶诗大盛,茶道与诗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大合唱,迎来了大唐茶文化的高峰。
二
说起大唐茶文化,除了皎然的开山首倡,以诗传播,后起之秀陆羽亦功不可没。他的专业论著《茶经》,奠定了中国乃至世界茶文化的基石,不只是一家之言,而是人们对茶文化的共同认知。把《茶经》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副其实,当之无愧。
陆羽,字鸿渐,生于公元733年。他生不逢时,命运多舛,不知何故,刚3岁便被父母遗弃于竟陵(湖北天门)。时龙盖寺主持智积禅师路遇弃儿,心生恻隐,将其抱回寺里养育。不料陆羽与佛无缘,11岁即逃出寺院,去戏班做了优伶。
少年陆羽很有戏剧艺术天赋,十四、五岁时,便撂红氍毹成了角儿。后来,他被河南府尹李齐物看中,觉得小陆羽表演虽佳,但文化底蕴不足,遂推荐他去火门山,跟随邹子夫诵读诗书。陆羽如饥似渴,手不释卷,日渐长进。数年后,陆羽认识了竟陵刺史崔国辅,两人一见如故,结为忘年之交。
尽管陆羽与李齐物、崔国辅两位大人物多有交往,饮茶品茗机会很多,但并不代表他就成了茶博士。他真正喜茶,懂茶,感知茶之奥妙,是结识诗僧皎然以后的事。
史书没有披露,陆羽是否先读了皎然的茶诗,而后慕名寻访,两人才心心相印,成为生相知、死相随,生死不渝的知心朋友的。但陆羽自从拜识皎然,在茶事上得到皎然的鼎力支持与帮助,于茶论受益皎然的悉心指点与匡正,却是史籍有载的。
上一篇
3
4
下一篇
Copyright © 2010-2012 xxxxx.com 市场信息报黄河快讯报社 All Rights 技术支持 云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