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缓缓走到父亲床前,俯下身,先把护腰软带从父亲身下慢慢穿过,然后合拢起来,细心地一一扣上粘好。确定无误后,母亲再挪前一步,低下身探头到父亲跟前,父亲双手环住母亲的颈肩,母亲低声喊:一二三,起!一使劲,父亲坐立起来。等父亲放开手,母亲忙又低头摆正拖鞋,帮着父亲穿好,挽着胳膊再一使劲,父亲站了起来。母亲紧走一步,站到父亲前面。父亲双手搭着母亲肩头,两人一前一后开始走步。他们颤巍巍地,从卧室走到客厅,再从客厅迈进厨房。等到路经阳台那盆怒放的牡丹时,母亲柔声说:“看,花开得多好!”“嗯,多好。”父亲喜滋滋地应和着,脸上洋溢着幸福。我说:“妈,让爸扶着我走会儿吧。”母亲说:“还是扶我吧,习惯了。”我只好紧随其后,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走路不利索的父亲。
大约转了四五圈,母亲说:“今儿走得差不多了,该躺下了,别累着。”遂又带着父亲回到床前。等父亲慢慢坐好,再扶着躺下,摆正盖好,解开并抽出护腰软带后,附耳轻问:“怎样?”父亲答:“好了。”母亲顺手掖了掖被子,又默默等了几分钟才起身离开。
佛说:若无相欠,怎会遇见?我说:“妈,您上辈子肯定欠我爸的。”母亲一怔,略呆数秒后淡然一笑:“是,还真欠下了。多年前那次,看来还没还清。”
母亲所说的“多年前那次”,发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那天正值壮年的父亲突发疾病,母亲含泪抛下年幼的孩子们,急急地陪父亲住进了县医院。兄长们已经上学,仍然留在村里由外婆照顾。我还年幼,等到父亲病情稍稍平稳些,母亲便把我接到医院,与他们同住。据说我小时候长得挺可爱,医护人员们抢着抱我,父亲的病友们也喜欢逗我玩。我还时常坐在医院拉来准备入冬取暖的、高高的玉米芯堆上,摘捡一些残留的玉米粒,然后放进铝饭盒里,用病房的火炉煮熟了吃。香味儿一飘出,所有的鼻子都闻到了,病房立马就热火朝天。
我是玩嗨了,傻乎乎的完全不懂担心父亲的病情。母亲却天天不分昼夜地伺候,人很快就消瘦下去。尤其是刚患病时父亲心理负担太重,治疗效果不佳,母亲差点儿就看不到希望了。后经一年多断断续续的治疗,父亲才逐渐康复,却已是元气大伤,落下很多病根儿……那是怎样的惨淡光景啊,一家人都不知道如何熬过来的。至今想起仍然心酸不已,就连平日讲话时都尽量避开,谁都不愿再提及。
而今,父亲又因为腰椎问题做了手术,静卧三个月后,开始练习走路。母亲再次以羸弱的双肩担起照顾父亲的重任。儿女们只能抽空过去帮些小忙,把洗脸擦身、端饭喂药这些琐事统统留给了母亲。
见得最多的画面,便是父亲手搭母亲的肩头,两人缓缓在家里走动。感觉母亲像是又在拉扯一个孩子那样费力费神。当我举起手机定格这温馨感人的一幕幕后,不禁泪目。发给兄长后,他们也久久无语。我明白他们沉默的原因,一定如同我的感受,欣慰并心酸着。
如今,术后一年基本康复的父亲终于又能和母亲双双微笑着走在街头。我上班时偶然遇见,顿觉云开雾散,阳光晴好,连风都是甜丝丝的。国庆的时候,兄长与我带着父母去了趟李二口明长城。父亲兴致很高,执意要近前观瞻,我们只好扶着父母爬上一个接一个的缓坡。直到累了,父亲才微微喘息着停下。置身于茫茫旷野,风从500年前的大明穿越而来,让人神清气爽,不由得眷恋黄昏暖阳下,这一片盛世年华。父母亲也在放眼四望,欣喜和满足挂在眼角眉梢,和一条条深深浅浅的皱纹里。我发现,一生经历数次磨难的父亲和一直不离不弃守护着父亲的母亲,劫难过后愈加热爱生活、敬畏生命。突然想起一句话:我只想做一株遗世的梅花,守着寂寞的年华。在老去的渡口,和你一起静看日落烟霞。
若无相欠,怎会遇见?最好的爱人,一定能在时光里相守,在困苦中相牵,在老去中相望。祝福天下所有相欠终相见、相扶并相携的有缘人,都能在岁月的长河里波澜不惊,绽放出最灿烂的芳华!
(作者:吕云峰,山西省天镇县人,70后,大同市作协会员。愿做一朵开在阳光里的花,温暖自己,芬芳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