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返回首页

4您正在阅读:2019年08月19日 - 第20190819期 - 第1版

 
市场信息报黄河快讯
上一期 34 下一期
 
 

新闻检索

往期回顾

4当前位置: 首页 - 第20190819期 - 第1版 - 新闻内容
小馒头做成大品牌

新闻作者:本报  阅读次数:




——新绛县“百姓满意笑脸示范单位”卫恒馍业发展纪实

      “我是卫恒,你要的50箱馒头,我们马上送到!”甜甜的声音,就像卫恒馒头一样,筋道,咬一口香甜香甜的,一股家乡的味,乡情乡恋油然而生。
       在新绛,卫恒馒头几乎家喻户晓,娶媳妇嫁闺女孩子满月老人过寿,宴席上大都要上一盘卫恒馒头,小小馒头成为绛州的“名牌馍”。卫恒馍业经理程春霞和丈夫王卫恒经过20多年的艰辛拼搏,把“卫恒”馍做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品牌,带动几十家馍铺共同发展,产品销售到全国十多个省市。
用执着拼出品牌
       程春霞说:“我的品牌是拼出来的。”
        1997年,20多岁的程春霞和王卫恒离村进城,在新绛东街学校门口开了一家小小的馍铺。馍铺开起来了,尽管小两口信心十足,可生意总是不温不火。
       一天,一位买馍的老大爷对程春霞和王卫恒说:“不要看这里馍铺多,一切都要靠质量,只要你们的馒头蒸得好吃,就一定能打开市场。”顾客的鼓励,给他们增添了无穷的力量。为了打开市场,他们四处打听蒸好馒头的方法。一次,他们听说汾南有一位老人蒸的馒头很有名气,就专门去拜访。老人说:“我今天有事,没时间教你们。”过了两天,他们又带上礼品去拜访,这一次老人还是没有接待他们。接连两次吃了闭门羹,还要不要去?程春霞说:“只要我们能取到真经,就是十次八次也值!”就是靠这种精神,程春霞和王卫恒一连5次到老人家学艺,终于感动了老人。老人从用料、和面、发面、揉面、蒸馍火候等方面精心传授技艺,使他们学到了蒸好馒头的一整套程序。
       为了让顾客吃到最香甜最筋道的好馒头,程春霞和王卫恒在馒头质量上从不含糊,只要味道有一点不过关,一个也不会卖。功夫不负有心人,夫妇俩经过反复摸索,采用传统的“酵窝窝”来发酵面粉,高档的礼品馍用鸡蛋代替水和面,就这样做出了自己的特色,馒头越做越好,顾客越来越多。
用诚信赢得市场
       馍铺生意越来越好,有眼光的程春霞以丈夫王卫恒的名字,把自己馒头注册了“卫恒”商标。因为馍馍形状喜庆、味道好吃,“卫恒”馍声名鹊起。但程春霞仍不满足,她要把“卫恒”馍业做到产业化。
       2005年,面对更大的需求,程春霞多方筹集资金,在县城繁华的文庙路盖厂房,发展新绛馍业。有了场地,就有了更大的经营空间,卫恒馍业职员由原来的四五个增加到几十个,日加工面粉也由原来的几十公斤增加到近千公斤。逢年过节生意最红火时,日加工面粉达四五吨。他们在保持“卫恒”馍业大路产品的同时,开始做精品馒头,把新绛县有名的硬面馍做到了精致、美味又美观。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和节日特点,增加花样品种,受到群众极大欢迎。
       程春霞认为要使馒头产业化,就必须扩大专业人才队伍。于是,她开办了培训班,把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有人劝她:“同行是冤家,你把他们教会,他们另起炉灶不是要打你的饭碗?”程春霞说:“要把新绛馒头产业做强做大,不是一家两家,而是要几十家。一家独大、一家独强,不是发展方向,路会越走越窄。”十几年来,卫恒馍铺先后有30多个面案师傅到外地发展,还有的在当地另起炉火,在良性竞争的同时,也不断延续着卫恒馍业的声誉。
用爱心回报社会
      程春霞夫妇俩认为,没有社会给予的帮助和扶持,没有消费者给他们发展空间,他们什么也做不成。因此,他们把做人应有的“德为先、诚为本”,做事应有的“和为贵、善起始、诚以修身、信以立世”作为人生真谛,把回馈社会作为应尽的责任。
       程春霞有一个红本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卫恒馍业一件件献爱心的事例: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向灾区踊跃捐款;扶贫攻坚,义不容辞;村里打井、建文化广场、修路,捐款数万元;扶助贫困学子、为贫困乡邻看病,慷慨大方。夫妇俩还是新绛县爱心公益联盟的成员,县里的几个敬老院孤儿院他们都去过,每年都会多次看望老人和孩子们,带去自己的一份份爱心。
      2011年3月,运城市食品安全协会为卫恒馍业颁发“贯彻《食品安全法》先进单位”牌匾;2011年12月,山西社民满意度评测中心评选卫恒馍业为“百姓满意笑脸示范单位”A级单位,同年,市食品安全协会授予卫恒馍业“食品安全示范单位”;2018年1月,卫恒馍业被新绛县爱心公益联盟评为新绛县“爱心商家”。

上一篇34下一篇

Copyright © 2010-2012 xxxxx.com 市场信息报黄河快讯报社 All Rights 技术支持 云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