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刘备与吕布打打杀杀,分分合合,可谓一对欢喜冤家。 当初,吕布跟随董卓作乱,万人难敌;刘备依附公孙赞讨贼,“三英战吕布”。后“陶恭祖三让徐州”,刘备捡了个大便宜,有了立足之地。不料曹操与吕布为争夺徐州,打得难解难分。吕布兵败,前来投靠,刘备念其袭击兖州,解了徐州之危,让其驻扎小沛。谁知吕布却趁乱赶走张飞,夺取徐州,反客为主。 其时,袁术在广陵大败刘备,势穷之下,刘备接受吕布邀请,回屯小沛。袁术不肯善罢甘休,遣纪灵为大将,统兵数万,进攻小沛。刘备新败,孤立无援,危在旦夕。 吕布恐纪灵攻破小沛,自己失去一道屏障,遂出面调停。他以“辕门射戟”之神勇,威慑纪灵退兵,解了小沛之危,并对刘备说:“吾今特解公之危。异日得志,不可相忘!”刘备流泪称谢。 然而,刘备的眼泪还未擦干,风云突变,曹操的大军一夜之间,已将吕布团团围困在下邳。吕布不听陈宫之言,自恃其勇,犹作困兽斗。 不久,城破,吕布在白门楼被缚。他看见刘备也在楼上,趁隙求助说:“公为坐上客,布为阶下囚,何不发一言而相宽乎?”刘备笑而不言。此时,曹操转来,吕布请降,还说要与曹共举大业。曹操心动,问刘备:“何如?”刘备回答:“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曹操顿悟,下令将吕缢杀。 刘备的这一招实在是高,既借刀杀人,除了宿怨,又消弭了日后曹操如虎添翼的可能。 吕布临死前,大骂刘备:“大耳儿,不记辕门射戟时耶!”此时此景,不由使人想起关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之举,刘、关同样曾受恩于人,其报答却迥然不同。 四 关羽刚愎自用,失了荆州,败走麦城,殒命东吴;张飞报仇心切,酒醉暴虐,军帐喋血。连失关、张二弟,刘备这回真的是泪流不止,痛不欲生。愤怒点燃了复仇之火,眼泪模糊了判断理智,他将丞相诸葛亮的谏奏掷于地上,仓促征集七十万大军,御驾亲征东吴。 开始几场小胜,刘备觉得自己有如神助,势不可挡。他下令沿江扎营七百余里,与吴军在猇亭彝陵进行决战,结果被陆逊一把火烧得人仰马翻,主力尽失。 刘备退居白帝城,忧愤交加,在永安宫一病不起。他自知时日不多,写下遗诏,流着眼泪向诸葛亮托孤。此时距他称帝只有三年,也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次“泪流满面”。 有学者做过一番统计,说在《三国演义》中,至少有二十多处写了刘皇叔的哭,因此得出结论:“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现在似乎还应该补上一句:“他的江山,亦被泪水淹没了。” 其实,刘备也有爱笑的时候。《三国志》说他“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在被曹操打得丢盔弃甲、屁滚尿流,托庇于荆州刘表,寄寓新野时,有人送给他一把牛尾巴毛。他不思时势维艰,还饶有兴致地用牛毛编织帽子,炫耀自己的手艺。诸葛亮一看他这般模样,心都凉了,敲打他说:“明公无复有远志,但事此而已耶?” 更有甚者。当刘备招赘东吴,成了孙权的妹夫时,他便沉迷于温柔富贵乡里,“乐不思荆”。而这正是周瑜给孙权定下的“羁糜”之术。若不是诸葛亮事先看破机关,交给赵云三个锦囊妙计,刘备真的就可能手持“绿卡”,居吴不归了。 父亲的背影,影响了儿子。后来,刘禅的“乐不思蜀”,就与乃父有着扯不断的基因遗传。 五 对于刘备时人评价如何?裴潜曰:“使居中国能乱人,不能为治。若乘边守险,足为一方之主。”曹操谋士赵戬的看法是:“拙于用兵,每战则败,奔亡不暇,何以图人?”东吴的新锐都督陆逊则说:“寻刘备前后行军,多败少成,推以论之,不足为戚。”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刘备的评价只有一句话:“长厚而似伪”。一个“伪”字,准确涵盖了刘备的一切。 人们认识刘备,大多是从《三国演义》开始的,而《三国演义》的最早蓝本,是陈寿撰的《三国志》。陈寿曾做过蜀汉的黄门侍郎,与先主刘备有君臣之义,所以总把刘备往好里写,并把蜀放在吴之前。 蜀汉灭亡后,陈寿入魏仕晋,历任著作郎、平阳侯相、治书侍御史等职,一生仕途坎坷,官位不显。故《华阳国志·陈寿传》记:“位望不充其才,当时冤之。” 《三国志》是陈寿仕晋时的作品,晋承魏祚,他只能奉魏为正统。但到了明代罗贯中,笔下便没了这些顾忌,反而贬曹褒刘,将刘备塑造成了备受磨难,爱民如子,奉天承运的蜀汉帝王。 眼泪给刘皇叔带来了好运,也把他永远淹没在了白帝城的永安宫中。历史就是这样,同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