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返回首页
4
您正在阅读:2017年05月15日 -
第20170515期
- 第3版
市场信息报黄河快讯
上一期
3
4
下一期
新闻检索
往期回顾
4
当前位置:
首页
-
第20170515期
- 第3版 - 新闻内容
另眼重识李鸿章
新闻作者:赵战生 阅读次数:
白齐文死后,英国人戈登当了队长,戈登不仅能征善战,还很有英国绅士风度。官军重兵围攻苏州,守城的太平军将领郜云官、伍贵文等提出条件,欲献城投降,可又怕官军言而无信、反复无常,遂请戈登做担保人。城破后,李鸿章却不守信用、自食其言,设局将太平军的降将“四王”“四天将”及一千多军士尽行诛杀。戈登目睹惨状大怒,带枪寻找李鸿章算帐,并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李下台。李害怕至极,急忙躲了起来。他何曾想到“痞子手段”也是一柄双刃剑,会悬在自己头上。
甲午风云 身败名裂
办洋务,练水师,强国体,御列强,是李鸿章的得意之作,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值得一书的光彩一笔。洋务运动使李鸿章声誉日隆,成了国人眼中的救世英雄。
可有谁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场甲午风云,又把李鸿章从浪尖摔到了谷底。
中日甲午之战,盖源于朝鲜问题。
朝鲜本是中国的藩属,凡事仰仗中国的支持保护。日本经明治维新后国力骤强,急于向海外扩张,首先把目光瞄准了朝鲜。
中国是朝鲜的宗主国,是日本侵朝绕不开的巨大障碍。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日本采取了迂回战术,千方百计说服清廷,让朝鲜自主外交。由于洋务大臣李鸿章当时并不熟悉“藩属国无外交”的国际公法,再加上中国派遣在朝鲜驻防的袁世凯夸大其词,无端生事,日本趁机向朝鲜派驻大批军队。
直到这时,李鸿章才感到大事不妙,急忙调兵入朝,且大多为淮军。但无论兵力与武器装备,清军皆逊于日军。因此陆战尚未打响,已注定为败局。
接着就是海战。按当时双方海军实力而言,北洋水师虽稍处下风,但若指挥得当,同仇敌忾,奋力一搏,胜负尚不可知。只可惜北洋水师貌似强大,却难御强敌,虽有提督丁汝昌及邓世昌、林永升、刘步蟾等舰队管带的殊死抗击,终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甲午之战,使中国人备感耻辱,李鸿章颜面尽失。但要把全部责任归咎于李一人,则有失公允。
战后,西方报纸有评论家称:“日本并不是和中国作战,实际上是同李鸿章一人作战。”李则辨称:是全国人拖了他的后腿。这话虽有推咎诿过之嫌,却也道出了一些实情。据说舰队在刘公岛投降的时候,有人还给日军写信,请求返还“广丙”号,理由是该舰隶属于广东水师,这场战争和广东没有关系。此事传出,国人哗然,外邦莫不哑然失笑。
东山再起 折冲尊俎
甲午惨败后,清廷又派李鸿章赴日“和谈”,签定了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李鸿章再次为朝廷背书 ,成为千夫所指的“卖国贼”。
此时李鸿章里外不是人,实际上已失去了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权位,因他在京城并无房产,只好暂时在贤良寺栖身。昔日的门生故旧看见这棵大树轰然倒下,纷纷另攀高枝,离他而去。李对袁世凯有知遇之恩,但此时的袁却狗眼看人低,转而投向李的政敌翁同龢、李鸿藻,甚至代翁来劝李告退,遭到李的痛斥。
1896年5月,俄国皇帝尼古拉二世加冕,各国都派头等公使前往祝贺。清廷拟派正在法国访问的湖北布政使王之春就近前往,却遭到俄国拒绝,认为王级别太低,要求由李鸿章当此重任。
在俄国首都圣彼得堡,李鸿章以自己为朝廷设想的“联络西洋,牵制东洋”策略,与俄议定了《中俄密约》,即《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此条约看似新增了一个抵制日本的“盟友”,其实却是“前门拒狼,后门纳虎”,为俄国进入中国东北,大开了方便之门。实在说来,这并非李鸿章的本意,而是他的误判所造成的重大失误。
离开俄国后,李鸿章开始了历时七个月、行程九万里的欧美之旅。他先后访问了德、法、英、美及荷兰、比利时、英属加拿大等国,所到之处均受到了“国宾”待遇,真是荣耀之至,风光无限。因此他在给亲朋好友的信中写道:“忽从西海,重履东华,去日几何,辄有东坡还朝如梦中之慨!”所谓“东坡还朝”,系指宋代苏轼始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官外放直至被捕下狱,后又被召还朝得到重用之事。
对于李鸿章的欧美之旅,日本人德富苏峰在报上发表了一篇评论,慨叹世界上的人只知有李鸿章,而不知道北京还有个朝廷。
上一篇
3
4
下一篇
Copyright © 2010-2012 xxxxx.com 市场信息报黄河快讯报社 All Rights 技术支持 云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