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返回首页

4您正在阅读:2017年04月10日 - 第20170410期 - 第3版

 
市场信息报黄河快讯
上一期 34 下一期
 
 

新闻检索

往期回顾

4当前位置: 首页 - 第20170410期 - 第3版 - 新闻内容
天下谁人不识君(下篇)

新闻作者:赵战生  阅读次数:

  李白文华盖世,志向远大,他的政治理想是“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然而历史对他却非常苛薄吝啬,不仅没有为他提供用武的平台和机遇,反而给他制造了许多的障碍和麻烦,使他一生蹭蹬,屡屡不得开心颜。
  天宝元年(742),在道士吴筠的推荐和太子宾客贺知章及持盈法师等人的间接支持下,李白被唐玄宗征召入京供奉翰林。但这只是个有名无实的虚衔,李白开始不明就里,误以为这是他走向人生辉煌的起点。其实,这时的唐玄宗早已今非昔比,他的心思已从治国理政,转移到了一个女人身上,他召请李白,不是为了让其施展才华为大唐效力,而仅仅将其当作为自己歌功颂德的御用文人而矣。
  由于李白孤傲耿介,“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不久就遭到了高力士、杨贵妃及驸马张垍等人的谗毁,被玄宗赐金放还。张垍是当过宰相的张说的次子,以中书舍人的身份供奉翰林,系李白的顶头上司。这厮贵为天子乘龙快婿,深沐皇恩,养尊处优,却毫无担当,更无气节。安史之乱中,他背主求荣,认贼作父,投靠了安禄山,旋即为安的部下所杀。垍本意为坚硬的土,可这厮却像茅厕里的一块脏土,在当时即臭不可闻。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仓皇外逃,在马嵬坡落难,太子李亨趁机在灵武逼宫登基。玄宗的第十六个儿子永王李璘,则在江夏一带拥兵自重,准备扯旗造反。为了招揽人才,永王派他的谋士韦子春三上庐山,把隐居在那里的李白请下山来。
  然而,永王只是把李白当作一块纳贤的招牌,实际并未重用。在永王幕府,李白徒领虚名而无其实,从未参与重大决策。永王兵败被诛后,李白出逃到寻阳被抓,以附逆之罪被投进大牢。其时,追随永王的几位重要谋主“皆伏诛”,李白名气很大,性命堪忧。当时主管李白案件的是御史中丞宋若思,几番审讯过后,宋若思弄清了事情的原委,极力为其洗冤昭雪。再加上汾阳郡王郭子仪的缓颊,及宰相张镐、江南宣慰使崔涣等人的从中斡旋,李白终免一死。死罪虽免,但活罪难饶,李白最终被判长流夜部。

  让我们再来看看李白与高适之间的关系变化。
  天宝三载(744),李白失意离开长安,东游洛阳,认识了小他十一岁的杜甫,后又在汴州(今河南开封)遇到高适。三位诗友惺惺相惜,相见恨晚,结伴尽兴游历了数月,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李亨称帝后,高适以谏论得宠,身兼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等多职。后又奉旨率部与江东节度使来瑱一起去讨伐永王。此时李白系永王的幕宾,自然也成了讨伐对象。李白无辜被执下狱,高适作为讨伐军的统帅,竟然未置一词。对此,郭沫若说他至少在作壁上观,甚至是幸灾乐祸。后来,李白在寻阳狱中写了《广绝交书》,表示了对这位昔日诗友的极大失望。
  上元元年(760),高适改任蜀州刺史。在他任内,蜀州的上层舆论一直认为李白附逆作乱,是该杀的,这事杜甫在《不见》一诗中,说得很清楚,“世人皆欲杀”。可杜甫没有弄明白的是,左右这场舆论的人,正是他和李白昔日的好友、蜀州刺史高适。
  实在说来,高适与李白并无个人恩怨,有的只是政治利害冲突,他们在梁宋之游所结下的友谊,成了李亨与李璘兄弟之间权力争夺的殉葬品。

  与高适相反,李白一生虽历尽坎坷,困顿潦倒,但始终不坠青云之志,对朋友更是不忘初衷,肝胆相照,与许多人成为患难之交。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汪伦只是泾县(今属安徽)桃花潭附近的一介布衣,与李白游览桃花潭时萍水相逢,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由此看来,李白一生游洞庭,上庐山,走金陵,访扬州,探幽燕,趋太原,一路走来,无不以诗会友,以情交谊,说他的朋友遍天下,毫不为过。
  “天下谁人不识君”诗是好诗,话是好话,只可惜诗作者迷失了本性,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连昔日的好友也不相认了。
  呜呼,世风颓丧,人心若此,岂不悲夫! 
              (赵战生)

上一篇34下一篇

Copyright © 2010-2012 xxxxx.com 市场信息报黄河快讯报社 All Rights 技术支持 云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