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畅卫琴 郑晶朵)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放松身心,体验乡村生活,感受农耕文化,进行娱乐休闲的主要方式之一。近年来,运城市委市政府大力打造“花之海·俏运城”乡村游,持续调整产业机构,力推旅游农业发展。稷山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利用文化优势,融合资源引导鼓励乡镇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力造“明星乡镇”。西社镇马趵泉村便成了一颗闪烁的“旅游明珠”。 村名来自古老传说 马趵泉是个古老的小村庄,其村名与村中一眼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的泉水有关。据说马趵泉村名的来历与李世民有关。传说隋朝末年,李世民与隋军交战,兵败逃至此地, 因三面环山,退路难寻,且人困马乏,饥渴难耐,李世民对天长叹。这时他的坐骑一声嘶鸣,昂首跃起,用前面双蹄朝地上猛劲一刨,瞬间一股清泉喷涌而出。李世民见此大喜,便命名此泉为马刨泉。后来,居住此地的村民就将村名叫成马趵泉村。 马趵泉村位于稷山县西社镇北山深处,属于马家沟行政村所辖的一个自然村。全村150余人,耕地530余亩,村民以林果种植和养殖业为主。马趵泉村以优美的山水风光,奇特的明清古建,深厚的文化底蕴,于2014年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是中国千年古村。2016年12月,马趵泉村申报了国家历史文化名村,申报材料已经上报国家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在2017年1月9日第二届全球互联网+科技创新新成果会上荣获“千年古村落,长寿文化村”的称号。1月19日公布为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 村落格局别具一格 马趵泉村以马趵泉溪涧为轴线,涧之南以公共建筑为主,东南方向为戏台、韩家祠堂,当地现存韩氏民宅6处,为清代建筑。西南方向为马夫庙;涧之北为居民建筑,就地取材,石材以青石为主,四合院的木料以当地所产的黄褐楸为主,雕花十分讲究。居民建筑依山势逐层营建,共七层错落有致,村里的大多数巷道还保留的是清代时期的石板路。村北山顶为韩氏家族墓地,地表现存多座清代碑楼;村周围有玉皇庙、观音庙、文昌阁、土地庙、马夫庙、龙王庙环村而建,形成“六星拱卫,一睡环绕”的山水形态。 马趵村文化底蕴深厚 马趵泉村有农耕文化、三晋文化、隋唐文化、太极文化、晋商文化和红色抗战文化,每个时代的发展都在这个古村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符号。远古时期尧王派羲和在此观天制历创造了两至两分的农业历法雏形,春秋时期晋文公避难隐居此地,留下了“晋国家峪”的地域名号,隋唐时代李世民两次进军此地,留下了“马趵清泉、马夫庙、三箭断龙脉”等许多美丽神奇的传说,明末学者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韩霖隐居此地,留下了马跑村韩氏一脉并使宗岳太极扎根传承,清代中期这里晋商文化源远流长,抗战时期的红色文化在这里遍布遗存。 八大景观彰显古村魅力 马趵泉古村以山险、石奇、树怪、谷幽而闻名。该村与周边自然环境完美结合,其中有八景尤为突出。马趵清泉、古槐抱软、群墓望绛、团结四柏、香山叠翠、华山绝顶、石马望月、水崖望汾置身境内你能感受到山的巍巍,泉的叮咚,槐的沧桑。 马趵清泉位于村西北方向一里处,相传是秦王李世民所骑白龙驹刨地而涌出的清泉,千百年来从未断流,至今村民仍在饮用。 古槐抱软村北土地庙旁的隋槐,已有1500余年,古槐的根部长出一棵软枣树,曾枝繁叶茂。软枣树虽已干枯,但古槐依然生长茂盛,五人难以合抱。 群墓望绛,村北的韩氏墓地雨过天晴后,朝东南方向望去可清楚的看到绛州城,据说是韩式先祖留恋故乡才选择了这块风水宝地。 团结四柏,韩氏墓地的东南方呈东西方向并排四棵古柏,已有200余年的历史,它是韩氏家族和谐相处的见证。 香山叠翠,村的东南方向有一座小山,古称香山。春夏之时,满山翠绿,风景及佳。 华山绝顶,村北的悬崖峭壁古人命名为小华山,其顶峰奇险无比。 石马望月,村南栖凤岭上有一座天然形成石马,每当月牙出来时,它好像在望着天下的月亮。 水崖望汾,栖凤岭上的水崖顶部,可以望到汾河东西流向形状,是观看汾河在晋南折西流入黄河的最佳地点。 村长韩根龙告诉记者,马趵泉村现有三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是稷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二战区兵站粮站和清代的韩氏民宅;非物质文化遗产三项,分别是宗岳太极拳和传统的马趵泉花鼓和马趵泉传说。县委县政府、住建局、镇党委政府对马趵泉古村的旅游发展非常重视和支持,现已将其列入县委县政府“十三五”乡村旅游发展计划中,马趵泉村以独特的地质地貌,悠久的历史渊源给旅游开发产业奠定了基础。相信不久的将来马趵泉这一名胜景区在文化旅游节成为一颗闪耀的“明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