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返回首页

4您正在阅读:2016年12月12日 - 第20161212期 - 第6版

 
市场信息报黄河快讯
上一期 34 下一期
 
 

新闻检索

往期回顾

4当前位置: 首页 - 第20161212期 - 第6版 - 新闻内容
著名学者于丹运城演讲引爆媒体受点赞

新闻作者:杨明有 黄江  阅读次数:
       山西运城,古老的河东大地见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脉络,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闪耀着河东文化的璀璨星光。
      2016年12月3日,在山西省运城市举办的2016中国伦理学大会上,中国当代著名文化学者、中国伦理学会网络伦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于丹做了题为“网络时代中国伦理价值体系的重建”的主题演讲。
       来自全国各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各省市伦理学会、从事伦理学研究的专家学者、非政府组织、企业、媒体的嘉宾、代表、山西省和运城市有关领导、干部群众、学生1000多人,在运城学院河东大讲堂主会场听了主题演讲。
      于丹围绕这次中国伦理学大会“伦理学与当代社会核心价值”的主题,从“伦理化价值:维系中国传统社会的核心价值:难以抚平的社会伦理裂痕:大数据呈现的社会伦理舆情、重建伦理价值体系的路径探索”三方面,运用现代电子课件和教案 ,语言生动,案例典型,阐述了传统文化和中国当代文化的核心,是中国文化的伦理化价值的观点。
         于丹的演讲报告,主题十分鲜明,语言活泼生动,使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从高阁之上、大雅之堂回归普通大众,引发无数人心灵的触动,使经典穿越时空的尘埃,唤醒今人迷失的心灵,激活了国人所共有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现任中国伦理学会网络伦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的于丹,从1988年开始活跃在影视传媒实践的第一线,先后担任许多大型电视专题片总撰稿人,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文化视点》栏目普及、传播传统文化,同时在海内外进行百余场传统文化讲座,以生命感悟激活了经典中的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在国内外文化界、教育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运城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于丹教授对“古中国”运城情有独钟,对运城深厚的文化底蕴、众多的历史遗迹、丰富的山水景观、数不胜数的古代名人、引人入胜的旅游资源颇加赞赏。她说,就像运城市长陈振亮讲的那样,唐尧建都蒲坂,虞舜躬耕历山,大禹掘凿龙门。运城忠义仁勇的关公文化、虞舜的德孝文化,在全国都极具吸引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运城,见证了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以及中国奴隶制社会第一个王朝——夏都城的兴衰;演绎了黄帝战蚩尤、舜耕历山、禹凿龙门、嫘祖养蚕、后稷教民稼穑等优美故事;孕育了著名商人猗顿、建筑学家傅说、思想家荀况、武将关羽、文学家柳宗元、史学家司马光等一大批文武俊秀。中华武庙之祖解州关帝庙、中国名楼鹳雀楼、中国艺术宫殿芮城永乐宫、中国爱情圣地普救寺,名扬华夏,享誉世界。
       于丹从运城培育和形成的以盐文化、关公文化、德孝文化、盐文化、善文化、根祖文化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入题,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在深刻阐释了德孝文化、关公文化等道德伦理的当代核心价值的同时强调,推进德孝文化、关公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崇德向善,引领风尚,聚集正能量,如何做,怎样宣传,都不为过。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观天文是知自然,观人文是懂社会,观察了人间的百态用来干什么,凝聚起来价值观,化育人先,化成天下。在于丹看来,“文化”的本意是文而化之。
       于丹在主题演讲中表示,伦理化价值体系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核心纽带,而时代的变迁带来了伦理价值迷失的社会动因,从大家族走向小家庭、从熟人社会进入陌生人社会、从现实世界走向虚拟世界……
      我们社会结构的变化、家庭格局的变化,导致家庙祠堂没有了,家里面的祖宗牌位没有了,甚至一个孩子为姓氏祖先的尊严和骄傲也没有了。她表示,只有让中国的家教门风恢复了,才能从铺天盖地的知识教育中完成学生们价值教育的建立,希望我们能够理清传统与当代之间的关联,找到中国文化可以活着的伦理化的基因,让中国人先来修复对自己文明的信任。
       于丹说,现在的学校教育往往是知识教育高于人文教育,一味追求发展的规模;我们的家庭中忽略了德孝文化、家族的伦理;今天,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在低头刷屏、都在给别人点赞!我们今天谈伦理的话题首先要看到大时代对于伦理的影响。”
      面对难以抚平的社会伦理裂痕,于丹从家庭伦理、职业伦理、制度伦理领域,用大数据进一步阐释了当代的社会伦理舆情。
       在家庭伦理舆情方面,率“孩子”话题击中社会最敏感的神经,监护人未能更好地履行职责造成难以抚平的伤痛。孩子身上负担的太多,从小就是社会的希望,但是在他还没有走到终点时就已经被压垮。“孩子”在核心家庭结构中出于绝对核心的地位,是家庭伦理排在首位的高频词。“留守儿童”成为中国社会最大的伤,留守儿童总数超过900万,九成分布在中西部。而留守儿童的主要问题在于长期的亲子分离、家庭教育缺失、心理状况堪忧、经济陷入困境、易遭人身侵害等方面。   
       “职业伦理”,已成为社会关键词中热度最高的舆情领域。于丹指出,在中国过去的乡土文化中,没有边界意识,所以很多时候人情和职业是容易混淆的。关于职业的情况,中国人本身是很陌生的,过去的中国是没有职业守则的。在2010—2016年数据中显示,行政伦理舆情事件总体数量较多,表明社会公共事务日益得到公众的关注。
       如何在制度建设中尽可能体现公平,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在人际伦理舆情领域,舆情热点体现了社会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老人”、“儿童”、“青少年”、“孕妇”等,成为该领域的高频热词。于丹表示,在高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中,陌生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应有的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关系难以建立起来。随着中国社会逐渐步入老龄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敬老传统观念淡化,现代社会人际关系淡漠,个体道德原则弱化,让“老人”不断成为舆论的焦点。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人真的幸福吗?“老人扶不扶”的两难抉择折射出人际伦理的典型困境。
      于丹还提到,数据显示,伦理舆情事件中负面事件更易获得高关注度,负面舆情事件更容易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愤怒和惊奇,成为公众对伦理舆情的主导情绪。她认为,伦理舆情事件的发布源于都市报和新闻网站为主。都市报是伦理舆情事件的第一信息落点,在舆论引导上负有重大责任。新媒体,已成为舆情事件传播发酵的主要渠道。
       社会结构的变化、家庭格局的变化,甚至导致孩子的尊严和骄傲也没有了。她表示,只有让中国的家教门风恢复了,才能从铺天盖地的知识教育中完成学生们价值教育的建立。现在中国的寄宿制学校越来越多,但家教门风却越来越差,原因在哪里?“因为越来越多的家长,都把时间用在加班赚学费上,却把最朴素的用亲情传承伦理的方式给舍弃了。学校的基本只能是教知识,孩子更多的教养来自家庭。”于丹自己想告诉很多父母,虽然挣钱很重要,但是养孩子教家教真是当父母不能推卸的一个责任。
       在伦理道德建设方面,于丹认为,中国文明的根系是靠基于农耕文明的伦理来维系。青少年要从小建立起对中国伦理道德和文化体系的信任,学会从农耕文明中的秩序到都市文明的转化。
       如何重建伦理价值体系的路径探索?于丹提出建议,首先应该借助大数据等量化研究方法全面呈现网络伦理舆情状况,结合质化研究方面探究伦理失范的症结所在;同时,深入剖析传统伦理价值体系中依然富有活力的文化资源,探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效路径;进而借助有效的传播手段客观呈现社会伦理真实图景,引导公众参与讨论逐渐达成社会共识;调动有效传播正向伦理价值观念的积极因素,共同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伦理价值生态。
      于丹演讲报告中对关公故里、大运之城山西运城的经济社会转型、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良好的祝愿。于丹还为当地的公众签名合影,同时接受了报纸、电视等媒体的采访。
      有关人士认为,国学为体,传播为用,体用结合,才能架起传播内容的立体结构。将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传承实践的系统思维,转化为易于大众接受的视听和践行思维。在大众传播的平台上,于丹教授有意识地运用人际传播策略,将传统文化以现代化的方式呈现,推动了传统文化、伦理学研究实践和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实践和普及。                           (杨明有   黄江)

上一篇34下一篇

Copyright © 2010-2012 xxxxx.com 市场信息报黄河快讯报社 All Rights 技术支持 云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