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返回首页
4
您正在阅读:2016年11月21日 -
第20161121期
- 第3版
市场信息报黄河快讯
上一期
3
4
下一期
新闻检索
往期回顾
4
当前位置:
首页
-
第20161121期
- 第3版 - 新闻内容
两对搭档的人生悲喜剧
新闻作者:赵战生 阅读次数:
文臣武将是封建帝王的两大支柱,武打江山、文治天下,离开了贤臣良将,那些“寡人”“孤王”便无龙廷可坐,亦无可言“朕”了。范蠡与文种、张良与韩信,是两对极好的搭档,他们一文一武,尽智尽勇,辅佐越王勾践雪耻、汉高祖刘邦立国。他们在各自不同的政治舞台上,淋漓尽致地上演了自己的人生悲喜剧。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克越,范蠡不避羞辱,克已赴难,伴随勾践入吴为奴三年。吴王发现范蠡是个难得的人才,想让他在自己手下当大官,范蠡却毫不动心。在他和文种的帮助下,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富国强兵,最终灭掉吴国一雪前耻。这时候,范蠡却看出勾践是个只可同患难、不可同富贵的忘恩负义之人,便带着西施不辞而别泛舟而去。临行前,他给自己的好友文种写了一封信,信上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劝文种赶快离开无义君王,以免日后杀身之祸。可文种却看不透玄机,自以为立下了汗马功劳,越王不会过河拆桥,卸磨杀驴。不久,文种便感到了死亡的威胁:勾践也像当年吴王赐剑逼杀伍子胥一样,亲自送给他一把宝剑,并质问他:“你不是说有七个灭人国家的计谋吗?现在我只用了三个就灭了吴国,还剩下四个,你准备用来对付谁呢?”文种无言以对,除了自杀,别无选择。
范蠡之贤,在于他心系越国安危、矢志不事二主,在勾践屈身为奴的日子里,始终不离左右,并苦言相谏,劝勾践隐忍为谋以屈求伸;范蠡之智,在于他不居功自傲,不贪恋荣华富贵,既已识透勾践其人,不存侥幸,不抱幻想,急流勇退,悄然而去。
文种之能,在于他克尽厥职,独当重任,在没有君王的动荡时局,运筹帷幄,募兵积粮,为勾践日后与吴决战,积聚了力量。文种之愚,则在于只谋事不揣人,太过忠直,身处风口浪尖而不知风摧流湍之理,最终饮恨勾践精心编造的“莫须有”罪名之下。
刘邦本是一市井无赖,他趁乱起兵,靠一通路斩白蛇的神话蒙蔽天下,笼络人心。后来,天佑其志,使他得到了成就帝业的两位关键人物,一是军事奇才大将韩信,二是韬略过人的智囊张良。
韩信出身微贱,却素有大志,苦难的贫民生涯,造就了他超乎常人的坚忍性格。为了实现自己建功立业的人生抱负,他不顾胯下之辱,依然带剑前行。在萧何的力荐下,刘邦诚心拜将,韩信如鱼得水。他指挥千军万马东荡西杀,直把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西楚霸王团团围困在垓下。这是楚亡汉兴的历史转捩点,韩信用十面埋伏击溃了项羽大军,使他陷于四面楚歌之中自刎乌江。
韩信受封齐王后踌躇满志,大有汉家天下舍我其谁的骄矜之态。可惜他将兵多多益善,是位天才统帅,而平定天下后,却不知高处不胜寒,谨慎自保,蜕化为宫廷政治斗争的低能儿。功高震主,已埋下了杀身隐患,而咄咄逼人又加速了他的死期。呜乎韩信,若冥中再遇萧何,不知将置何辞?
张良本系贵胄,却不似纨绔子弟。在楚汉争雄、逐鹿天下时,他屡展奇谋,使早期每战必败,一遇见项羽就发怵的刘邦多次脱离困厄。鸿门宴上杀机四伏,刘邦冷汗淋漓吓得半死,多亏张良从容应对,打消了项羽的恶念,才使刘邦趁机逃出虎口。也许是张良从汉王刘邦的身上看出了越王勾践的影子,知道刘邦坐稳龙廷后便会大戳功臣,于是便像范蠡一样,不受封赏,悄然离去。只是他没有范蠡那样的艳福,亦没有范蠡那样的经商本领,能够富甲一方,老有所养,更没有美女西施陪伴左右。作为名扬四海的一位智者,如果孤独无靠,后世凄凉,也真让人嗟叹!
(赵战生)
上一篇
3
4
下一篇
Copyright © 2010-2012 xxxxx.com 市场信息报黄河快讯报社 All Rights 技术支持 云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