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返回首页

4您正在阅读:2016年07月11日 - 第20160711期 - 第3版

 
市场信息报黄河快讯
上一期 34 下一期
 
 

新闻检索

往期回顾

4当前位置: 首页 - 第20160711期 - 第3版 - 新闻内容
别拿文学当历史

新闻作者:赵战生  阅读次数: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解读历史的一把钥匙,但文学并不等同于历史。这是常识。
  文学艺术隽永璀灿,多彩多姿,引人入胜,惊魂动魄,恰恰是那最动人之处,往往是艺术的杰作,是经人工描绘的社会生活画卷。
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戏曲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瑰宝。国人对传统剧目耳熟能详,钟爱有加;对历史故事与人物如数家珍,深信不疑。殊不知这戏剧化的历史,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的认知误区。
A
  蒙哥马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赫赫有名的英军元帅,他指挥盟军浴血奋战,屡出奇兵,为战胜法西斯德国立下了卓越战功。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蒙哥马利来华访问,应邀观看了京剧《杨门女将》,他对中国古代女人当元帅大惑不解,提出了质疑。中方一位陪同人员为捍卫民族尊严,当即毫不客气地回敬了一句:“怎么不可能,你们的女王不也是三军统帅吗?”此言一出,众皆哗然。且无论蒙翁是否言之有理,当面反唇相讥,则有失外交礼仪。事后,那位工作人员受到了严厉批评。
  回头来看,宋代历史上真的有“杨门女将”吗?
  经学者追本溯源,发现“杨门女将”系从《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及《杨家将》附会而来,主要人物有佘太君、穆桂英、八姐九妹等。她们在戏剧舞台上叱咤风云、栩栩如生,但考稽正史,却难觅其踪,纯属子虚乌有。
B
  先有其夫,而后有其妻。欲确定杨门女将的存在与否,先要弄清杨家将的来龙去脉。
  杨家将的老祖宗为令公杨业,又名杨继业。《宋史·杨业传》载:“杨业,并州太原人。……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
  传统戏剧中,说杨业共有八个儿子,是不对的,《宋史》显示他共有七个儿子,依次为:杨延朗、杨延浦、杨延训、杨延环、杨延贵、杨延彬、杨延玉。其中,七郎杨延玉随父征战,于陈家谷口一役战死殉国;其余六子,延郎为崇仪副使,延浦、延训并为供奉官,延环、延贵、延彬皆为殿直。他们虽历经风雨,却皆得善终,并无流落番邦、隐身寺庙、死于奸臣之手诸说。
  在杨家将的传记中,除了老令公杨业外,最有名的就是杨六郎和杨宗保父子二人了。但这两个文学人物形象,并非历史上的真人面目。
  有关小说、戏剧移花接木,将后来改名为杨延昭的杨大郎,说成了杨六郎。杨大郎在其七兄弟中最为出色,《宋史》记其:“智勇善战,所得赏赐悉犒军,未尝问家事。出入骑从如小校。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遇敌必身先行阵。克捷推功于下,故人乐为用。在边防二十余年,契丹惮之。”
        杨宗保,实为杨文广。
  《宋史》明确记载,文广系杨延昭之子,字仲容,“以班行讨贼张海有功,授殿直。”范仲淹宣抚陕西时,遇文广,“与语奇之”,把他收为部下,后又随狄青南征,官至定州路副都总管,后迁步军都虞侯。
C
  既然“杨家将”扑逆迷离,似是而非,那么“杨门女将”真有其人其事吗?
  非常遗憾的是,《宋史·杨业传》只收录了杨业及其子杨延昭等七人,还有其孙杨文广的事迹,至于“杨门女将”,并无一字提及。
  如果“杨门女将”真的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何况又是保家卫国的英雄壮举,作为官方的正史,《宋史》是不应该也不可能不记或遗漏的。
  宋代还有一本专门收录“义妇节妇”模范事迹的书,名为《烈女传》。此书共彰表了近四十名“奇女子”,但可惜的是,没有一名“杨门女将”入围。
  如果仔细阅读《列女传》,她们大多只是些恪守封建礼教,洁身自好的刚强女子而已,根本算不得“巾帼英雄”。而“杨门女将”不爱红装爱武装,不怕流血牺牲,为安边保国英勇上阵杀敌,佘太君、穆桂英更是临危受命,挂帅出征。这样杰出的女英雄,为何《列女传》竟语焉全无呢?
  面对史籍,尊重史实,我们只能得出一种结论:所谓的“杨门女将”只是戏剧,并非历史。
D
  关于杨家将,还有一出公案存疑。民间盛传、戏剧演绎杨业与潘仁美之间,恩怨百结,私仇难了。其实这也不是事实。
  《宋史·杨业传》载:“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即潘仁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以西上阁门使、蔚州刺史王侁,军器库使、顺州团练使刘文裕护其军。……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朝延止令取数州之民,但领兵出大石路,先遣人密告云、朔州守将,俟大军离代州日,令云州之众先出。我师次应州,契丹必来拒,即令朔州民出城,直入石碣谷。遣强弩千人,列于谷口,以骑士援于中路,则三州之众保万全矣!”
  朝廷这次出兵,主要是为解救云、朔等州被困军民,作为副总指挥的杨业,在战前给出的御敌之策,却得不到两位监军王侁与刘文裕的支持。“侁沮其议曰:‘领数万精兵而畏懦如此?但趋雁门北川中,鼓行而往!’文裕亦赞成之。业曰:‘不可!此必败之势也!’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避敌,当为诸公先!’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业,太原降将,分当死,上不杀,宠以连帅,授之兵柄,非纵敌不击,盖伺其便,将其尺寸功以报国恩。今诸君责业以避敌,业当先死于敌!’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

  作为军事主帅,潘美答应了杨业的请求,“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陈于谷口,自寅至巳。侁使人登托罗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仍缘交河西南行有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话耶?’乃不食三日死。”
  从上述记载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潘仁美与杨继业并无私仇,造成杨业兵败殉国的罪魁祸首,首先应是王侁与刘文裕。
  王侁,字秘权,其父王朴,曾任后周枢密使,因上筹边之策而名噪一时。王侁虽曾立战功,但这次却畏敌如虎,临阵逃脱,终被“除名,隶全州”。同为监军的刘文裕像个跟屁虫,也没好果子吃,亦被“除名,隶登州。”
  至于潘美,虽然并无公报私仇、存心陷害杨业,但他作为主帅,偏听偏信,节制不力,又带兵不战而遁,导致此战惨败,亦难辞其咎。事后,杨业受到太宗褒奖,潘美则被连降三级,也算是对杨业在天之灵的一个小小安慰。

上一篇34下一篇

Copyright © 2010-2012 xxxxx.com 市场信息报黄河快讯报社 All Rights 技术支持 云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