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返回首页

4您正在阅读:2016年06月07日 - 第20160606期 - 第7版

 
市场信息报黄河快讯
上一期 34 下一期
 
 

新闻检索

往期回顾

4当前位置: 首页 - 第20160606期 - 第7版 - 新闻内容
课堂因朴实而精彩

新闻作者:本报  阅读次数:
课堂因朴实而精彩

●闻喜县东镇南街小学   钟娟敏


  众所周知,语言文字都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学习的资源,时时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说:“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可以拿到语文课堂中来分析,大多学问都是从生活中来的,人们在最初造字的时候不就是遵循了生活的规律吗?同时,学习了由生活而来的知识不能就此而止,还必须回归生活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各门学问都是如此,语文课堂教学与生活更是密切联系着的。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自始至终联系着生活,由现实生活走入语文课堂,再让语文课堂走向现实生活。
  一、由生活走进语文课堂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角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学习的一种负担。 其实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教师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因此,教师在一开始进入语文课堂时就唱着生活的歌,让学生对语文课堂不再有距离感。学生往往对一篇语言精美的文章谈不出自己的感悟,但对生活中的一些话题却可以畅所欲言。因此,语文课堂上导入一篇课文时不一定就非得旁征博引。
  二、让生活点缀语文课堂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教师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语文课堂教学贴近生活,时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
  有一段时间大家一致认为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是教师分析精彩,学生状态活跃的课。在这样的标准下,有的语文课堂成了“走秀”课。一节课里老师为彰显自己的文化底蕴,不时吟诗诵词,而且课件做得也十分精彩,充分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一节课下来学生感觉像看电影,记忆最深的就是那些画面,老师讲的那些精妙词句也都忘到了脑后。所以,笔者认为语文在扮亮课堂的同时,千万别忘了朴实。朴实的课堂不全是用多样的教具来实现的,而是需要用生活来点缀。教师除在备课中精心设计教法,搜索美妙语言,进行各种预计之外,还应注意,扑捉课堂的随即信息,抓住学生的灵感,联系实际生活,从最朴实的生活入手,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火花,从而让学生达成不费气力的深刻理解与记忆。陶行知先生曾论述“生活即教育”,生活本来就是一个大课堂,就是生动、鲜活的,也是学生非常喜爱的。语文教学只有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最真实的生活带入到语文课堂教学,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才能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这样的课堂可能没有了所谓的“精彩”,但有了生活的点缀它会是朴实的,课堂成效会是明显的,这不正是语文教学所要的效果吗?
  三、由语文课堂走向生活
  文本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教师如果只限于教材的分析,把培养学生能力及人格的希望都寄托在学习教材上,为学习教材而学习。就会使语文失去活力,失去它本来的意义。因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指导生活,在生活中运用自己在语文学习中得到的道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古人治学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从生活入手感于言而动于情,把自己课堂所得的知识贮存起来与生活经验相结合,以提高自己对生活的认知能力和对事物的审美情操,每堂语文课教师都可以在结束时拓宽广度,联系生活,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回归,认知得到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因为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语文,正所谓“一切生活皆语文”。因此语文教师应该解放教学思想,改变教学理念,做到“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再将语文学习还原到生活中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引导学生把语文知识在文本的基础上与生活联系起来。时刻洋溢生活的气息,方能打造朴实的课堂,从而实现语文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走向大自然的目标。

上一篇34下一篇

Copyright © 2010-2012 xxxxx.com 市场信息报黄河快讯报社 All Rights 技术支持 云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