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返回首页

4您正在阅读:2016年05月23日 - 第20160523期 - 第3版

 
市场信息报黄河快讯
上一期 34 下一期
 
 

新闻检索

往期回顾

4当前位置: 首页 - 第20160523期 - 第3版 - 新闻内容
鸣呼哀哉 帝辛好冤

新闻作者:赵战生  阅读次数:
  帝辛是谁?他就是被恶谥为“纣王”的商朝亡国之君。纣,本指马緧,即驾车马后部的革带,引申有“残义损善”之意。由此可见,古人对帝辛基本是持否定态度的。
A
  如果只是一般的否定,倒还罢了,问题是许多古籍都在不遗余力地贬损他,把他描绘成了十恶不赦的暴虐魔王。在历史演义小说《封神榜》中,商纣王宠妖姬,戮忠臣,戕无辜,炮烙、剜心、剁脚、剖腹,惨无人道,无所不用其极。为了满足病态的个人欲望,他命人凿地为池,池中注酒,酒上行船,与姬妾亲随在船上姿意纵乐;又在宫内竖起像树林一样的木桩,桩上挂满美味的熟肉,然后让侍从脱光衣服,在“肉林”里放浪形骸,疯打混闹;为了显示至高无上的皇家气派,他还不恤国力大兴土木,建起一座三里见方、高逾百丈的鹿台,把搜刮来的金银珠宝堆在台上,炫耀于世……
  历史上的帝辛,真的是这样残暴荒淫吗?
B
  对于这个流传了三千多年的历史定论,已故的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就曾力排众议,不予认同。经过多年专门研究考证,他独辟论坛,撰文《替殷纣王翻案》,以一家之言,一鸣惊人。
  郭老认为,帝辛其实是位很有才能,也颇有作为的君王,他的最大功绩就是“纣克东夷”。当时的“东夷”,主要是指淮河、长江流域一带尚未开化的部族。帝辛在巩固了黄河流域的中原政权后,出兵一万三千人,去攻取不断骚扰中原的东夷部族。在商军先进战车的滚滚铁流中,东夷部族望风披靡,弃戈而降。从此,中原与东南一带道路通畅,关系密切,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再加上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东夷的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力发展,社会文明程度大大提高。因此郭老认为:“商纣王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
C
  就在“纣克东夷”期间,位于西部的周国却乘隙快速发展起来。先是西伯侯姬昌(周文王)请来姜尚(姜子牙)辅政,以宽仁厚德的君子之风和放水养鱼的富民政策,使国家一天天兴盛起来。文王逝后,武王姬发继位,他秉承父志,积聚力量准备举兵伐纣。
  为了测试周与众诸侯国的信心与实力,周武王决定在孟津举行一次军事演习,史称“孟津观兵”。这天,正当武王的兵车浩浩荡荡开往孟津的时候,半路上遇到了从孤竹国而来的贤士伯夷和叔齐。这兄弟俩以为武王带兵要去攻打纣王,便上前拦住武王的车驾,劝他不要兴兵动武,使天下百姓免遭战火荼毒。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后来史书所说纣王恶迹昭著,人神共愤,天下咸怨,完全是虚夸放大之辞。伯夷和叔齐是孤竹国的王子,并非穷乡僻壤的山野村夫,如果纣王真的罪恶多端,尽失天下人心,他们必定知道,便不会助纣为虐,阻止武王以正义之师,去讨伐无道暴君了。
D
  牧野之战很快打响,战场就在离商朝国都朝歌不远的家门口。周武王以五万精锐之师,猛烈攻击纣王的七十万大军。而此时纣王的王牌军队还在远方征战东夷,其所谓的七十万大军,只不过是号称而已。
  情况更为糟糕的是,商军中有一大半是奴隶和从东夷抓来的俘虏,他们平日饱受欺凌,各怀怨恨,谁也不愿为纣王卖命打仗。所以两军刚一交战,他们便临阵反水,掉转枪头攻打周军。
       经过一番“血流漂杵”的厮杀,商军土崩瓦解,轰然溃散。纣王眼看大势已去,无奈之下只好仓皇奔上鹿台,纵火自焚。
  其实,对于纣王的功过是非,历史上也存在截然不同的声音。《史记》中对他的描写是:“资辩捷疾,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手格猛兽。”荀子在《非相篇》中,亦说纣王“长巨蛟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超劲,百人之敌也。”凡此种种,说明纣王不仅长得高大魁梧,力大无比,而且见多识广,很有头脑,是位人杰。因他的长相及个性,还有奋斗史与结局,都和项羽相似,故郭沫若说他“有点像后来的楚霸王”。
E
  至于后来出现的纣王的丑恶形象,孔子的弟子子贡就曾质疑过,认为是有人故意把诸多罪恶都强加在了他的头上。对此,东汉时期的王充亦有同感,他在《论衡》一文中,就明确表示世传纣王恶行多有不实,许多事情穿凿附会,被 人为地夸大后,以讹传讹了。
  当然也有人在为纣王开脱辩解,如清代的学者李慈铭就认为,即使纣王的杀比干、囚箕子、宠妲己、拘文王等事实存在,这与后世的昏庸暴君相比,也只是小巫见大巫而已,算不得罪大恶极。
  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经过对纣王七十余罪的考察论证,发现了一个十分耐人寻味的现象:这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纣王的罪恶越来越多,越来越重。因此,他在《纣王七十事发生的次第》一文中断言:传说中的纣王罪孽,是层加累进的,时代愈后,纣罪愈多,愈不可信。学者王慎行经过一项深入研究,亦在《纣王暴君说质疑》中指出,战国秦汉时人,因距商代时间较近,且纣之恶行传之较详,故以商纣之恶比附夏桀者必多,以夏桀之恶比附纣者必少,此乃附会之由也。
F
  隔世之人与纣并无纠葛,更无仇怨,何以罗织罪名,陷纣于无义,将其妖魔化呢?有学者归结为三大原由:
  一是政敌出于政治需要而进行的丑化宣传。纣王为巩固独裁政权,一贯以铁腕驭下,得罪了不少人,朝野侧目。当其大厦倾倒,自焚鹿台后,“胜者王侯败者贼”,代商而兴的周朝君臣无不弹冠相庆。为了证明自己替天行道的合法性,就必须把纣王连同他的灵魂打入十八层地狱,使他永世不得翻身。何况话语权在他们手中,想怎样说就怎样说,怎么说都“言之有理”。
   二是以纣王宠妲己为反面典型,力图证明“女祸亡国”言之不缪。其实,妲己只是纣王剿灭苏部落的一个战利品,充其量也只是纣王的玩物而已,在男尊女卑的社会浓厚氛围下,尤其是在王权至上的朝歌王宫里,惯常天马行空,君临天下的纣王,绝不轻易可能受一个外来女人的左右。之所以会出现那些离奇的故事情节,完全是后世文人悦世媚俗的一道调味品。
   三是彻底抹杀纣王的历史功绩。纣王博闻广见,思维敏捷,身材伟岸,臂力过人,且在政治上具有远见卓识,尽显王者霸气。他的父亲帝乙在世时,为保家国安宁,曾和东夷大战一场,但未取胜。纣王继位后秣马厉兵,一举克敌,举世瞩目。这是铁的历史事实,谁也难以否定。此关难破,移师别攻。于是政敌们便处心积虑,虚构事实,对末路莫雄群起而攻之,使其含冤背负了三千多年的骂名。
  鸣呼,帝辛如果地下有知,该作何想,又该置何辞?!  (赵战生)

上一篇34下一篇

Copyright © 2010-2012 xxxxx.com 市场信息报黄河快讯报社 All Rights 技术支持 云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