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返回首页

4您正在阅读:2016年05月16日 - 第20160516期 - 第3版

 
市场信息报黄河快讯
上一期 34 下一期
 
 

新闻检索

往期回顾

4当前位置: 首页 - 第20160516期 - 第3版 - 新闻内容
造化弄人 文憎命达

新闻作者:赵战生  阅读次数: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听说李白坐永王事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潇湘,因赋《天末怀李白》以寄怀念:“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他不仅惺惺相惜为挚友鸣不平,更道出了文士名流在劫难逃的一个魔咒:才高八斗,苦难等身。
  此“魔咒”隐世两千余年,如同一巨大磐石压在文士们的心头,无人能破解,赤鲜有人能幸免。

  这个“魔咒”其实并非杜甫首先发现,在他之前约八百年,太史公司马迁就曾记述:“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丘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对此,杜甫之后的宋诗人杨万里,也曾在《戏笔》里戏言:“天公支与穷诗客,只买清愁不买田。”而宋人俞文豹在《吹剑录·外集》里,则说得更为透彻:“必有大彫落,而后有大发生;必有大摧折,而后有大成就。”
  明代名士、硬汉方孝儒,对文人多难亦感同身受,他说:“自古奇人伟士,不屈折于忧患,则不足以成其学。”他后来因拒不替朱棣拟即位诏,被诛,连坐十族。
  清代人离我们更近,情感更趋于现代化,语言也更明白易懂。诗评家袁枚在《随园诗话·补遗》里,似乎就认为诗人经受炼狱是理所当然之事,“天上若无难走路,世间那个不成仙?”与袁枚看法相同的,还有名士曹端,他在《书户》里,更是毫不掩饰地直呼:“苦苦苦,不苦何以通今古?”

  中国的历代文人只所以把文章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是因为他们认为“文以明志”、“文可载道”,既使自己吃尽千般苦,受尽万般难,也不肯辍笔,更不肯曲笔,那怕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也不改初衷,甘之如贻。
  司马迁铁笔著史,从古圣先贤的雄文绝唱里汲取了广博的知识与智慧,更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做人为文的正直与坚强,责任与担当。
  司马迁有志撰写一部比《春秋》更伟大的史书,开始只做了多年郎中的小官,后来承袭父职,作了太史令。他感恩载德,矢志“绝宾客之知,忘家室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
   然而,命运却无情地戏弄了他。汉武帝天汉三年(前98),因受李陵之祸”牵连,他被捕下狱,遭受了宫刑。不要说对士大夫族,就是对一般布衣百姓而言,这也是一种生不如死的奇耻大辱。他的朋友任安为帮他走出人生低谷,劝他“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他在回信里说:“肠一日而九迴,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
  在度过人生最屈辱、最艰难的阴暗时日之后,司马迁不仅坚强地活了下来,而且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气度,稽考史实,奋笔疾书,伏案五、六年,终成煌煌巨著。《史记》连同他的名字,成了中国文化一个不可磨灭的符号。

  李白在《古风》一诗中,有“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之慨叹。此“骚人”,指的就是屈原或他的《离骚》。把文士、诗人称为“骚人墨客”,足见其影响之大之深。
  屈原名平,曾任楚国的左徒、三闾大夫,其职权仅次于令尹(楚之宰相)。他“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在楚遭遇强秦的不断打压,骤然由强转弱的非常时期,他的“圣哲茂行”“举贤授能”“循绳墨而不颇”的治国理念,受到楚怀王赏识,与他有“成言”,答应采纳他的政治主张。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像屈原想象的那样美好。楚怀王虽始有善念,但终归是个庸懦无能之君,他听信佞臣上官大夫、靳尚之流的谗言,排斥贤臣,将屈原流放到汉北。怀王末年,由于军事和外交连连失利,疲于应对,无奈复用屈原。
  怀王不听屈原谏阻,客死秦国,其长子上位,是为顷襄王。有其父必有其子,顷襄王比他的父王更昏庸。在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党同伐异的构陷下,屈原再次被放逐到江南。他忧国忧民,一路行吟,经洞庭湖溯沅水到辰阳、溆浦,又沿湘水到湘阴的汨罗江,愤而投江以死明志。
  屈原一生写下了大量的爱国诗篇,成为最伟大的爱国诗人。《离骚》是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叙事诗。关于《离骚》的命名,司马迁解释为“犹离忧也”,班固在《离骚赞序》里也说:“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已遭忧作辞也。“由此可见,《离骚》就是屈子的“诗体自传”。

      地理是人类的共同家园,文明、文化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无论是世界的东方还是西方,亦无论是黄种人、白种人,还是黑种人,在追求社会文明进步道路上的许多遭遇,都是相似甚至是相同的。“文章憎命达”,也是一种没有国界的流行“病”。
  1820年3月的一天,在俄国皇宫里,突然响起了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暴怒的叫喊声:“快把他流放到西伯利亚去,他的诗歌充满煽动性,太可怕了!”这个让沙皇坐卧不安的人,就是“俄国文学的始祖”、“伟大的俄国人民诗人”亚历山大·谢尔盖维奇·普希金。
  普希金与中国的屈原,无论是性格禀赋、理想信念、人生际遇,还是诗歌成就,均十分相近,甚至是神似。他虽然是贵族家庭出身,却非常爱好自由平等的生活,与进步的12月党人有密切的联系,写下了大量歌颂自由、反对专制暴政的政治抒情诗,如《自由颂》、《致恰巴耶夫》等,结果引起沙皇震怒,被流放到高加索。
  艰险的流放生涯,丝毫没有动摇普希金的坚定信念。当12月党人的起义遭到残酷镇压后,沙皇试探性地问他:“如果1825年12月14日那天,你在彼得堡,你会干什么?”他毫不迟疑地回答:“我将在起义者的队伍里”。此后,他更是以百倍的热情、极大的勇气,歌颂12月党人,谴责沙皇的倒行逆施。他用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成功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 的形象,反映了贵族青年追求进步的彷徨与苦闷;又以历史小说《上尉的女儿》,对农民起义领袖普加乔夫进行了歌颂和赞美。
  1937年2月8日,在沙皇极其党羽的阴谋策划下,普希金与流亡到俄国的法国保皇党人丹特士决斗,结果被打成重伤,两天后去世。他临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个世界容不得我活下去。”

  在俄国,还有一位与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齐名的文坛明星,他就是被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奠基人高尔基誉为“最伟大的天才”的陀思妥耶夫斯基。高尔基说:“就艺术表现力而言,他的才华只有莎士比亚堪与媲美。”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位从炼狱中走来的“圣徒”,他的一生充满令人匪夷所思的传奇色彩。他的父亲曾在军队中担任医官,取得贵族身份后拥有两处不大的田庄,但家境并不宽裕。
  1849至185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沙皇政府逮捕并流放西伯利亚。十年苦役,严重损害了他的身体,使他患上了癫痫病,此后一直未能治愈。
  流放归来后,他虽饱受病痛折磨,苦不堪言,但仍笔耕不辍,其《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等作品,为他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使他成为俄罗斯文学的又一高峰。他是文学界公认的心理描写专家,他用如椽大笔,揭露了资产阶级纷繁复杂、矛盾重重的悲剧性,其独特的思维模式,对后世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尽管陀思妥耶夫斯基著作不断,声誉鹊起,却始终摆脱不了贫困的窘境。为了替兄弟和前妻的儿子还债,他不得不夜以继日地疯狂写作。由于长期的精神压抑,他转而向赌博寻找解脱,结果却愈陷愈深,难以自拔。在一次次输得精光之后,不由嚎啕大哭,甚至屈膝向夫人下跪。直到晚年之后,他才痛改前非,戒掉了嗜赌的恶习。
  文学是崇高而又神圣的,可有谁能保佑心灵纯洁明净的作家,不受邪风侵扰、命运戏弄,能身处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呢?!    (赵战生)

上一篇34下一篇

Copyright © 2010-2012 xxxxx.com 市场信息报黄河快讯报社 All Rights 技术支持 云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