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返回首页
4
您正在阅读:2016年02月29日 -
第20160229期
- 第1版
市场信息报黄河快讯
上一期
3
4
下一期
新闻检索
往期回顾
第20130701期
第20130708期
第20130715期
第20130722期
第20130729期
第20130805期
第20130812期
第20130819期
第20130826期
第20130903期
第20130909期
第20130916期
第20130930期
第20131014期
第20131021期
第20131028期
第20131104期
第20131111期
第20131118期
第20131125期
第20131202期
第20131209期
第20131216期
4
当前位置:
首页
-
第20160229期
- 第1版 - 新闻内容
三门峡搬得一片艳阳天
新闻作者:宋朝 刘景华 李躬亿 阅读次数:
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
豫西明珠三门峡扶贫工作的亮点之一就是搬迁。居住条件恶劣的山区贫困户在政府的帮助下搬离了故居,随之也揭掉了那个像膏药一样贴在身上的贫困标签;而腾出来的老村,反倒枝繁叶茂,回望时,居然成了一道风景!
三门峡的搬迁扶贫,得艳阳一片。
原来是挖药、放牛现在是洗菜、做饭,山上的居民谁都想搬但有后顾之忧。
山路十八弯,你听别人在舞台上唱的时候,很有诗情画意;真到了那弯弯的山路上,走半天也看不到一户人家,开车也让人一头冷汗。
1月7日,去往卢氏县汤河乡低里坪村的山路上,一车人大气都不敢出。
450口人的低里坪,光自然村就有七八十来个,单听这些自然村的名字,闭上眼睛都知道不平坦。
“低里坪、中里坪、高里坪、东沟、西沟、前河、冷水沟,嗨,有的地方是一两户人家,还有的地方就一户人家,分散着呢!”低里坪村党支部书记裴战鑫说。
从山路旁的路边观景台俯瞰低里坪,水泥路连通了农户,用城里人的话说就是一幅山村美景了。
卢氏县扶贫办的常睿说:“这就是我们的一个移民搬迁点——低里坪。”
常当民的新家就在低里坪村中。说是村,其实很少有相连的邻居;说是新家,其实是一个农家宾馆。
“俺家原先在坡上,2013年来这里盖新房了,盖了16间,10间客房,做饭、吃饭四间,两间自家住。”常当民说,“原来我在坡上住的时候,就是挖药、放牛,现在天天就是洗菜、做饭。”
“原来你家做生意吗?”
“坡上连个人烟都不见,条件恁瞎,咋做生意啊!”常当民说。
坡上距离低里坪至少有三四里地,当时动员他们搬迁的时候政府按每人4000元的标准补助他们家2.4万元,危房改造项目又补贴了几千元。
“我家盖房花了十七八万,又买了床、桌子、热水器、电视等总共花了26万,当时加上孩子的钱家里只有十四五万,还欠了账,去年一年还上了一点,现在欠不多了,心里才踏实。今年再干一年就没外债了,以后就指望这个农家宾馆过好日子呢。”常当民说。
常当民的农家宾馆是2014年5月1日开业的,生意还行,两个夏天都有郑州几个老婆婆来住:“搿合得都跟亲戚一样,回去了还给我这里寄来了几包袱衣裳。”
常睿说,卢氏的搬迁扶贫遵循了谁有能力谁先搬、谁想搬谁搬的原则,谁搬迁就补贴谁。全县有7400户贫困户需要搬迁,到目前已经搬了2400户。从今年开始,搬迁户有望每人补贴到一万元,这个政策补贴力度会激励更多的山区贫困户积极搬迁。
从冷水沟到低里坪有多远?
“走大路有十几里吧,不走大路只能翻山了,也近不了多少!”65岁的裴太平住在冷水沟,那么冷的天,他赶到低里坪的时候,头上冒着汗。
裴太平家在冷水沟有3亩多地、5间房:“都是土坯房,光想着往山下搬呢,也没心思去整修了。”
“老想搬下来了,我这辈子要是真能搬下来,等挤住眼也心静了!”但裴太平还是心里有事。“我也就一直琢磨,这要是真搬下来了,地还在山上,我早上起来去种地,走到地头晌午了,还没干两下又该回家了,要是不种地,我这一家吃啥哩,喝啥哩,用啥哩?”
裴太平说:“现在在山上住,条件确实是差了点,不过农闲了能上山挖个山萸肉、捋了连翘,这都能卖钱;还能在闲地上种点天麻、种点豆,搬下山了,你就没地方了,人家山下的人地本来也不多,肯定不会分给俺家吧!”
钱兴龙是汤河乡的乡干部,包的低里坪村,对村里的情况还是很了解的:“其实老裴留恋山里的老家,主要是那里还有他100多亩山林呢!”
裴太平笑笑说:“那是,那是,我要是搬下来了,我的山林谁照看呢!”
三门峡山区像裴太平这样计划搬迁的农户,大多都有一定数量的山林,这些农民一辈子靠山吃山已经习惯了,真正搬迁后的后期生存问题不单单是他们想到了,政府也已经有了解决方案。
常睿介绍说,贫困户搬迁后,他们原有的林地就有可能会划成生态林区,政府会把这些林区固定一部分人管护,也就是说这些搬迁农民有可能转身变成护林员,这种有偿管护,扶贫政策上有个说法:生态补偿脱贫一批。
裴太平认为这个做法不错,要真能这样,他就下决心搬迁了。
问他存了多少钱,裴太平说:“去年家里办了办事,花了一部分,要说存款,三五万还是有的。”
常睿分析说,想搬迁的、有能力的前两年已经搬了,搬迁扶贫越往后难度越大,真正要全部把该搬迁的贫困户都搬迁下山,还需要攻坚克难。
用另类的眼光审视搬迁后的“废墟”
历史上三门峡陕州区有多厉害?陕西人知道。为啥?陕西的省名就起源于这里。
陕州区张汴乡曲村就在陕塬上,陕塬有三道,陕塬之西谓之陕西,至今曲村还竖着一个柱子一样的分陕石。
一说塬,肯定就有厚厚的土层了,就在这陕塬上,分布着蔚为壮观的地坑院,这地坑院就是曲村的老祖先留下来的民居。
曲村是个贫困村,把地坑院里穴居的村民搬上来是当地扶贫部门的目标,但他们的搬迁的过程中没有死搬教条让地坑院变成废墟,而是把这人间机巧的地坑院变成了聚宝盆。
60岁的李九法伤残退休后本来可以在三门峡安居的,但他还是回到了生他养他并且有300年历史的祖居地坑院里。
“不能在我这一辈把这祖居给废了,村里通知说上级补贴我们修整地坑院,我就回来了。2012年上级补贴了2.4万,我添了4万多把这地坑院整修好了,后来客人们说我这里卫生间不舒服,去年我又花1.8万修了卫生间,政府验收后说还要再补我3800元呢!”李九法说。
为了让曲村的地坑院老树发新芽、成为旅游胜地,省、市扶贫部门为曲村的地坑院立了专项,2011年和2012年两年的时间里,省级扶贫部门就投入了314.8万元的资金。
至今,曲村的210户村民修复与改造了地坑院,这些地坑院里有冬暖夏凉的客房可以住,有当地颇具特色的十大碗炖菜可以吃,农耕博物馆里摆放有各式各样的传统农具可以参观,有当地老艺人手工剪纸作品可供购买,每到节假日,不管蒸多少手工馒头,都会被游客抢光。
“真还不错,元旦那几天,我卖窗花卖了1000多块钱,卖了12个黄河吉祥娃,还有一个手工工艺品布龙,一个游客花460块钱买走了!”李九法说。
现在曲村的大部分农户都搬迁到地上住了,当下修复升级的地坑院变成了他们的来钱地、聚宝盆。
三门峡扶贫办的一位同志介绍说:“搬迁扶贫是三门峡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户一方,必须保证脱贫致富。” (宋朝 刘景华 李躬亿)
上一篇
3
4
下一篇
Copyright © 2010-2012 xxxxx.com 市场信息报黄河快讯报社 All Rights 技术支持 云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