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返回首页

4您正在阅读:2015年09月21日 - 第20150921期 - 07版

 
市场信息报黄河快讯
上一期 34 下一期
 
 

新闻检索

往期回顾

4当前位置: 首页 - 第20150921期 - 07版 - 新闻内容
哭的艺术极致与撼俗力量

新闻作者:赵战生  阅读次数:

  人一生下来就会哭,这是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有着难以想象的的穿透力。哭是一种倾诉与宣泄,更是一种愤懑与抗争。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哭就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给它赋予了绚丽的艺术魅力,无不摄人魂魄,惊天地而泣鬼神。

孟姜悼夫哭长城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天下并不太平。居住在北方的匈奴觊觎中原财富,不时侵扰掠夺。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了河南(今内蒙古河套地区)失地。
  为了一劳永逸地抗击匈奴,巩固边防,蒙恬奉命修筑长城。这是一项世所罕见的浩大工程,需动用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无疑会给全国人民增加沉重的负担,甚至把人们推向痛苦的深渊。
  在“人间天堂”苏州,有一对新婚夫妇,男的叫范喜良,女的叫孟姜女。新婚燕尔,范喜良便被征发到北方去修长城,一走就是两三年,杳无音讯。
  又一年冬天到了,孟姜女缝制了一套棉衣,要给丈夫送去。谁知当她千里迢迢来到长城脚下时,同乡的民夫却告诉她,范喜良早已活活累死了。孟姜女手捧棉衣,嚎啕大哭,三天三夜声震长城,直把长城哭塌了一道四十里长的大豁口。
  这个故事,起源于何时,已不可知,现可见于南宋人周燀所著的《北辕录》。为了纪念这位贞洁烈女,南宋时人们便在山海关城东约十多里的凤凰山上,修建了孟姜女庙,以供世人景仰。

窦娥咒降六月雪

  孟姜女殉情哭倒长城,彰显了烈女对爱情的忠贞;而冤女窦娥发誓咒降六月雪,则表达了她对封建黑暗社会的呐喊与诅咒:“地也,你不分好歹何谓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元杂剧大家关汉卿完成了他的代表作《窦娥冤》。
  《窦娥冤》一举成名,关汉卿实至名归,成了戏曲祖师。关于他的籍贯,史载有三:《录鬼薄》说他是祁州人(今河北安国);《元史类编》说他是山西解州人;《析津志·明宦传》则说他是燕人。作为河东人,从蒲剧能最早演出《窦娥冤》(又名《六月雪》)推断,我们更有理由,也更愿意相信他是解州人。
  窦娥三岁丧母,七岁时父亲窦天章借高利贷上京赶考,把她送到蔡婆婆家去做童养媳。十年后她的丈夫不幸早死,她与婆婆相依为命,艰难度日。
  一天,蔡婆去向赛卢医讨债,在荒郊野外差点被勒死,幸亏张驴儿父子路遇相救。张驴儿父子心怀歹意,乘机要挟窦娥婆媳坐堂招亲。窦娥不从,张驴儿便在饭里下毒,本想毒死蔡婆,不料却弄巧成拙,反把自己的父亲毒死。张驴儿眼见好事难成,转而告官,诬陷窦娥害死了他的父亲。窦娥屈打成招,被问成死罪。
  法场上,窦娥负屈衔冤,用血泪发下三桩“无头愿”:素练裹尸、六月降雪、楚州大旱三年。她的千古奇冤感天动地,三桩誓愿变成了现实。从此,“六月雪”成了大冤案的代名词。

梁祝错爱化双蝶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里说“错爱”,是指他们错过了恋爱的最佳时期,以致贻误终生,酿成了悽美的爱情悲剧。
故事最早见于初唐人梁载言所撰《十道四番志》,至晚唐,张续在《宣室志》里,对其做了艺术渲染,使之更趋完美。一九四五年,越剧大师袁雪芬偕范瑞娟将其搬上舞台,后又有多部电影产生,遂使《梁山伯与祝英台》红遍大江南北,风靡海外,被称为中国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著名作家张恨水创作同名长篇小说,考证故事发源地有十处,其中就有“山西蒲州”。
  传说晋代浙江上虞首富祝员外有个美丽聪慧的女儿,名唤祝英台。为了去杭州红罗山书院读书,她女扮男装,一路前行。中途在草桥亭上,她与同样前去求学的梁山伯邂逅,俩人一见如故,撮土成香、义结金兰。
  同窗三载,老实憨厚的梁山伯竟不知祝英台是女儿身,一直把她当做兄弟。三年后祝英台辞别还乡,梁山伯一直送到十八里外,俩人难分难舍,发誓“生不同衾,死要同穴”。
  直到梁山伯当了鄞县令后才得知,祝英台原来是个姑娘,急忙请媒人前去提亲,谁知祝员外早已把女儿许配了富家公子马文才。梁山伯思念成疾,抑郁而终。
  在马家逼婚之下,祝英台外著红袍、内穿孝衣,专程乘船去梁山伯坟前哭祭。凄风苦雨之中,突然一声巨响,坟墓裂开了一道大缝。英台纵身一跃,跳入墓穴,以身相殉。霎那间,只见风静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双蝶,蹁跹飞舞。
  此事传至朝堂,丞相谢安感佩不已,上书旌表为“义妇冢”。经后世考古发掘,墓中有残碑记述其事。

黛玉报恨空悲切

  男儿有泪不轻弹,女人悲情泪涟涟。《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与贾宝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为了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最终却未能实现木石前盟,一了夙愿。
  横亘在他们中间的,是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以贾母为首的家族封建势力。林黛玉无力反抗,只能以泪洗面,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林黛玉是位多重性格的女性,她真心喜欢宝玉,可嘴上却从不明说。当贾宝玉毫不掩饰地说出了自己的爱慕之情时,她不仅不积极回应,反而“气得说不出话来”,指责宝玉“欺侮”她,是“胡说”。
  对于黛玉的多愁善感,别人不理解,总认为是她在使“小性儿”,而宝玉却看在眼里,痛在心上,时时处处予以极大的宽容和谅解。当黛玉病倒后,宝玉前来探望,“两人也不问好,也不说话,也无推让,只管对着脸傻笑起来。”“忽然听着黛玉说道:宝玉,你为什么病了?宝玉笑道:我为林姑娘病了。”同病相怜,“病”架鹊桥,直到大难将至,两颗若即若离的心,才像野火春风般地燃烧起来。
  然而,这一切已为时太晚。在王熙凤的“掉包儿”设谋下,贾母、王夫人决定让薛宝钗代替林黛玉充当新娘,给宝玉“冲喜”。病中的宝玉并不知晓这些猫腻,他只当新娘子就是林妹妹。
  当宝玉片时清楚,认出新娘子是宝姐姐而非林妹妹时,不禁哭着对花袭人说道:“横竖林妹妹也是要死的,我如今也不能保……不如腾一处空房子,趁早将我同林妹妹两个抬在那里,活着也好一同医治伏侍,死了也好一处停放。”
  这话虽然比不得祝英台跳坟壮怀激烈,却在平静柔弱中显示了不离不弃的爱情誓言,犹如一石激浪,在人们心中形成了层层涟漪。
  爱情至圣,眼泪至纯,二者叠加,孕育了至情至性的旷世绝唱,为人类爱情文化留下了异彩纷呈的瑰宝。


上一篇34下一篇

Copyright © 2010-2012 xxxxx.com 市场信息报黄河快讯报社 All Rights 技术支持 云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