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您正在阅读:2015年08月10日 - 第20150810期 - 07版
新闻检索
往期回顾
永远的老侯 时隔七十年后的今天,人们还在指点着洒满他鲜血的土地,讲述着他的传奇,传颂着他的英名; 老百姓说,老侯是神!他根本瞧不起日本人,根本不把日本人放在眼里!他打日本人就像打死狗一样! 老百姓说,老侯是一个真英雄,他一身正气。在老百姓面前他很和气,在鬼子面前他有骨气,有勇气,有傲气。我们现在许多人身上缺少的就是老侯身上的正气、骨气和傲气。 老百姓说,他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他和百姓亲如一家,老百姓就没有把他当外人。他的部下称他为侯司令,但老百姓都叫他老侯。把他的部队叫老侯的部队。 老百姓说,因为有了老侯的部队,当地老百姓才觉得日本人在中国不会长久,这里才没有那么多的汉奸,日军在风陵渡一带没有安稳过一天。老侯在条南六年抗战,虽然没人赋予他战略使命,但他的英勇善战,却有力策应了中国军队的河防战略,使日军想从风陵渡过黄河打潼关、攻西安的梦想最后破产,使西安和大西北的大片国土免遭沦亡。老侯之功,功莫大焉。 老侯,名侯为,原名侯正泉,曾化名任重,字力夫。山西省介休市张兰镇北贾旧堡村人。国民党胡宗南部167师副营长,抗日英雄。自己组建抗日武装,在当地乡绅和百姓支持下,在条南坚持抗战六年,1945年6月22日壮烈牺牲,被国民政府追授少将军衔。 芮城,中条脚下,黄河岸边,广袤的黄土丘陵沟壑,就是侯将军曾经战斗并牺牲生命的地方。这里到处都留下侯将军的足迹,洒满了他奔走杀敌的汗水,这里成为侯为将军最后的归宿。他把一生最辉煌的岁月奉献给这一片土地,最后把生命留在这里,也把灵魂安放在这里。 侯为将军的精神,是留给这片土地、这方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老侯是谁
我的家乡就在这里。自小,我就听大人们经常讲老侯的抗日队伍,讲老侯打日本的故事,讲老侯的人品、道德,讲老侯的治军之严,讲老侯的爱百姓,讲老侯的高超武艺,双手使枪,弹无虚发,讲老侯的一身是胆,讲老侯的大智大勇。可以说,老侯的英雄形象,刀刻斧凿般印在我的心中,他与岳飞、杨家将这些历史英雄同样高大,而且更具鲜活的时代气息。可以说,家乡百里方圆的土地随手捧起一抔黄土,都能感受到老侯的英雄气息。 但是那个时候,我只是被精彩的故事吸引,并不知道老侯是谁,我甚至怀疑,这是老百姓编出来的故事。 因为,小时候不论是看电影《小兵张嘎》《地道战》《地雷战》《平原作战》,连环画《英雄小八路》《雁翎队》《东平湖的鸟声》还是小说《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小英雄雨来》等,所有的故事几乎都发生在冀中平原一带,离我们很遥远。我根本没有想到,我的家乡,我脚下的这片土地,却原来也是日军践踏过的地方,这里曾经到处是日军的据点炮楼,日军就在这里不停地扫荡,残杀我的老乡同胞甚至邻居。我没想到,这里曾经是就是抗日的最前线。我的乡亲们和抗日军队不断地拿起锄头、刀枪和各种武器与日军展开殊死的斗争,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抗日英雄,他们前赴后继,不屈不挠,谱写了一出又一出悲壮惨烈的英雄壮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真正知道和了解了老侯。他就是活跃在黄河北岸、条山脚下的一个实实在在的真正的抗日英雄。 老侯,大名侯为,原名正泉,字力夫,曾化名任重。山西介休市张兰镇北贾旧堡村人,国民党167师副营长,驻防河南。老侯是芮城当地百姓对他的亲切称呼。1940年他率兵渡过黄河,在芮城开始了六年的抗日生涯。六年中,他只有短暂的两次归队,一直坚持在日军攻河前沿的战略要地——与潼关一河之隔的风陵渡一带,以他从部队带过来的十几名铁血志士为骨干,组织训练当地数百名百姓,在六年时间里,与日军发生大小战斗不计其数,其中大的战役十多次,有疙瘩岭之战,上阳之战,都是以少胜多,特别是胡营首战,几乎全歼来犯之敌。直到1945年6月第二次胡营之战老侯壮烈牺牲。在此期间,老侯采用伏击战、袭扰战、偷袭战、游击战等多种战术,消灭了许多小股日军,拔掉了日军多处据点,使敌军不敢随意出兵骚扰百姓,老侯则打出了一片根据地。在进入山西之前,他已经在中原参加了抗日战斗,先后做过炊事员,士兵,班长,排长,连长,因武艺超群,作战勇猛,被送到江西庐山参加抗日游击战训练班,后随部队进入四川,又从四川进入河南,随胡宗南部队到河南驻防。他在家乡沦陷,亲人受难,特别是耳闻目睹一河之隔的山西在日寇铁蹄践踏之下民不聊生、尸横遍野,实在按捺不住满腔激愤,多次上书请缨渡河杀敌,最后上峰允诺他脱离部队,带着与他同生死、共患难的十六名抗日志士,赴山西芮城建立一支抗日自卫大队。这是一支真正的地方抗日武装力量。至此,老侯在条山之南、黄河之滨的秦晋豫交界之地,主导上演了一出悲壮惨烈的抗日传奇。 此时此刻,已是夜深人静,坐在桌子前的作者却是心潮起伏,热血沸腾,情绪激荡。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搜集整理,随着接触资料的日益丰富,特别是近段时间连续多日的集中采访,那些曾经激动人心的精彩故事的主角日渐丰满,对侯为的认识也从原来的神秘传奇变得鲜明立体。他在国难当头的危亡之际挺身而出、舍生取义、旗帜鲜明、坚决抗日,坚持抗战,为了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不受日军侵略者的践踏蹂躏,他们流血流汗,抛家舍亲,风餐露宿,直至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把一支自己组织起来的无军装、无军饷的农民自卫队,锤炼成一支百姓爱戴日伪丧胆、百战不殆的铁军,深深地嵌在日军后方,打不垮,撵不走,直至日军投降。他们虽为民军,但战斗力远远高于那些正规军,和敌人作战,每战必胜,而且都是以少胜多,战绩卓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