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运城市中小企业局组织相关人员,深入河津、新绛、万荣、永济等重点县(市),围绕新兴产业发展现状、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建议对策等方面,采取“进企走访、面对面交谈、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全市中小企业新兴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的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与特点
(一)发展现状:截止2014年底全市中小企业发展到11242户,从业人员45.78万人。其中新兴产业143户,占工业企业3959户的3.61 %。从业人员3.5万人,占工业企业总人数11.7%。新兴产业中小企业实现总值107.85亿元,占工业企业经济总量16.7 %,营业收入85.47亿元,占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5.04%;上缴税金2.44亿元,占工业企业上缴税金8.5%。全市143户新兴产业中:1.新能源中小企业10户,主要有绿拓、丰喜和信安、恒新等新能源,天润、凯迪和中广核风力发电、腾茂科技、民生、民利、经纬燃气,异顺太阳能设备有限公司。其中绿拓新能源有限公司采用先进的大直径单晶硅技术年生产光伏太阳能片243万片,营业收入1759万元;2.新材料中小企业49户,主要有中磁和中圣磁材,新泰纳米和晋骏新材料,康瑞、澎兴、黄腾、恒泰、奥鑫、龙辉、桑穆斯、奥瑞特和百盛福鑫建材,康特尔精细化工、中鑫洋麻有限公司等。其中中磁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采用钕镁硼稀土原料生产的永久磁性材料广泛应用于通讯、医学等领域,康瑞建材新技术有限公司引进国内先进的回转窑年产速凝剂2.15万吨,实现产值2434万元;3.新能源电动汽车3户,主要有:卓里、大运和丰驰电车,其中丰驰电车有限公司引进江苏节能电瓶车生产线和卓里集团采用德国克劳耐先进技术,批量生产环保节能电动车;4.新一代信息技术中小企业4户,主要有寰烁、金丰瑞、佳惠、明勤光电等科技有限公司,其中佳惠科技有限公司把握IT行业前沿先进技术发展趋势,研发智能交通建造和安防监控等高新技术软件,投入城市交通、燃气、安防医保等领域,取得明显社会经济效益;金丰瑞科技有限公司采用高精度石英静震技术,年制造电子元器件2991万支,广泛应用电子、通讯等行业倍受欢迎;5.高端装备制造中小企业53户,主要有新器数控、千军、祥和、天祥、德耐、立达、宏信、通用、精工和普瑞生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广海、华拓、海丰、六海、东方和龙行天下等铝业有限公司,其中天祥机械有限公司拥有发明技术专利10项,生产排线器系列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立达电气等13户机电制造有限公司为北车集团新时速电器有限公司配套生产机电配件产品,应用于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6.节能环保中小企业6户,主要有:格瑞特环保、禹泉水处理、天禹轻工、鑫华祥科技、新昌龙特种纤维、宏信通风设备等,其中格瑞特环保有限公司采用PVC复合塑木专利技术材料生产的复合塑木节能材料深受消费者青睐。鑫华祥科技有限公司采用非分散红外吸收核心技术,对生产车间和厂区烟气排放连续自动监测成效明显;7.生物医药中小企业18户,主要有瑞芝、大禹、九龙、恒宇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同济、华济、丰源、佳能、力诺赛等药业有限公司等,瑞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生物发酵技术生产灵芝粉系列保健品倍受消费者喜爱,同济药业自主研发专利技术,采用先进生产工艺,生产甲硝唑等化学原料药畅销国内外市场。这些新兴产业中小企业逐步实现资源共享,分工协作,要素集中,初具规模,同业聚集,集群化发展,已成为与大企业、大集团协作配套的后备军,扩大劳动就业和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发展特点:1、布局合理,分布较广。从调查情况看,我市新兴产业中小企业集中在“5+15”园区和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涵盖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生物等新兴产业行业,且分布在13县(市、区)和5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万荣34户,永济27户,夏县23户,绛县12户,芮城10户,闻喜5户,临猗、新绛、河津各4户,平陆3户,稷山、垣曲各2户,空港经济开发区11户,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2、高度重视,常抓不懈。自“十二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做强做大新兴产业中小企业作为增强经济实力的主抓手,将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为主的九大产业集群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成立以市主要领导为组长产业集群发展领导组和分管领导为组长的中小微企业发展领导组,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和领导包联责任制,明确工作责任目标和考核任务指标。13县(市、区)和5个经济开发区也分别成立机构,建立完善制度,重点抓好以运输装备制造、铝镁深加工、新型化工、新型材料、家具制造等九大产业集群为主的新型产业,为全市新兴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组织保障。3、制定政策,重点扶持。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关于加快中小微企业转型跨越发展实施意见》、《关于实施标志性产业项目建设规划和中小企业发展规划的意见》、《关于印发运城市主攻产业园区化发展集群化招商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运城市“5+15”工业园区集群化发展主攻产业设计方案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运城市产业集群包联工作责任制方案的通知》等20多个相关政策措施文件。同时,市级财政每年拿出2亿元以上,永济市安排1000万元,临猗、新绛分别列支200万元,盐湖、河津、闻喜各拿出150万元,芮城、平陆分别拿出100万元,重点支持以新兴产业为主的企业和园区基地发展。4、超前谋划,强力推进。近年来,各县(市、区)、开发区把推动以新兴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发展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讨论落实和“三严三实”等专题教育活动相结合,遵循“想透说清干实,尊重规律抓落实”原则,按照“经济一盘棋,错位发展,差异竞争,优势互补”发展思路,凝心聚力,改进作风,紧紧围绕“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路径,整合要素资源,瞄准龙头企业,占据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结合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个方案”落实,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有侧重有选择地发展新兴产业,河津、永济、闻喜根据自身优势,重点发展铝镁新材料产业,临猗、永济和空港、运城、绛县开发区结合企业技术优势,大力发展装备制造和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芮城、盐湖、万荣和风陵渡开发区整合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夏县、平陆、闻喜、绛县引进先进技术,利用中条山地理环境资源,大力发展风力发电新能源产业,绛县、盐湖和盐湖工业园,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态智慧城),芮城、万荣和空港开发区等,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全市中小企业等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新兴产业发展法规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开展“送政策、送技术、送管理、送信息、送人才”等服务,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帮企业所需,协调解决人才、技术、土地、资金、管理等困难问题,扎扎实实推动新兴产业中小企业快速发展。5、龙头引领,科技先导。全市分别确定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度、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行业1至2个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强的龙头企业,在政策、资金和资源配置上给予大力支持,稳步推进,以点带面,确保以新兴产业为主的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同时,以科技创新驱动为先导,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和新兴产业技术联盟,实行产学研相结合,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企业研发中心,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和争创品牌。目前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77户,高新技术企业48户,省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17户,新增各项发明专利70件,引进高层优秀人才114名,“中国驰名商标”21件,名列全省第一。
二、主要问题
(一)认识存有偏差。当前中小企业普遍有发展新兴产业的强烈愿望和动力。企业对新兴产业概念和划分标准不明确、定位把握不准、重要性认识不足容易把传统产业新型化认定为新兴产业。面对陌生的新兴产业和产业链,由于技术、人才和市场等方面的信息不对称,使得企业难以找到进军发展新兴产业的切入点。
(二)发展规划滞后。目前,大部分县(市、区)、开发区聘请国内设计团队,制定相应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但缺乏新兴产业整体发展规划,造成新兴产业发展指导思想不明确,发展目标任务不清,起点不高,新业产业中小企业发展效果不明显。
(三)政策扶持不到位。大部分县(市、区)没有全面落实国家有关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没有专门设立支持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或基金,造成新兴产业发展政策体系不完善,扶持力度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制约新兴产业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四)项目偏少规模偏小。各县(市、区)、开发区虽都在招引大项目好项目,但落地开工的新兴产业项目偏少。全市现有的143户新兴产业中小企业仅占到工业企业总数3.61%,且关联度偏低,产品知名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徘徊在新兴产业非核心地带,盈利能力偏低,规模偏小,发展后劲不足,仍处于新兴产业链的中低端,没有成为区域特色品牌。
(五)创新能力不足。由于新兴产业中小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不多,投资回报压力大,研发经费投入不足,难以招引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导致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和竞争力,产业聚集程度不够。
(六)生产经营困难。当前,由于新兴产业为高风险、高技术、高投入产业,在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大,国内市场需求尚未全面启动。长期发展潜力巨大,中短期“产能过剩”风险客观存在,短时间内难以排除新兴产业中小企业销售订单不足,生产成本偏高,产品销售缓慢,融资能力弱资金短缺,产能严重不足。加之土地、人才、技术等方面影响,生产经营困难,停产半停产企业增多。目前全市共有14户新兴产业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占到新兴产业中小企业的10%。
三、建议对策
1、坚定信心是前提。“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是创新转型发展的根本所在,是加快推进工业新型化关键所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既抓最关心最迫切的“显”政绩,又抓看得见打基础利长远的“潜”政绩。要不断提高对发展新兴产业集群重要性认识,克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坚定信心,鼓足干劲,把思想精力放在新兴产业集群中小企业发展上,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连着一年抓,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全力推进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2、精准定位是基础。“精准定位是根本”。各县(市、区)、开发区要进一步搞好新兴产业中小企业调研,摸清底数,吃透情况,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人才技术优势,明确新兴产业内涵,细分新兴产业标准、条件、范围,细化产业链条,找准关联度紧密的新兴产业中小企业。同时,把新兴服务业纳入新兴产业范畴,精准定位科学谋划新兴产业中小企业发展思路。
3、科学规划是先导。“好的蓝图规划引领光明方向发展”。各县(市、区)、开发区和有关部门要聘请国际化高端设计团队,按照工业集群化、集群园区化、园区社区化、社区城镇化、土地规模化“六化”融合,与“三个方案”、“5+15”园区发展方案、产业集群发展方案、土地综合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紧密衔接、合规合法,高标准高起点、大手笔制定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同时,制定好本辖区、本部门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强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城镇生态化、信息与工业融合化”发展战略,为新兴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4、创优环境是保障。“环境是发展第一生产力”。各级政府要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新兴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措施,建议省、市、县设立扶持新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切实减政放权和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实行联审联批,减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办事效率,为新兴产业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一站式全方位保姆式服务。同时,开辟专门栏目,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新兴产业中小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严厉打击损害企业合法权益行为,积极营造新兴产业中小企业发展浓厚氛围。
5、项目龙头引领是支撑。龙头企业具有人才、技术、管理、品牌、市场等优势,是新兴产业中小企业发展的领头雁。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围绕新兴产业龙头企业,瞄准国内外行业前沿,通过产业链、小分队、龙头企业、主动出击、定点对接等招商,积极招引产业结构优、发展潜力大、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强、经济效益好、引领新兴产业中小企业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强化协作配套,推进新兴产业横向配套纵向延伸,提高新兴产业集中度,助推全市中小企业创新转型发展。
6、督查考核是保证。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完善“三位一体”联动督查机制,把新兴产业发展列为省、市工业经济考核主要指标内容,进一步细化量化、层层分解任务,明确完成时限,继续实行逐月审核、季度督查、半年验收、年底总结办法,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强力推动全市新兴产业中小企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