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返回首页

4您正在阅读:2015年06月08日 - 第20150608期 - 07版

 
市场信息报黄河快讯
上一期 34 下一期
 
 

新闻检索

往期回顾

4当前位置: 首页 - 第20150608期 - 07版 - 新闻内容
另眼看官场:吐槽与点赞

新闻作者:赵战生  阅读次数:

  吐槽与点赞是时下的网络热词,代表了一定的民心、民愿与民望。这是在法律的框架下,国家与社会赋予公民的一种话语权,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广阔无垠的民主平台上,评点时事,评价人物,共建现代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然而,这个今天看似极为平常的事,在延绵几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社会里,却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在那暗夜如磐的时代,不仅一般布衣百姓没有话语权,就连许多的地方官吏、甚至朝廷大员,也是不能口无遮拦,想说啥就说啥的。

  物不平则鸣。既然不让明着说,那咱就变个法儿暗着来。对于那些位高权重的祸国殃民者、不修官德的贪贿腐败者、甚至是昏庸无道的皇帝老儿,就送你个禁不住、抹不掉的绰号,让你啼笑皆非,永世不得安宁。而对于那些以天下百姓为重,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清官、好官,则赠以雅号,使他们的如水清名,如玉情怀,永留人间。

  这出自民间的绰号与雅号,就是古代黎民百姓对官员的吐槽与点赞。

  一、

  后魏时期,有位小打小闹出名的贪官,名叫拓跋庆智,他是后魏宗室阳平王的后裔。在任太尉主薄时,凡有百姓诉讼,无论案情大小,不送钱他就不受理。有意思的是,他收礼的门槛并不高,十文不嫌少,二十文即谓多,来者不拒,一律笑纳。时人鄙其贪得无厌,都管他叫“十钱主薄”。

  在一些特殊场合,清官有时也会受人馈赠,非但不遭诟病,反而更加使人敬重。东汉刘宠曾任会稽太守,在任期间整肃史治,减轻赋税,百姓乐业。因政绩突出,朝廷擢他进京任将作大匠。

  消息传出后,山阴县五六位白眉皓首的老人,连夜从若耶山林赶来,代表当地百姓每人手持一百文钱相送。面对这些德高望重者发自肺腑的恳切陈辞,刘宠觉得却之不恭,受之有愧,思来想去,他便从每人手中收下一文当作留念。老百姓知道了这件事,风趣地称他为“一钱太守”。

  二、

  御史大夫是专掌监察、执法的中央高官,他们举劾非法,纠察百官,权位很重。汉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与大司徒(丞相)、大司马(太尉)并称“三公”。可作为御史,有人却罔顾本分,丧失人格,阿谀奉承上司以谋私利。

  唐长寿二年(693),郭霸任左台侍御史。他向武则天表白说:“往年征徐敬业,臣愿抽其筋、食其肉、饮其血、绝其髓。”此话一经传出,他便得了个“四其御史”的绰号。

  郭霸其人实如其名。他与酷吏来俊臣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常常罗织罪名滥杀无辜,朝野为之侧目。对待弱者如狼似虎霸气十足,对手握重权的顶头上司,他却像孝子贤孙,谄媚之态令人作呕。御史大夫魏元忠卧病在床,他虽不通医道,却装模作样要求查看魏的尿液,并像狗一样舔尝了魏的粪便后自作聪明地说:“如是甜味,恐难治愈;今是苦味,并无大碍。”事情做到这个份上,不要说什么官品官相,简直形同犬彘,连做人都变味了。

  坏事做绝,天良丧尽,天怒人怨,岂能自安!郭霸最终惊恐成疾,自杀而亡。他死时,正值洛阳中桥落成,人们无不额手称庆,说:“洛桥成而郭霸死,皆好事也!”

  当然,郭霸之流的倒行逆施,只是御史中的渣滓泛起,并非主流。御史中的忠耿之士,史书亦多有记载,被誉为“四铁御史”的冯恩,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明嘉靖五年(1562),冯恩进士及第,后升任南京御史。其时,大学士张孚敬、方献夫与右都御史汪鈜,“呼朋引类,播弄威福”,或“如鬼如蜮,不可方物”。冯恩上书言其罪,喻其为“三彗”,直指“三彗不去,百官不和,庶政不平”。结果却引来皇帝恼怒,被下狱论死。

  廷审时,汪鈜任主审。他滥施淫威,竟在朝堂上得意忘形地说:“汝屡上疏欲杀我,我今先杀汝”。对此恐吓,冯恩面无惧色,针锋相对:“汝为大臣,欲以私言官耶?且此何地,而对百僚公言之,何无忌惮也。吾死为厉鬼击汝!”接着又历数汪鈜卖官受贿的丑恶行径。汪恼羞成怒,竟推案而起,欲上前殴打冯恩。因都御史王廷相、尚书夏言加以阻止,汪才有所收敛,但仍将冯恩定为死罪。

  当冯恩被押解出长安门时,京城中士民观者如堵,无不赞叹冯恩“非但口如铁,其膝、其胆、其骨,皆如铁也。”后因其长子刺血上书,请代父死,冯恩才幸免于难。

  三、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在古代官场中那些无所作为的庸官、懒官、混官,也常被人们讥讽,并以绰号刺之。

  北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王珪拜参知政事,九年,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哲宗即位,封歧国公。王珪自执政至宰相位,先后十六年,却从未建一言一策,唯以皇帝的谕旨是瞻。他的参政“三部曲”是:上朝不言事只“请旨”;皇帝发话后,他即唱诺“接旨”;退朝后则照本“宣旨”。时人称他为“三旨相公”。

  还是北宋时期,魏王赵廷美的玄孙赵叔向任天官侍郎,这厮也是个不爱管事的主。他身材肥胖,特爱睡觉,常在官署和家门口挂一块“歇息”牌,谢绝一切来客。因为他每天退朝、饭后及回到家里,总要睡一大觉,所以人们都管他叫“三觉侍郎”。

  庸碌无为倒也罢了,可有人既怠政还要图清名。东晋时,周顗任尚书左仆射后,经常嗜酒豪饮,自称没人能喝过他。一次,一位朋友从江北来访,他设酒为朋友接风,结果两人都喝得酩酊大醉。三天过后,待他醒来时,发现朋友已醉死。他因此得了一个外号“三日仆射”。

  相对于身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腐败官员,那些具有真才实学,不在其位而谋其政的退隐官员,则更值得人们怀念与赞颂。

  南朝梁时,道家有位奇人名叫陶弘景。他自幼研读葛洪的《神仙传》,对阴阳、山经、地志、九流之说颇有见地,不到二十岁,便任齐诸王侍读。后因仕途险阻,屡受压抑,陶弘景毅然辞朝归隐于句曲山。虽身处山林,但他仍未忘情国事,时有高论。梁武帝慕名招贤,他却坚辞不出。武帝求之不得,只好写信向他咨询征伐及土木吉凶的大事,一月之内,常有驿马驰近山林。陶弘景的“山中宰相”美誉,真的名不虚传。


上一篇34下一篇

Copyright © 2010-2012 xxxxx.com 市场信息报黄河快讯报社 All Rights 技术支持 云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