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陈卫摄影作品生活在垃圾堆的童年
图为陈卫摄影作品抓捕图
本报讯 认识陈卫,是在2007年2月,我到运城驻站的第一年。陈卫是山西市场导报运城记者站站长,办公室在我对门。2000年部队转业后进入市场导报,2002年又主动要求到运城驻站。对于运城站的成员来说,他算是资深驻站记者。驻站记者更多是要求写文字报道,但我很快发现陈卫对摄影有着不同于一般记者的爱好,出门总是背着沉甸甸的摄影包。因为我做过5年多摄影记者,所以对于摄影的交流自然很多。那时候,让我预料不到的是陈卫摄影作品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
摄影有一个经常被讨论的话题——摆拍。新闻摄影最忌讳的摆拍,它不同于艺术摄影,遗憾的是摆拍的新闻图片依然很多,尤其是一些基层宣传工作者的作品。记得有一次在一个摄影创作活动上,我发现别人指导模特儿做着各种动作时,陈卫却抱着相机默不吭声。随后我和他交流时,他透露出实情“我不喜欢这种拍摄活动,我希望展现真实的一面。”
实话说,陈卫的文字功底并没有达到太高的水准,但是,做一名摄影记者应该是可以交待过去的。相对而言,摄影记者比文字记者辛苦,上高爬上,没有人强迫,这又是为什么呢?“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对摄影有着浓厚的兴趣。专研摄影,陈卫乐在其中,尤其是经常会搞一些艺术摄影作品去发表、参赛,时不时地会拿个摄影奖项回来。
陈卫并非摄影科班,他的摄影技术来自于自学,从光圈、快门速度都是从头学起。他说,起初别人看到他拍的照片,几乎都笑而不语。没有师承,其实他有很多老师,谁拍的好,他就找谁问。运城的摄影高手不少,但大多数是风光艺术摄影,和新闻纪实摄影有很大距离,好在基础知识是一样的。于是每有疑问的时候,他经常是拿起电话,不管是认识的不认识的,虚心请教,“老师”,“师父”地叫着,陈卫说:“摄影,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多请教,勤琢磨,实践中陈卫找到了感觉,并渐入佳境。他一直坚持的纪实摄影风格,当地摄影圈涉足的人少之又少,而陈卫则是踏着一条生路走出来。在2014年,陈卫几乎是一鸣惊人,纪实摄影组照,图片故事接连在各大门户网站的首页上出现,其中《生活在垃圾堆里的童年》、《女拉拉的异地约会》、《男同性恋的秘密》、《地下血站的后遗症》、《看守所女大学生的生活》、《90后农村女孩的梦想》、《街头的反扒警察》《抗战老兵历史不会忘记》……等作品都引起关注。其中,《生活在垃圾堆里的童年》等作品,当天在互联网上点击量突破了上千万,参与回复和互动的人数达到数十万次。国内各大图片机构和网站纷纷向他伸出橄榄枝,其中国内著名上市图片社“cfp视觉中国”和“东方ic”图片社把他列为重点摄影师,每次有好的作品问世,都会被这些图片机构和门户网站抢先预订。
陈卫还认可一个观点,在互联网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过去固有的图配文模式已经不适合现在人的阅读习惯,简单的文字配上现场感十足的新闻图片,才更能引起读者的关注并留下深刻印象。
2014年,山西新闻网的《视觉志》栏目问世,看了陈卫拍摄的图片后,引起了极大的兴趣,第一期图片故事《都市里的洗脚妹》在山西新闻网展示,当天的点击量就达数千,同时也引起了省城传统媒体的注意。截止2015年5月底,山西新闻网《视觉志》刊发了陈卫的大量图片故事,经常被凤凰、腾讯、新浪、搜狐、中新、新华、等网站大量转载。山西新闻网有关负责人笑着说,“陈卫成了我们的明星摄影师了”。
陈卫拍摄的题材,很多是别人几乎无法涉足的,同性恋人群,纹身女郎,一些特殊而又隐秘的群体,谁都知道存在,但是无法接近,更不用说去说服同意拍摄了。他的成功,摄影技术是一方面,但最关键的是超强的沟通能力,这也为他拍摄高难度的照片创造了有力的条件。每次拍摄时,端着相机的陈卫都会被被拍者所忽略。
“让真实的影像呈献给读者,不干扰拍摄对象”。这是陈卫一直遵循的硬性标准,多年来沿着这条路走下来,形成了他自己独有的抓拍风格。搞摄影的朋友经常会惊讶:这样事情都让你拍!对于陈卫的摄影作品,也存在着争论,有的说他的构图还有欠缺,有的说他的水平还有待进步,也有的说看了他的作品能看到他的思想。对于这些话,陈卫都默默的记在心里。他说:“别人的评头论足,我都会接受,取长补短我才会进步。”
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陈卫说,“这些年来,除了自己的努力,更多的是来自于领导的支持,和结交了良师益友”。也是在2014年底,山西市场导报根据陈卫的拍摄特点,在报社领导的安排与支持下,专门开辟了一个栏目“导报眼”。随着导报眼的面世,成了山西市场导报的一大特点,好多读者看了导报眼给陈卫打来电话,纷纷提供新闻素材。同时,众多新闻同行关注着导报眼的内容。报社的李红霞社长和韩锡璋总编辑一提起他就说:“这是我们报社的摄影大腕。”
对于纪实摄影,陈卫说,“摄影其实思想最重要,读者能看懂我的思想,能看懂我所表达的,我是最满足的”。
一辆破旧的长城汽车,一个20多斤的摄影包,穿着世俗、相貌普通、说话市民化,关注底层人群,关注在生活中被忽视,被回避的人群,和他们敞开心扉交流,这就是陈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