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中学历史课本上关于中国远古人类的故事,在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距今约50万年的北京人,其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在河姆渡发现的距今7000多年生活在长江下游的古人类河姆渡人,销钉的使用和企口板的发明,揭示七千年前先民已较熟练掌握房屋建筑技术,为中国古典建筑木结构技术对世界建筑史的独特贡献奠定基础。这些远古人类的名字嵌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提起来都会让我们怀念那段美好的青春时光。然而,山西运城垣曲发现的世纪曙猿,则对我们来说却是一个陌生的历史存在。古老的河东大地,处处散落着具有“古中国”标识的历史遗存,这些历史遗存璀璨如星海,将古老的河东文明照亮,将山西垣曲这块古老而神秘的大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垣曲县东跨王屋,西踞中条,南界黄河,北接太行,山环水绕,沟壑纵横,地貌破碎,全境地形的水平轮廓近似一个极不规则的四方形。境内的毫清河、流西河、板涧河等河流,均由北而南注入黄河。这里属于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
垣曲历史悠久,这一点完全可以从其名称的演变来看。商周为亘方,春秋为东山皋落氏部族;战国魏地称垣,西汉称垣县,东汉、魏晋时为东垣;北魏皇兴四年改名白水县,北周武成元年改为毫城县, 隋复称垣县;宋代始称垣曲县,至今未改。
垣曲文化多样。垣曲曲剧——山西戏曲苑园里的一枝奇葩,兼有河东文化与豫西文化的长处,备受晋、陕、豫等地的观众喜爱;垣曲高跷又名高腿舞,伴奏乐主要是锣鼓,演奏铿锵有力,富有节奏感,垣曲古城狮子舞1988年被录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垣曲民间剪纸做工精美,以窗花、 围花和天棚花最为典型,多为蝙蝠、石榴、鸡等类装饰图案,垣曲农村颇为盛行;垣曲地处深山,河流纵横,开发根雕与奇石艺术品资源极为丰富,目前,奇石根雕收集上千件,在全国大型展出中多次获奖;垣曲面塑在花馍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其名堂有“龙凤呈祥”、“二龙戏珠”、“年年有余”等,五花八门,异彩纷呈。
素有华北第一山之称的历山和小浪底水库都位于垣曲境内。史传“舜耕于历山”,就在此地。历山南有皇姑幔,传为舜妻娥皇、女英梳妆处。历山景色雄秀,古迹众多,有原始森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关家十八兵站和北垛十八兵站,抗战时期朱德、彭德怀曾居住过。小浪底水库位于垣曲县古城镇,为小浪底最大库容所在,为北方较大的人工高原平湖,湖心有岛,盛产鱼虾,以“黄河鲤鱼”最为出名。
就是这样一个美丽宁静的地方,发现了“曙猿化石”,足足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并经专家证明,运城才是人类真正的故乡。
人们都知道,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但是,人和猿共同的始祖又源自何处呢?关于这个问题,世界考古学界有人说欧洲,有人说非洲,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运城市垣曲县发现的“曙猿化石”却证明,运城,才是人类真正的故乡。
曙猿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类人猿。曙猿化石发现以前,由于人类化石不断出土,人类摇篮说曾摇摆于各大洲。1856年和1907年,分别在德国发现的尼安德物人和海德堡人,使人类摇篮欧洲说风行于世。上世纪六十年代,考古人员在非洲发现了以埃及法尤姆人为代表的大量的早期高等灵长类动物化石后,非洲说又占了上风。1994年至1997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运城市垣曲县发现了众多具有高等灵长类动物特征的牙齿、颌骨等古生物化石。中国科学家与美国科学家联手对这些化石进行精心考证和研究后,把这些化石命名为“世纪曙猿”化石,并证实这些化石生成于4000万年前。当时这里气候温润,湖泊交错,山青水秀,树高林密,很适宜古生物生存和繁衍。随后,两国科学家又联合在2000年3月16日出版的英国权威科学期刊——《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认为“世纪曙猿”是迄今为止地球上发现最早的、包括人类在内的高等灵长类动物的祖先,约生活在距今4500万年至4000万年之间的中始新世。这样,中国就很可能是包括人类在内的高等灵长类动物的发祥地,垣曲则成为最早的人类发源地。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先生曾高度评价说:高等灵长类动物祖先的发现,“是中国20世纪考古生物学上又一极为重要的发现”,其意义“可与周口店北京猿人的发现相媲美”。它不仅表明曙猿是一个十分原始的灵长类家系的成员,而且有助于解决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即在灵长类动物家族中,类人猿动物的世系源自何处。2000年4月11日,《人民日报》以《人类远祖起源于中国》为题,对“世纪曙猿”及其研究成果作了报道,指出:“专家认为,山西垣曲‘世纪曙猿’的发现,推翻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论断,同时也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 “世纪曙猿”使它的发现地——运城垣曲这块古老的文化地域披上了神秘的色彩,引起了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
运城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主题公园,是世界了解中国的历史博物馆。垣曲“世纪曙猿”的发现,使运城的历史文化变得更为厚重,增强了人们对中华根祖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宿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