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柏树岭别有一番风情。天空碧波如洗,松林更显翠绿,风起如碧波汹涌,浩浩荡荡,势如破竹,此时此刻如果你站在柏树岭,耳边风的怒吼声,会使你望而却步,它的威严不容你损害,领地不容你侵犯,即便你只是想涉足这一方土地,并没有丝毫侵犯的意味,你仍然会胆战心惊。而柏树岭下的盐池则在冬日阳光的照射下温和恬静,而它过往的所有宠辱被时间融化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尘埃落定之后,又开始创造其新的辉煌!
运城盐池失去昔日辉煌
运城盐池的盐从其问世就是依靠天日晒制,它早期的生产方式是天日曝晒、自然结晶、集工捞采,特征是在晒制过程中不假人力、坐收自然之力。在当时,运城盐池得天独厚的条件,借助天日晒盐的方式,是它明显的优势。运城盐池由于位于黄河中游,靠近中国历史上大多数封建王朝的统治中心,交通便利,运销方便,所以,它的盐产曾长期地关系国计,在国家的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据唐代宗大历年间的记载,当时全国盐利收入达600万缗,占全国财赋收入的一半,而运城盐池盐利的收入达到150万缗,占到全国盐利收入的四分之一。可见,当时运城盐池的盐利收入,在全国盐利和财赋收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到了宋代,运城盐池的盐产量和盐利收入又有较大的增长,在全国产盐区中也名列前茅。
沧海桑田,往事数千年。当历史进入20世纪40年代末期,就是国民党统治败亡的时期,运城盐池已经失去了它昔日的辉煌,而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满目疮痍,颓废衰败,运城盐池的盐产量在全国盐产量中所占比重仅为1-2%,已大不如以往,而且还呈现日益下降的趋势。
运城盐池的衰落除了政治的、社会的原因以外,就运城盐池自身来说,由于它是一个封闭型的内陆盐湖,面积较小,盐池周长60公里,面积仅为130平方公里。它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曾源源不断地生产食盐,供应社会,从而给人一种“盐业资源,千古不竭”的印象。历史地认识运城盐池,它的确蕴藏有丰富的盐业资源,因此,能够长期产盐而不衰,而且能在国计民生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盐业资源优势最充分地表现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远古和古代,生产、科技水平低下的时期。在那个时期,分布在全国各地蕴藏更为丰富的盐业资源,还未能被认识、开发、利用。随着历史前进的脚步,海盐、井盐、西北池盐的相继大量开发,运城盐池便无优势可言,它在全国产盐区中的地位一落千丈,运城盐池盐业生产的黄金时代已经成为历史。
运城盐池走开拓之路
运城盐池解放之后,它便面临着一个选择:是继续维持数千年沿袭下来的单一的盐业生产,还是走开拓之路,开创一个生产的新局面?
运城盐池的建设者们选择了后者,走开拓之路。
运城盐池矿产资源的蕴藏是很丰富的。据解放以后的地质勘测计算,运城盐池各类固体矿藏总量有8347万吨,其中,硫酸钠为5915万吨,硫酸镁为987万吨,氯化钠为1472万吨,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钙、碘、钾等10多种稀有元素;除这些现有的矿藏外,每年还要有周围汇入运城盐池盐类矿物10多万吨。源源不断地补充,使其矿藏具有相对的稳定度。在这些蕴藏的各类矿藏中,除氯化钠(食盐)已被长期开发利用之外,其它矿藏都没有进行过开发。开发利用这些矿藏造福社会,曾引起社会上一些有识之士的重视。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就有人设想在运城盐池兴办化学工业,开发利用盐池资源,并做了一些调查研究和有益的尝试。但是,由于社会、技术、经济诸多方面的原因,没有能够成为事实。
解放后,进入运城盐池的建设者们,认识到了继续发展盐业生产的局限性,要使运城盐池再造辉煌,必须开创新路,而运城盐池矿藏中有大量的硫酸钠(芒硝)长期没有得到重视和开发,它是比较容易开发和加工的矿业资源。因此,在运城盐池解放的当年秋季,当时的潞盐管理局,就在百废待兴,资金、技术都相当困难的条件下,在大力恢复盐业生产的同时,创办了国营芒硝公司,开发生产无水芒硝和硫化碱。这些产品的问世,结束了运城盐池长期单一生产潞盐的历史,谱写了向多种工业产品发展的新篇章。
千古盐湖又见传统潞盐生产
2014年7月26日,运城盐湖潞盐生产基地一派繁忙景象,身穿深蓝色工服的铲盐工人顶着烈日加紧铲盐。这是时隔30多年,运城盐湖首次正式恢复产盐,传统铲盐工艺再次走入人们视线。值得一提的是,由南风集团申请的“河东大盐”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运城盐湖面积132平方公里,是世界上三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之一,其矿体成分主要是硫酸钠、氯化钠和硫酸镁。它是中国最古老的盐池之一,有着悠久的制盐史和独特的制盐工艺。4000多年前,我们的先祖就在这里捞采天然结晶的食盐。1300多年前,隋末唐初的时候,运城盐湖先民们发明完善了“垦畦浇晒法”,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五步产盐法”。即集卤蒸发、过“萝”调配、储卤、结晶、铲出五步。这一方法早于其他国家约1000年,为世界产盐技术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称之为“中国古代科技史的活化石”
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运城盐湖逐步停止潞盐生产,开始开采硫酸钠和硫酸镁。直到2013年,运城盐湖开始尝试小范围恢复产盐。南风集团副总经理朱奇立表示,恢复产盐主要是为了传承传统产盐工艺。他说,运城盐湖作为“五步产盐法”的产生体,凝聚了先人的集体智慧,因此有必要传承下来。更加之“五步产盐法”2007年被确定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这种工艺的产生地,更有必要对传统的潞盐生产加以恢复展现。另外,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运城盐池所产的潞盐(又称为河东大盐)有很高的医药价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多次提及河东大盐的医药功效。为了区别于其他地方的盐产品,经南风集团申请,“河东大盐”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前,运城盐湖生产的池盐主要用于生产浴盐等美容用品。
“重新产盐也有利于盐湖的平衡开采。”南风集团总工程师许涛介绍说,过去几千年,运城盐湖在夏季生产食用盐的同时,卤水中硫酸钠和硫酸镁也会在冬季以结晶体形式形成,只是二者没有作为产品产出,而是以固体——硝板的形式储存在盐湖中。也正因为如此,历史上对盐湖资源的开采还算平衡。但是,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运城盐湖停止潞盐生产转而开始规模开采硫酸钠和硫酸镁后,盐湖卤水中的氯离子逐步以液态形式大量留存在卤水中,造成盐湖卤水成分的不平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硫酸钠的生产。因此,要实现平衡开采盐湖,提升盐湖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也有必要重新产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