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柏树,一树擎天。千年经韵,五洲响传。金殿煌煌,老庙聚仙。其脉茫茫兮,基连中条;其势渺渺兮,意接黄河。白云悠悠,蹄尘漫漫系函谷;紫气冉冉,福光盈盈布百川,这就是过去传说中的柏树岭。时过境迁,经过多次战乱,柏树岭变得沟壑纵横,杂草丛生。而如今的柏树岭郁郁葱葱,柏树成林,到底是怎样的因由,造就了它满山的绿色?
8月7日,我们一行人前往柏树岭,寻找答案。
古柏托梦得善缘
听当地人说,柏树岭如今的满山绿色,得益于山神庙前的古柏。驻足山神庙,只见古柏的树干极为粗壮,三人合抱而不拢,如剑似戟,直刺天空,树皮斑驳,筋骨尽露,紧紧抓住养育了她千年的黄土地,霜皮龙鳞,坚如铜铸,仿佛一条巨龙,随时准备挟雷携电腾空而去。树冠如伞,树下可容百人乘凉避雨。
一棵古柏怎会有如此惊人的力量,造就了这葱葱郁郁柏树岭?我们在心底不禁打了个问号。这时正好来了一行人,祭拜山神,经了解,才知其中一人正是我们此前联系的马站长。马站长本名马克忍,部官乡人,部官乡林业站站长,今年53岁,1981年2月开始参加工作,已在林业站工作了30多年。我们中的一人向马站长问出了大伙心底的疑惑。只见他站在古柏下,神情虔诚,将久远的故事娓娓道来:“几十年前,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看到这棵千年古柏,长得如此枝叶繁茂,大家忽得意识到这儿的地理气候环境适合种柏树,于是开始了大面积地栽种,但当柏树稍微长成,就会被村民们放的牛羊吃个精光,村民靠山吃山,也就没有当一回事儿,针对牛羊的肆意破坏和村民的熟视无睹,这时,老护林员仝换年想了个办法,说山神和柏树仙托梦给他,如果再有谁敢随意毁坏柏树,就降灾降难到谁家。他将这个梦挨家挨户地传达给老百姓,自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随意地毁坏柏树了。”当然,这只是一个托梦的故事,是真是假我们无法考证,更不能以此来臆断当地百姓不爱护柏树,刚好相反的是,现在的柏树岭莽莽苍苍,绿色环绕,这与柏树岭人的造林工作是万万分不开的。
坚忍不拔造林人
我们从马站长处了解到,柏树岭以前是光秃秃的,由于其沟壑纵横的地理风貌,不适宜发展耕地,于是在1987年,乡政府组织的干部群众开始进行义务造林,主要栽种侧柏,大概种了有四五百亩的面积。到了1990年,平陆县委书记王俊喜负责部官乡这个造林点,组织干部群众进行了又一轮的义务造林,此次造林有五六百亩的面积,主要栽种的是侧柏、油松、刺槐,并树立了柏树岭造林工程责任碑,这样前前后后造林面积就达千十亩,况且在那个时期,一亩地造林220苗,这样算下来,就有成千上万棵柏树了。
到底是怎样的双手和毅力造就了这令人惊叹的绿色奇迹!千年以前的一棵古柏,千年以后,翠柏群山,长成一座郁郁苍苍,繁茂昌盛,岿然沉稳,不可动摇的柏树岭,这绝对称得上一项可以载入史册的浩大工程。而这满山的绿色背后,隐藏着无数个种树人的故事,种树人常年累月,亲手将柏树一棵一棵栽种。站在这里,我仿佛看到了种树人的挥汗如雨,这些汗水一滴一滴洒在了这片热土上,种下的是幼苗,长成的却是参天大树。我国著名的现代诗人艾青曾在《我爱这土地》一诗中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想种树人肯定和伟大的诗人艾青一样,正是因为感情真诚而炽烈,才会无怨无悔地付出。
工程已然落幕,柏树都已长成,那些辛勤栽种的人们也湮没在了时间无涯的荒野里,留给后人的是成片成片的绿色,这是柏树岭人四十多年来坚韧不拔造林营绿的见证。这里的绿色浸润着柏树岭人几十年的汗水,这里的壮美饱含着柏树岭人几十年的辛劳。这个用血液写成的“绿”字,这个用精神写成的“绿”字,这个用雄壮和优美写成的“绿”字,柏树岭人把它写得认真,写得娟秀,写得阳刚。
谁拥有最坚毅的臂膀?谁是最可爱的人?当属这些默默无名的英雄们。让我们为这群最可爱的人加冕,并给予他们无尚的荣光,使他们铭记在人们心中。
兢兢业业护林人
造林工作很艰难,但若没有护林员兢兢业业地坚守在这片土地上,柏树岭恐怕会黯然失色许多。当谈起护林工作,马站长指着远方的一个山头说道:“那儿是香炉圪垯,海拔最高,那个高高矗立的塔就是平陆电视转播塔,旁边是瞭望台,看,就是那!”顺着马站长指引的方向,我们看到了瞭望台,虽然很简朴,但它耸立在山峰上,一览群山,几度春秋,几度风雨,肆虐的山风吹着它的身躯,它用机智法眼,把火情仔细瞭望。
“柏树岭的防火期是每年的10月1日至次年的5月31日,在这期间,工作人员都是24小时值班。”马站长不无感慨地说道,同时又因自己身为其中的一员而骄傲。护林员,他们离开县城,来到这以天作庐、以地作毯、风吹草蔓牛羊现的大山,他们走遍了山的每一个角落,把山的脉络一遍遍数落:山的地名、山的溪涧、山的春花夏艳秋实。他们迈着酸痛的双腿,翻越山的沟壑,拖着疲倦的躯体,坚毅而忠实地守护着这万顷的翠绿,虽生活环境有些艰苦,但精神上却是富足的。护林员,平凡的岗位,却因年复一年的坚持,变得不再平凡。
当然,爱柏的当地百姓,同样保持着敬柏、护柏的古老传统。传说在仍然以树枝柴草作为重要燃料的漫长岁月中,世代生活在山里的人们,即使在寒冷的冬天里,也没用薪火取暖,更未曾有人采伐柏树带薪取暖。我想,这固然与严格的官家制度有关,但在老百姓中间,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保护柏树的规矩,柏树岭如今的绿意盎然,既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之力,也有千百年来人力的养护之功。
如今,这些郁郁葱葱的柏树林,不仅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还能净化空气,防止污染,调节气候。八月的运城已经迈入了三伏天,高温天气使本已拥挤、喧嚣、嘈杂的城市变得更加躁动不安,人们没有比现在更加渴望广阔、幽静、绿色和清凉,因柏树岭的横空出世,人们打心眼里笑了,这里的绿色,这里的山风,吹到了人们的心坎里,吹到了人们的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