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在芮城县永乐镇设施蔬菜园区内,永乐镇一品绿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正在忙着为客商从大棚里采摘西红柿、黄瓜等蔬菜。2011年,永乐镇党委、政府带领干部群众在该园区建大棚74座,2012年,园区扩大基地规模,新建大棚76个,2013年,永乐镇又组织人员到山东考察,计划再新发展60座普通大棚,10座葡萄大棚,注册了“永乐红”蔬菜品牌,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
零散型经营向规模化发展
芮城县永乐镇岳村,这里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水源丰富,年均降雨量525mm,日照2350小时,平均气温13 ℃.无霜期275天,西沿河公路及沿黄扶贫旅游路贯穿我镇,交通十分便利,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是发展设施蔬菜的最佳之地。
1988年彩霞、岳村、杜村等村村民开始尝试种植大棚蔬菜,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但一直没有形成规模。为了增加农民收入,破解增收难题,芮城县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2011年党代会上,明确把永乐镇确定为全县三大设施蔬菜园区之一。
县委、县政府号召发出后,永乐镇新一届党委、政府积极响应,镇党委书记薛红阳、镇长蔡林权深入田间地头调查研究,走村入户和农民促膝交谈,宣传发动群众,做群众思想工作:传统农业只能解决温饱,农业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必须发展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并且在2011年永乐镇第三次党代会上响亮地提出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即将大棚蔬菜建设作为全镇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五年内共发展高标准设施大棚1000亩。
在资金问题上,2011年,镇党委、政府从县财政协调周转金15万元,解决先期土地租金的问题。并由一品绿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治国牵头,以合作社的名义,为农户从农行、信用社协调贷款150万元,解决了75 户菜农的资金紧缺问题;在园区配套设施方面,积极和水利、农业、交通、公安、电力等部门联系,按照标准化园区建设的要求,硬化道路2.1公里,铺设管灌1.8公里,并配备了滴灌设施,安装路灯59 盏,安装监控摄像头33个,建设板房3间;在技术支持方面,镇政府高薪聘请市蔬菜协会技术员薛随亮对园区进行长期技术指导。通过以上措施,使蔬菜园区实现水、电、路、监控、技术指导五配套,成为全县规模最大、设施最好、标准最高的设施蔬菜产业园区。
2011年,该园区共建大棚74座,全部大棚已建成投产,蔬菜种类以西红柿、西葫芦为主。
2012年,园区又向西向北发展,延伸到彩霞村和永乐村,扩大基地规模,使基地面积达到500亩,新增加品种辣椒、豆角。新建大棚76个,同时不断创新管理模式,调整种植结构,和高校联姻、专家对接,使基地发挥出最大效益。注册了“永乐红”蔬菜品牌,进行精细包装、市场推介和宣传,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
2013年,永乐镇又组织人员到山东考察,计划再新发展60座普通大棚,10座葡萄大棚,规划建设蔬菜批发市场,促进蔬菜流通规范化。今年将在市县两级农委的指导下,进一步规范管理,推动园区向纵深发展,由蔬菜专业合作社牵头,不断壮大规模,提高品质,努力使之成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高标准示范园区,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标准化园区。
该镇已成功申报1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个无公害蔬菜产品,实施蔬菜品牌战略,注册了“永乐红”蔬菜品牌,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
转作风 重落实 促发展
建设大棚基地,需要有一支过硬的干部队伍,需要组织者、协调者。从基地建设开始 ,永乐镇党委、政府就高度重视,由党委书记亲自挂帅、镇长组织实施,多次和县上有关领导、部门沟通,解决基地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聘请技术员问题;分管农业的副书记、副镇长亲自协调基地建设中遇到的土地流转、赔偿、为菜农协调贷款等问题;村干部具体解决基地建设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镇村干部亲自建棚、直接参与到标准化园区创建中,为园区快速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带着群众干、帮着群众算,群众打心里愿意干。“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永乐镇镇村干部正是身体力行李克强总理的嘱托,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坚强决心,实现着从“让群众干”向“群众跟着我干”的转变,干部作风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变。
永乐镇正是将大棚蔬菜产业作为“一乡一业”的主攻方向。自2011年建设大棚蔬菜基地后,该产业作为一个为群众致富的好项目。首先带动的是周边群众发展大棚的积极性,到2012年岳村周边,由农民群众自发建的大棚就多达200个,对于不在园区里的大棚建设,镇党委、政府同样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园区建成后,政府委派专家长期在基地“坐诊”。包括建造优型的棚式结构“73155”和“84455”型;选择优良的品种苗木;使用环境友好型农药;推广绿色蔬菜的配方肥料;集约化穴盘育苗、营养模块育苗、嫁接、膜下滴灌 、反光膜盘等。传统的浇灌方式是大水漫灌,改为滴灌方式后,既节约了用水,又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无公害、绿色、有机、生态、环保、循环、节水、注册品牌等全部是按照现代农业的要求创建的。这就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走区域化、规模化的路子,提升蔬菜加工、贮藏和保鲜技术,逐步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规模化经营。鼓励企业向蔬菜生产加工领域投资,高起点发展,规模化经营,创建 “公司+基地+农户”等产业模式,培育和扶植一批龙头企业,发挥其“示范一片,带动一方”的作用,延长产业链,真正形成产业化。